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7854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所述揉捻盘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卸料盘,所述揉捻盘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集料套筒,所述揉捻盘的顶端上方活动安装有铝桶。通过设置集料套筒、通气管以及出气口,实现了利用气流使残留在最外侧的茶叶可以反向移动重回铝桶可经过的揉捻范围内,进行连续的揉捻工作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磁块和第一活动磁块,实现了装置可分化区域式的针对性进行残余茶叶回收,通过设置第二磁块、传动棒、第二活动磁块以及压茶板等部件,利用磁斥力,使压茶板向内挤压铝桶底部的茶叶堆,实现茶叶堆可自主向内收拢,相互挤压,进而增加茶叶之间的横向压力,使茶叶揉捻效果更佳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红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揉捻是红茶加工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将红茶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茶叶内质有所改善,现有对红茶的揉捻工作主要通过茶叶揉捻机进行完成,现有揉捻机主要由手轮、丝杆、压盘、铝桶、三角架、从动座、横臂、曲柄、揉捻盘以及出茶斗等部件组成,将红茶放置在铝桶内,通过手轮调节丝杆和压盘位置,使压盘挤压茶叶,在通过电机带动从动座转动,利用三脚架和曲柄依次传动,使铝桶在揉捻盘上进行偏心转动,通过铝桶底部与揉捻盘顶端的相对运动,从而使位于两者之间的茶叶受到挤压揉捻,从而达到红茶连续揉捻的效果。
[0003]现有揉捻机在使用时,因铝桶持续偏心转动,且铝桶底部与揉捻盘表面并未完全闭合,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在揉捻过程中,部分茶叶会从铝桶内部甩出,并甩至揉捻盘的最外侧边缘处,而积留在此处的茶叶不易被循环转动的铝桶所携带,因此,长期之下会形成茶叶残留,且积留的茶叶无法正常进行持续揉捻,从而与内部持续揉捻的茶叶的形变以及内质改变程度不一致,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揉捻盘(1):所述揉捻盘(1)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卸料盘(2),所述揉捻盘(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集料套筒(3),所述揉捻盘(1)的顶端上方活动安装有铝桶(4),所述铝桶(4)的内腔中部活动安装有压盘(5),所述铝桶(4)的底部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块(6),所述铝桶(4)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压茶板(7),所述压茶板(7)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铝桶(4)底端一侧的第二磁块(8),所述集料套筒(3)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顶端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动磁块(10),所述第一活动磁块(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棒(11),所述传动棒(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磁块(12),所述第二活动磁块(12)的外部滑动套接有轴心筒(13),所述轴心筒(13)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限位棒(14),所述集料套筒(3)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通气管(15),所述集料套筒(3)的最内侧壁面上部开设有出气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套筒(3)的形状呈圆筒形,且集料套筒(3)的内壁为中空,所述集料套筒(3)的最内侧壁顶部开设有孔,且此开孔所在位置与第一活动磁块(10)所在位置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用连续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块(6)具有磁性,且第一磁块(6)的磁性与第一活动磁块(10)的磁性呈相吸,所述第二磁块(8)具有磁性,且第二磁块(8)的磁性与第二活动磁块(12)的磁性呈相斥,所述压茶板(7)的形状呈半圆弧形,且压茶板(7)的弧度值与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根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