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14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接地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包括第一卡接装置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衔接壁,所述衔接壁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卡接装置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部组件,所述第一卡接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接装置,所述第二卡接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有顶部组件;在未使用接地棒时,将其拆分并分别收纳,运输,当需要进行安装时,将接地棒拿出,根据实际需要的深度选择连接组件的个数,拼接完成后,将接地棒插入地面,再将接地线连接于顶部,得以完成接地操作,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从而提升了其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


[0001]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接地棒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

技术介绍

[0002]接地棒,又名接地极,接地网。接地棒是以提高接地导体内部导电性能,降低接地导体外部土壤电阻率为理论依据所设计生产的。产品具有施工简便、占地面积小、无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及阻值低等优点,普遍适用于通信、电力、交通、金融、石化、建筑系统等诸多领域,如通信局(站)、移动基站、调度机房、变电站、高速公路设施、计算机房、智能化小区等对接地要求严格的单位和部门,采用该系统均可以构成性能优良的接地系统。
[0003]接地棒及接地装置,包括钻杆、钻头、连接杆、接线板、敲击平台以及顶起臂,其接地棒的长度由其连接杆决定,当接地棒需要打入较深的底面时,其接地棒过长,不易携带并且难以对其进行打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包括第一卡接装置,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衔接壁,所述衔接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衔接壁圆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衔接壁矩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竖状矩形通孔,所述衔接壁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杆,所述第一按压杆位于第一支撑杆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杆左侧活动套接有活塞套筒,所述活塞头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接在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通过活塞头和弹簧活动连接有活塞套筒,所述第一卡接装置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部组件,所述第一卡接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接装置,所述第二卡接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有顶部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部套筒,所述底部套筒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棒头,所述锥形棒头位于底部套筒正下方,所述底部套筒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固定连有第二按压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顶部组件包括顶部套筒,所述顶部套筒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顶部套筒圆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顶部套筒矩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竖状矩形通孔,所述顶部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固定块圆形通孔内侧活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螺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组件通过第二按压杆与第一卡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装置通过第一按压杆与第二卡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所述顶部组件的上端螺栓外接有导线。
[000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09]1.在未使用接地棒时,将其拆分并分别收纳,运输。当现场进行安装需要进行接地时,将接地棒拿出,根据实际需要的深度选择连接组件的个数,拼接完成后,将接地棒插入地面,再将接地线连接于顶部,得以完成接地操作,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从而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0010]2.选择高分子材料代替原有材质,操作方便,接触牢靠、材质坚硬,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安全可靠,制作简单,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卡接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活塞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顶部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第一卡接装置;101、衔接壁;102、第一支撑杆;103、第一按压杆;104、第一活塞;1041、活塞杆;1042、活塞套筒;1043、活塞头;1044、弹簧;2、底部组件;201、底部套筒;202、锥形棒头;203、第二支撑杆;204、第二按压杆;205、第二活塞;3、第二卡接装置;4、顶部组件;401、顶部套筒;402、顶盖;403、固定块;404、螺栓;405、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接地棒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包括第一卡接装置1,第一卡接装置1包括衔接壁101,衔接壁10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衔接壁101圆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矩形通孔,衔接壁101矩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竖状矩形通孔,衔接壁101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2,第一支撑杆102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杆103,第一按压杆103位于第一支撑杆102顶端,第一支撑杆102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104,第一活塞104包括活塞杆1041,活塞杆1041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头1043,活塞杆1041左侧活动套接有活塞套筒1042,活塞头1043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44,弹簧1044活动套接在活塞杆1041上,活塞杆1041通过活塞头1043和弹簧1044活动连接有活塞套筒1042,第一卡接装置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部组件2,第一卡接装置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接装置3,第二卡接装置3的上端活动连接有顶部组件4,衔接壁101通过开设有圆形通孔,可以良好地卡接在衔接组件上;
[0020]其中,底部组件2包括底部套筒201,底部套筒201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棒头202,锥形棒头202位于底部套筒201正下方,底部套筒201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03,第二支撑杆203右侧固定连有第二按压杆204,第二支撑杆203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
205,顶部组件4包括顶部套筒401,顶部套筒40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顶部套筒401圆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矩形通孔,顶部套筒401矩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竖状矩形通孔,顶部套筒401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402,顶盖402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3,固定块403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固定块403圆形通孔内侧活动安装有螺栓404,螺栓404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螺帽405,底部组件2通过第二按压杆204与第一卡接装置1活动连接,第一卡接装置1通过第一按压杆103与第二卡接装置3活动连接,第一卡接装置1和第二卡接装置3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顶部组件4的上端螺栓404外接有导线,第一卡接装置1和第二卡接装置3外侧通过包裹有绝缘层,防止在不小心时误触,根据实际需要的深度选择连接组件的个数,拼接完成后,将接地棒插入地面,再将接地线连接于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包括第一卡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1)包括衔接壁(101),所述衔接壁(10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衔接壁(101)圆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衔接壁(101)矩形通孔右侧开设有竖状矩形通孔,所述衔接壁(101)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2),所述第一支撑杆(102)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杆(103),所述第一按压杆(103)位于第一支撑杆(102)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02)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104),所述第一卡接装置(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部组件(2),所述第一卡接装置(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接装置(3),所述第二卡接装置(3)的上端活动连接有顶部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04)包括活塞杆(1041),所述活塞杆(1041)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头(1043),所述活塞杆(1041)左侧活动套接有活塞套筒(1042),所述活塞头(1043)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044),所述弹簧(1044)活动套接在活塞杆(1041)上,所述活塞杆(1041)通过活塞头(1043)和弹簧(1044)活动连接有活塞套筒(10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材料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2)包括底部套筒(201),所述底部套筒(201)底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伟君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万宏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