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77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10)和包围在转子铁芯(10)外周的碳纤维层(30),转子铁芯(10)形成多个在周向(C)上对称的内侧槽(11),每个内侧槽(11)包括内侧第一槽(111)、内侧第二槽(112)和内侧第三槽(113),内侧第三槽(113)连通内侧第一槽(111)和内侧第二槽(112),内侧第三槽(113)形成为开口朝向转子铁芯(10)的外周侧的半环形,内侧第三槽(113)内填充有绝缘材料,转子铁芯(10)被内侧第三槽(113)环绕的部分形成为中间连接部(15),中间连接部(15)包括径向柱部(151)和根部(152)。根据本申请的电机转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且电机转子可以具有很小的隔磁桥。以具有很小的隔磁桥。以具有很小的隔磁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高转速的永磁电机,例如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电机的转子在高转速下需要承受非常大的离心力,这对转子铁芯的机械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一种普遍的增加转子铁芯强度的方法是增加隔磁桥的厚度,然而,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漏磁,影响电机的功率密度。
[0004]另一种增加转子铁芯强度的方法例如参见技术CN217216133U,其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电机转子。通过在电机转子的外周缠绕碳纤维,对转子铁芯施加预压力来抵抗离心力,能够增加转子的机械强度。
[0005]然而,为满足电机的高转速,碳纤维层的缠绕厚度是不可忽视的。碳纤维层的厚度增大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随着碳纤维层厚度的增加,对于特定的电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小,过小的间隙可能会影响转子在定子中的顺畅的转动,甚至会发生“扫膛”现象,这是生产和应用中所不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机械强度高的电机转子。
[0007]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内的磁钢和包围在所述转子铁芯外周的碳纤维层,其中,
[0008]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上,所述转子铁芯形成多个在周向上对称的内侧槽,每个所述内侧槽包括内侧第一槽、内侧第二槽和内侧第三槽,
[0009]所述磁钢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第一槽内的内侧第一磁钢和设置在所述内侧第二槽内的内侧第二磁钢,
[0010]所述内侧第三槽连通所述内侧第一槽和所述内侧第二槽,
[0011]所述内侧第三槽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的半环形,所述内侧第三槽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0012]所述转子铁芯被所述内侧第三槽环绕的部分形成为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径向柱部和根部,
[0013]所述径向柱部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
[0014]在所述周向上,所述根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径向柱部的尺寸。
[0015]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径向上的不同区域,所述径向柱部在所述周向上的宽度相等。
[001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径向上的不同区域,所述中间连接部呈T形。
[0017]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材料为树脂或增强型工程塑料。
[001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第一磁钢与所述内侧第一槽的壁相接触的部分至少在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的区域设有粘接剂;所述内侧第二磁钢与所述内侧第二槽的壁相接触的部分至少在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的区域设有粘接剂。
[001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槽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内侧磁桥,所述内侧磁桥在所述径向上的宽度不大于0.7mm。
[002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还形成多个在周向上对称的外侧槽,每个所述外侧槽包括彼此相连通的外侧第一槽和外侧第二槽,
[0021]所述磁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第一槽内的外侧第一磁钢和设置在所述外侧第二槽内的外侧第二磁钢,
[0022]所述外侧槽位于所述内侧槽的外周侧,且每个所述外侧槽的中部沿所述径向正对所述中间连接部。
[0023]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槽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外侧磁桥,所述外侧磁桥在所述径向上的宽度不大于0.7mm。
[002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不超过0.8mm,或者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不超过0.7mm。
[0025]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由多片形状相同的硅钢片叠置形成。
[0026]根据本申请的电机转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且所述电机转子可以具有很小的隔磁桥,从而降低漏磁现象。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的沿垂直于轴向剖开的示意图,其中,对于槽内的填充物,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一个单元的情况。
[0028]图2和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转子铁芯;11内侧槽;111内侧第一槽;112内侧第二槽;113内侧第三槽;
[0031]12外侧槽;121外侧第一槽;122外侧第二槽;
[0032]13内侧磁桥;14外侧磁桥;
[0033]15中间连接部;151径向柱部;152根部;
[0034]20磁钢;21内侧磁钢;211内侧第一磁钢;212内侧第二磁钢;
[0035]22外侧磁钢;221外侧第一磁钢;222外侧第二磁钢;
[0036]30碳纤维层;
[0037]d1内侧磁桥宽;d2外侧磁桥宽;R径向;C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申请,而不用于穷举本申请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39]参照图1至图3,介绍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机转子。
[0040]除非特别说明,参照图1至图3,R表示电机转子的径向,C表示电机转子的周向。
[0041]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0、磁钢20和碳纤维层30。
[0042]转子铁芯10由多片转子冲片,也称硅钢片,叠置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硅钢片均是相同的。
[0043]碳纤维层30包裹在转子铁芯10的外周。由于将在下文介绍的转子铁芯10的特殊结构,碳纤维层30的厚度可以很小,例如,碳纤维层30的厚度不超过0.8mm。
[0044]在垂直于电机转子的轴向的横截面上,转子铁芯10形成有多组(本实施方式中为六组)在周向C上对称的槽。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组槽包括一个内侧槽11和一个外侧槽12,内侧槽11位于外侧槽12的内周侧。内侧槽11和外侧槽12均呈大致V形。内侧槽11用于安装内侧磁钢21,内侧磁钢21包括一对呈八字形布置的一对内侧第一磁钢211和内侧第二磁钢212。外侧槽12用于安装外侧磁钢22,外侧磁钢22包括一对呈八字形布置的外侧第一磁钢221和外侧第二磁钢222。
[0045]每个外侧槽12包括相连通的外侧第一槽121和外侧第二槽122。外侧第一槽121内插设有外侧第一磁钢221,外侧第二槽122内插设有外侧第二磁钢222。外侧槽12在外侧第一磁钢221和外侧第二磁钢222之间的区域保持空气绝缘。
[0046]每个内侧槽11包括相连通的内侧第一槽111、内侧第二槽112和内侧第三槽113。其中,内侧第三槽113位于内侧第一槽111和内侧第二槽112之间。
[0047]内侧第一槽111内插设有内侧第一磁钢211,内侧第二槽112内插设有内侧第二磁钢212。
[0048]内侧第三槽11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10)、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内的磁钢(20)和包围在所述转子铁芯(10)外周的碳纤维层(3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铁芯(10)的垂直于轴向(A)的横截面上,所述转子铁芯(10)形成多个在周向(C)上对称的内侧槽(11),每个所述内侧槽(11)包括内侧第一槽(111)、内侧第二槽(112)和内侧第三槽(113),所述磁钢(2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第一槽(111)内的内侧第一磁钢(211)和设置在所述内侧第二槽(112)内的内侧第二磁钢(212),所述内侧第三槽(113)连通所述内侧第一槽(111)和所述内侧第二槽(112),所述内侧第三槽(113)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转子铁芯(10)的外周侧的半环形,所述内侧第三槽(113)内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转子铁芯(10)被所述内侧第三槽(113)环绕的部分形成为中间连接部(15),所述中间连接部(15)包括径向柱部(151)和根部(152),所述径向柱部(151)沿所述转子铁芯(10)的径向(R)延伸,在所述周向(C)上,所述根部(152)的尺寸大于所述径向柱部(151)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R)上的不同区域,所述径向柱部(151)在所述周向上(C)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R)上的不同区域,所述中间连接部(15)呈T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树脂或增强型工程塑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第一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会赵培振张铃
申请(专利权)人:天蔚蓝电驱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