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31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寝具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榫卯床垫,包括分别单独成型的第一海绵垫体、第二海绵垫体,第一海绵垫体的硬度大于第二海绵垫体,并且第二海绵垫体重叠在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开设的燕尾形榫槽,第二海绵垫体的底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形成的燕尾形榫头,第二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头恰好嵌入第一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槽构成榫卯连接,以使第一海绵垫体和第二海绵垫体相互构成定位配合。当人体重量过大或姿势改变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床垫过度塌缩,更加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更加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更加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榫卯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寝具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榫卯床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提出了采用海绵材料制作成垫体的海绵床垫,其采用的海绵材料在业内俗称为记忆海绵、慢回弹海绵,是一种泡孔结构全部或绝大部分为开孔的多孔性橡胶材料,材质表现具有优越的压缩性,只要低应力就可以压缩,而且易于回复、反弹力小。上述海绵床垫在使用时能呈现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塌缩面,致使其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平均分散人体重量的压力,使人体获得适合一个接近自身生理弯曲的自然状态,取得了较好的身体放松和疲劳恢复效果。
[0003]但是,申请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目前市售的海绵床垫多采用选定硬度的海绵材料一体成型,所以上述海绵床垫因人体重量呈现的塌缩程度在竖直方向是线性的,当人体重量过大或姿势改变时可能导致床垫过度塌缩,塌缩面难以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榫卯床垫,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榫卯床垫,包括分别单独成型的第一海绵垫体、第二海绵垫体,第一海绵垫体的硬度大于第二海绵垫体,并且第二海绵垫体重叠在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
[0006]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开设的燕尾形榫槽,第二海绵垫体的底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形成的燕尾形榫头,第二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头恰好嵌入第一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槽构成榫卯连接,以使第一海绵垫体和第二海绵垫体相互构成定位配合。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燕尾形榫槽设置为在第一海绵垫体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槽的开口宽度相对于第一海绵垫体的长度占比为11比13;相应的,燕尾形榫头设置为在第二海绵垫体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头的宽度与燕尾形榫槽匹配。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海绵垫体的厚度相对于第一海绵垫体的厚度占比为1比2。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海绵垫体的硬度大于第二海绵垫体,其目的在于:以硬度较低的第二海绵垫体作为与人体首先接触的支撑界面,配合人体重量呈现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塌缩面;以硬度较高的第一海绵垫体对第二海绵垫体进行支撑,从而构成基于第一海绵垫体顶面的止塌线,第二海绵垫体向下塌缩的程度将在止塌线大幅度衰减,使得床垫因人体重量呈现的塌缩程度在竖直方向是非线性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人体重量过大或姿势改变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床垫过度塌缩,更加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海绵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到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榫卯床垫,其包括分别单独成型的第一海绵垫体1、第二海绵垫体2,第一海绵垫体1的硬度大于第二海绵垫体2,并且第二海绵垫体2重叠在第一海绵垫体1的顶面;
[0016]第一海绵垫体1的顶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开设的燕尾形榫槽3,第二海绵垫体2的底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形成的燕尾形榫头4,第二海绵垫体2的燕尾形榫头4恰好嵌入第一海绵垫体1的燕尾形榫槽3构成榫卯连接,以使第一海绵垫体1和第二海绵垫体2相互构成定位配合。
[0017]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榫卯床垫以硬度较低的第二海绵垫体2作为与人体首先接触的支撑界面,配合人体重量呈现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塌缩面;以硬度较高的第一海绵垫体1对第二海绵垫体2进行支撑,从而构成基于第一海绵垫体1顶面的止塌线,第二海绵垫体2向下塌缩的程度将在止塌线大幅度衰减,使得床垫因人体重量呈现的塌缩程度在竖直方向是非线性的。所以,当人体重量过大或姿势改变时,本技术的榫卯床垫可以有效的避免床垫过度塌缩,更加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
[0018]显然,依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配第一海绵垫体1、第二海绵垫体2的具体硬度,从而获得不同塌缩表现的床垫产品,能满足多种用户类型的需求。而且,便于通过不同硬度的海绵材料批量预制为第一海绵垫体1、第二海绵垫体2,后期只需要按用户需求的类型进行选取和装配,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0019]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燕尾形榫槽3设置为在第一海绵垫体1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槽3的开口宽度相对于第一海绵垫体1的长度占比为11比13;相应的,燕尾形榫头4设置为在第二海绵垫体2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头4的宽度与燕尾形榫槽3匹配。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海绵垫体1设置一个燕尾形榫槽3,第二海绵垫体2设置一个燕尾形榫头4,使得第一海绵垫体1和第二海绵垫体2的装配结构得到明显简化。
[002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燕尾形榫槽3的槽底形成5到11个沿第一海绵垫体1的长度方向相邻并排的支撑段5,支撑段5采用相同的宽度设置,并且各支撑段5的顶面沿第一海绵垫体1的长度方向设为相同的圆弧形隆起,其弧度大小为0.5至1弧度。支撑段5通过其圆弧形隆起向上弹性抵紧燕尾形榫头4的底面,使得燕尾形榫头4和燕尾形榫槽3实现紧配,增强第一海绵垫体1和第二海绵垫体2之间的定位效果。
[0021]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海绵垫体1的底面设有多个沿宽度方向贯通的阻断槽6,阻断槽6之间沿第一海绵垫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并且阻隔槽的槽宽设置为1厘米,槽深设置为5厘米。显然,阻隔槽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一海绵垫体1受压后的塌缩在长度
方向明显降低连续性,更有利于维持止塌线的整体稳定。
[0022]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具体的阻隔槽之间的间距两倍于单个支撑段5的宽度,相对于其他数值,上述选择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0023]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海绵垫体2的顶面形成多个沿长度方向相邻并排的分压段7,分压段7采用相同的宽度设置,其宽度相对于支撑段5的宽度占比为1比4;并且,分压段7的顶面沿第二海绵垫体2的长度方向设为相同的半圆形隆起。上述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压段7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二海绵垫体2受压后的塌缩在长度方向明显降低连续性,更有利于维持适应人体生理弯曲的形态,而且由于分压段7的宽度较小,并不会让用户产生支撑界面被分割为条形的接触体感。
[0024]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海绵垫体2的厚度D1相对于第一海绵垫体1的厚度D2占比为1比2,相对于其他数值,上述选择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0025]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榫卯床垫还可以配合床垫外套8共同使用,床垫外套8包覆第一海绵垫体1和第二海绵垫体2,通过床垫外套8的面料进一步改善支撑界面的接触体感,同时获得丰富的装饰效果。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榫卯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单独成型的第一海绵垫体、第二海绵垫体,第一海绵垫体的硬度大于第二海绵垫体,并且第二海绵垫体重叠在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第一海绵垫体的顶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开设的燕尾形榫槽,第二海绵垫体的底面具有沿宽度方向形成的燕尾形榫头,第二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头恰好嵌入第一海绵垫体的燕尾形榫槽构成榫卯连接,以使第一海绵垫体和第二海绵垫体相互构成定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床垫,其特征在于:燕尾形榫槽设置为在第一海绵垫体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槽的开口宽度相对于第一海绵垫体的长度占比为11比13;相应的,燕尾形榫头设置为在第二海绵垫体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的一个,并且燕尾形榫头的宽度与燕尾形榫槽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榫卯床垫,其特征在于:燕尾形榫槽的槽底形成5到11个沿第一海绵垫体的长度方向相邻并排的支撑段,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越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福公子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