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838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包括主管道、用水点和循环管路;用水点设有若干个并沿主管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用水点通过循环管路连接主管道;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调节阀和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分别连通主管道,且进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之间设有限流阀,限流阀设置在主管道上并保持开启。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所述的微循环调节管路。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在用水点处形成循环管路,减少死腔,使管路内水体保持流动,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滋生。辅以调节阀和限流阀,前者用于调节循环管路的流速,后者用于调节主管道的流速,保证用水点的供水量。保证用水点的供水量。保证用水点的供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供水管路
,具体涉及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纯化水是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普通的水含有多种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一些在化学或物理领域需要极其纯净的不能含任何离子的水,普通水无法满足一些化学反应的需要,于是通过一些设备将水中的离子去掉,所得产物就是纯化水。
[0003]纯化水输送过程中一般采用离心泵及管道铺设将纯水输送至用水点,由于纯化水经过净化后水中的余氯被去除后,导致管道中微生物极容易繁殖滋生,最终到用水点普遍微生物超标。
[0004]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解决方法是采用循环管路工艺来铺设纯化水输送管路,但由于现在场地的原因以及水龙头到用水接口始终存在大约50

80CM的支管,该部分支管是一段死腔,即使主管道为循环供水,但这部分支管依然为死水,极容易滋生细菌,最终导致微生物增长过快,需频繁化学消毒来控制微生物滋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及供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包括主管道、用水点和循环管路;
[0008]用水点设有若干个并沿主管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用水点通过循环管路连接主管道,相应地,循环管路设有若干个并与用水点一一对应设置;
>[0009]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调节阀和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分别连通主管道,且进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之间设有限流阀,限流阀设置在主管道上并保持开启。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其中,第一阀体保持常开,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供水口,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进水管,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出水管,供水口用于向外供水,第一阀芯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并用于控制第一阀体的开闭。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水点上设有水龙头,水龙头的进水口与第一阀体的供水口连通。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流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芯和隔膜片,其中,第二阀体一端设有进口,第二阀体另一端设有出口,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阀体上并用于控制第二阀体的开闭,隔膜片位于第二阀体内并与第二阀芯相连,隔膜片能够使第二阀体保持常开。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管路还包括控制终端,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通讯连接于控制终端。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水管和出水管均选用PPR管或不锈钢管。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管道上设有水箱和水泵。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水系统,包括所述的微循环调节管路。
[0017]有益效果:
[0018]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在用水点处形成循环管路,减少支管处的死腔,使管路内水体保持流动,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滋生,保证水体的卫生和纯净。同时辅以调节阀和限流阀,前者用于调节循环管路的流速,后者用于调节主管道的流速,保证用水点的供水量。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进行化学消毒,第一方面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了用水成本;第二方面避免了化学试剂污染水体,保持了水体的纯净度,无需在接水后进行二次处理;第三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进行水体维护的次数和频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0]所述供水系统通过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在用水点处保持水体流动,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用水支管处存在死腔的问题,通过水体的流动降低了微生物滋生的概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滋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循环管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限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主管道;2、用水点;3、循环管路;31、进水管;32、调节阀;33、出水管;321、第一阀体;322、第一阀芯;301、第一接口;302、第二接口;303、供水口;4、限流阀;41、第二阀体;42、第二阀芯;43、隔膜片;5、水箱;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用水接口处存在死腔的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在用水点2处形成循环管路3,减少支管处的死腔,使管路内水体保持流动,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滋生,保证水体的卫生和纯净。同时辅以调节阀32和限流阀4,前者用于调节循环管路3的流速,后者用于调节主管道1的流速,保证用水点2的供水量。
[0029]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进行化学消毒,第一方面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了用水成本;第二方面避免了化学试剂污染水体,保持了水体的纯净度,无需在接水后进行二次处理;第三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进行水体维护的次数和频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0]所述供水系统通过所述微循环调节管路在用水点2处保持水体流动,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用水支管处存在死腔的问题,通过水体的流动降低了微生物滋生的概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滋生的问题。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包括主管道1、用水点2和循环管路3;
[0033]用水点2设有若干个并沿主管道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用水点2通过循环管路3连接主管道1,相应地,循环管路3设有若干个并与用水点2一一对应设置;
[0034]循环管路3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31、调节阀32和出水管33,进水管3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33的出水口分别连通主管道1;进水管3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33的出水口之间设有限流阀4,限流阀4设置在主管道1上,且调节阀32和限流阀4均保持开启。
[0035]其中,主管道1为供水主线,管径较粗以保证各个用水点2处的用水量。用水点2沿主管道1铺设方向分布在不同地方,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供水点,以便周围人员使用,容易理解的,用水点2附近可以根据其具体使用条件不同而修建不同种类的辅助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洗手池、工作台和清洗池。
[0036]循环管路3用以连接用水点2和主管道1,以使主管道1内水体能够流动至用水点2,进而流出用水点2。循环管路3上通过控制调节阀32的开度来调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循环调节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用水点(2)和循环管路(3);用水点(2)设有若干个并沿主管道(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用水点(2)通过循环管路(3)连接主管道(1),相应地,循环管路(3)设有若干个并与用水点(2)一一对应设置;循环管路(3)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31)、调节阀(32)和出水管(33),进水管(3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33)的出水口分别连通主管道(1),且进水管(3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33)的出水口之间设有限流阀(4),限流阀(4)设置在主管道(1)上并保持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循环调节管路,其特征在于,调节阀(32)包括第一阀体(321)和第一阀芯(322),其中,第一阀体(321)保持常开,第一阀体(321)上设有第一接口(301)、第二接口(302)和供水口(303),第一接口(301)用于连接进水管(31),第二接口(302)用于连接出水管(33),供水口(303)用于向外供水,第一阀芯(322)设置在第一阀体(321)上并用于控制第一阀体(321)的开闭。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卓水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