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83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包括侧板、后板和前板,所述侧板、后板和前板构成一个梯形结构,所述后板和前板位于侧板的内侧,所述侧板的下端为矩形支板上端为直角梯形板,所述直角梯形板向内倾斜折弯,且上端的梯形结构采用渐变式设计,即上小下大,所述前板的下端和矩形支板的高度相一致,本组装式的风道接头采用组合式方式设计,各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在后期维护检修时,只需要更换对应的部件即可,不用整体更换,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后板低于矩形支板和前板,构成一个槽坑,可以方便与外置连接部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为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用于服务器等需要保持降低温度的电气柜,通常需要有风道设计,外部的冷却风机通过风管接头和风管相连接,当前的风管接头大多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结构强度大,但在后期使用中,一旦出现损伤变形,维修较为困难,而且整体更换成本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采用组合式方式设计,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包括侧板、后板和前板,所述侧板、后板和前板构成一个梯形结构,所述后板和前板位于侧板的内侧,所述侧板的下端为矩形支板上端为直角梯形板,所述直角梯形板向内倾斜折弯,且上端的梯形结构采用渐变式设计,即上小下大,所述前板的下端和矩形支板的高度相一致,其上端向后折且左右端的尺寸和向内倾斜折弯的侧板间距相一致,所述后板的主体为一个非对称的凹槽形结构,其下端安装于侧板下端为矩形支板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后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座,所述底板座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风洞,且其边翼向上折弯与侧板下端折弯处相包覆,侧板、后板、前板和底板座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座左右间的尺寸小于后板的左右间的尺寸,且底板座上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与后半上端的定位安装座相一致。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座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侧壁支撑板,所述侧壁支撑板通过紧固件与侧板的内壁相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底板座上方的侧壁支撑板和底板座紧靠设置,下方的侧壁支撑板与底板座的下表面的间距为5

10c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角梯形板上端向外翻折,且其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组装式的风道接头采用组合式方式设计,各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在后期维护检修时,只需要更换对应的部件即可,不用整体更换,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后期的检修和维护,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后板低于矩形支板和前板,构成一个槽坑,可以方便与外置连接部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仰视图;
[0014]图5为图2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圆形风洞、2侧板、21矩形支板、22直角梯形板、3后板、31定位安装座、4前板、5底板座、51条形通孔、6侧壁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为描述与理解方便,以下以图2的上方为上方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包括侧板2、后板3和前板4,所述侧板2、后板3和前板4构成一个类梯形结构,所述后板3和前板4位于侧板2的下端均为一个矩形结构,上端为一个直角锥台结构。
[0018]所述后板3和前板4位于侧板2的内侧,所述侧板2的下端为矩形支板21上端为直角梯形板22,所述直角梯形板22向内倾斜折弯,且上端的梯形结构采用渐变式设计,即上小下大,所述侧板2的侧边边缘处均设置有圆形孔,方便紧固件与后板3和前板4的连接。
[0019]所述前板4的下端和矩形支板21的高度相一致,其上端向后折且左右端的尺寸和向内倾斜折弯的侧板2间距相一致,所述前板4的左右侧均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上设置有定位安装座31,方便紧固件的连接。
[0020]所述后板3的主体为一个非对称的凹槽形结构,其上下端向后翻折,且上端的长度长于下端长度,所述后板3左右两端的向前翻折,其向前翻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侧板2的侧边边缘的圆形孔相对应的定位安装座31。
[0021]后板3下端安装于侧板2下端为矩形支板21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后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座5,所述底板座5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风洞1,且其边翼向上折弯与侧板2下端折弯处相包覆,其以上各部件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0022]所述底板座5左右间的尺寸小于后板3的左右间的尺寸,且底板座5上设置有条形通孔51,所述条形通孔51与后板3上端的定位安装座31相一致,条形通孔51的使用便于调整底板座5和后板3的相对位置。
[0023]所述底板座5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侧壁支撑板6,所述侧壁支撑板6通过紧固件与侧板2的内壁相连接,侧壁支撑板6的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结构强度。
[0024]位于底板座5上方的侧壁支撑板6和底板座5紧靠设置,下方的侧壁支撑板6与底板座5的下表面的间距为5

10cm,两个侧壁支撑板6的使用便于底板座5的调整,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还方便底板座5安装,起到定位作用。
[0025]所述直角梯形板22上端向外翻折,且其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通孔51,方便与外置部件的连接。
[0026]在使用时:将前板4放置在侧板2之间,且使前板4的表面与侧板2的前侧边边缘相
平齐,此时紧固件穿过侧板2与前板4左右侧的折弯板上的定位安装座31相固定,将侧壁支撑板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侧板2内侧,然后将后板3用过紧固件固定在侧壁支撑板6上,从而成型该结构。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的风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2)、后板(3)和前板(4),所述侧板(2)、后板(3)和前板(4)构成一个类梯形结构,所述后板(3)和前板(4)位于侧板(2)的内侧,所述侧板(2)的下端为矩形支板(21)上端为直角梯形板(22),所述直角梯形板(22)向内倾斜折弯,且上端的梯形结构采用渐变式设计,即上小下大,所述前板(4)的下端和矩形支板(21)的高度相一致,其上端向后折且左右端的尺寸和向内倾斜折弯的侧板(2)间距相一致,所述后板(3)的主体为一个非对称的凹槽形结构,其下端安装于侧板(2)下端为矩形支板(21)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后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座(5),所述底板座(5)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风洞(1),且其边翼向上折弯与侧板(2)下端折弯处相包覆,其以上各部件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接。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楠李旭徐志浩杨海云潘鹏鹏李盼盼李全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特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