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35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设置于锅体上方的热风组件,锅体内设置有烤盘,烤盘包括烤盘本体和从烤盘本体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短边,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风道,烤盘本体与锅体的底壁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烤盘本体具有贯通的回风口,第一风道内设置挡风板,第二风道内设置导流件,第一风道的宽度与锅体半径的比值为0.05至0.2,短边的顶端与所述锅体底壁的距离与锅体高度的比值为0.2至0.45。本申请的空气炸锅通过合理设置烤盘的放置高度,能保证食材上下两面的受热平衡,实现食材的的360度立体加热,烹饪过程中不用翻转食材,实现“免翻”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高了用户体验。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空气对食物进行烘焙的烹饪设备,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空气炸锅通常包括锅体和设置于锅体上方的热风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热风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烘焙。
[0003]中国专利CN200780029489.3 、CN201822277027.1、CN201880004597.3及其同族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其设置有双层锅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从炸篮和锅体侧壁形成风道进入到烤盘的底部对食材进行加热,由于此种空气炸锅强制气流(或绝大部分气流)只能沿着风道从锅体的底部向上吹,上述方案在气流循环上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气流强制优先与食材的下表面接触,能够使得食材的下表面得到较好的烘焙效果,但是由于食材的上表面无法(或者很难)直接被热风吹拂,容易出现食材上表面与下表面烘焙效果差异很大的情况,也即在空气炸锅内形成过分强制的循环气流,食材的下表面存在过渡烘焙的问题,反而容易出现食材的上下表面烘焙效果出现不均匀的问题,严重时,由于食材的下表面接收到过分多循环气流,食材的下表面烘焙过度还会引起食材下表面出现焦糊的问题。而且,空气炸锅由于需要利用炸篮在锅体内形成风道,炸篮和锅体之间的空间无法用于烹饪,食材烘焙智能利用炸篮本身的容积空间,故而使得空间利用率较低。
[0004]为了解决双层锅体的空气炸锅在烹饪食物时上表面加热不足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申请人的专利CN202120635445.2公开了一种翻边高度为10<br/>‑
50mm的烤盘(即短边烤盘)的空气炸锅,此种烤盘的翻边36通过与锅体的侧壁设置3

20mm的间隙,形成了一种较短的风道形式,并不强制热风(或绝大部分热风)沿着风道从锅体的底部向上吹,食材下表面过度烘焙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烤盘短边对锅体的空间侵占问题了也得到了解决,使得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0005]虽然现有专利CN202120635445.2公开了一种短边且侧壁小间隙的烤盘,其能改善食材下表面过渡烹饪的问题,但是由于市面上的空气炸锅的容积从3L到8L不等,仅满足上述专利的参数要求无法保证食材的上下表面能够被均匀烹饪。而且,申请人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采用短边烤盘烘焙食物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在旋转向下流经烤盘的短边时会被烤盘的短边分隔,一部分热风经由侧壁风道进入到烤盘的底部对食材的下表面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热风吹向食材的上表面,因此,烤盘的大小及放置位置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烤盘上下两侧的热风分配。有鉴于此,亟需找出烤盘的最优大小和放置位置,当满足要求时,热风能够在烤盘上下两面合理分配,食材上表面在热辐射和热风作用下的烘烤效果与食材下表面在热风作用下的烘焙效果接近,食材两面能够被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排除空气炸锅容积对烹饪效果的影响,找出烤盘的最优大小和放置位置以实
现均匀烹饪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烤盘的大小和和放置位置与锅体的尺寸相关联,使不同容积的空气炸锅采用本申请的烤盘均能实现均匀烘焙,食材的烹饪效果较好。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设置于锅体上方的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烤盘本体和从烤盘本体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短边,所述烤盘本体上设有回风口,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烤盘本体与所述锅体的底壁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设置有导流件,所述第一风道的宽度与锅体半径的比值为0.05至0.2,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短边分体设置,所述挡风板用于打断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热风旋转,所述短边的顶端与所述锅体底壁的距离与所述锅体的高度的比值为0.2至0.45。本申请的空气炸锅工作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会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沿着锅体的侧壁旋转流动,当流经烤盘的短边时,烤盘的短边对热风进行分割,一部分热风吹向食材的上表面,一部分热风进入到第一风道,并被第一风道内的挡风板打断旋转,并沿着挡风板进入到第二风道,并在第二风道内被导流筋引导吹向食材的上表面,由于本申请合理的设置了烤盘的位置和大小(位置:短边的顶端与锅体底壁的距离与锅体高度的比值H1/H为0.2

0.45,大小:第一风道与锅体半径的比值L/R为0.05

0.2之间),使得短边烤盘能够对热风进行分隔,保证烤盘上下两侧的热风合理分配,食材上表面在热风和热辐射作用下的烘焙效果与食材下表面在热风作用下的烘焙效果接近,食材两面被均匀加热。而且,由于短边烤盘的设置位置及大小与锅体的尺寸相关联,不同容积的锅体采用本申请的烤盘聚能实现均匀加热的技术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具有阻断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热风旋转的完全挡风段。挡风板具有完全挡风段也即位于第一风道内的挡风板至少部分能够完全阻断热风旋转,也即完全挡风段至少部分同时与短边与锅体的侧壁接触,使得第二风道内无热风旋转,容易形成上升气流,提高进风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完全挡风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短边的高度。完全挡风段的高度小于烤盘短边的高度,也即第一风道的上端部分至少具有一段允许热风环流,如此设置能够尽可能避免热风被挡风板阻挡而无法进入第一风道。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完全挡风段的高度为H3,H3≥5mm,合理设置完全挡风段的高度,使得能有足够多的热风进入第一风道且能有效阻断热风旋转。当H3<5mm时,完全挡风段过小,热风的旋转无法被挡风板完全阻断,第二风道内存在旋转的热风,难以形成上升热风,食材的下表面难以被均匀加热,烹饪效果不好。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风道的高度为H2,5mm≤H2≤25mm,合理设置第二风道的高度,使得能够有足够多的热风进入第二风道。当H2<5mm时,第二风道过窄,进风阻力较大,进风量小,食材的较热效率低;当H2>25mm时,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进风量过大,热风在第二风道内容易发生扰流,难以形成上升热风,影响食材的加热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沿着热风旋转的方向倾斜设置。将挡风板设置成沿着热风旋转的方向倾斜,挡风板能够缓慢改变热风方向,防止发生扰流,提高进风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挡风板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进入第一风道的热风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挡风板的阻隔作用,旋转流动的环流风逐渐减少,相比于突然被打断环流,热风的旋转逐渐被打断可以减少扰流的发生,提升进风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所述第一风道内形成所述挡风板。导流件伸入第一
风道的部分充当挡风板的作用,第一风道内被导流件阻挡的热风会沿着导流件进入第二风道内,在第二风道内形成上升热风,能够有效减少热风扰动,提升进风效率。
[0015]作为优选,所述短边的顶端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通风孔。翻边的存在一方面可以避免食材落入短边与锅体侧壁之间,堵塞第一风道;另一方面,热风通过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设置于锅体上方的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烤盘本体和从烤盘本体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短边,所述烤盘本体上设有回风口,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烤盘本体与所述锅体的底壁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设置有导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宽度与锅体半径的比值为0.05至0.2,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短边分体设置,所述挡风板用于打断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热风旋转,所述短边的顶端与所述锅体底壁的距离与所述锅体的高度的比值为0.2至0.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具有阻断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热风旋转的完全挡风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挡风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短边的高度。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楼伟陈龙郭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