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包括变压器主体,所述变压器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电线引出机构,所述电线引出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所述固定支撑板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底部散热板,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内部且位于底部散热板的上方均开设有进风槽,所述固定支撑板、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相贴合的内侧面均分别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线的出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出线槽的表面设置间隔的夹持垫,让电线与出线槽之间存有间隙,使底部散热板进入的冷风能够在间隙处与电线进行热交换,交换后的风从还另一底部散热板处流出,带走电线引出机构内的热量,防止出线槽内引出线热量的积累,能够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
[0003]专利号为CN202020710103.8的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能够通过调节一号固定板与二号固定板的间距,可对不同粗细和数量的引线进行安装,使得引出线结构适用范围更广,并且可避免在引出线反复弯折后漆皮表面出现裂口,使得变压器更够正常运行;而绝缘箱为橡胶制成的密闭结构,使引出线结构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0004]但其采用的绝缘箱,虽能起到固定引出线的作用,但由于过于密封,难以通风散热,会导致引出线积累的热量难以排出,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通过在出线槽的表面设置间隔的夹持垫,让电线与出线槽之间存有间隙,使底部散热板进入的冷风能够在间隙处与电线进行热交换,交换后的风从还另一底部散热板处流出,带走电线引出机构内的热量,防止出线槽内引出线热量的积累,能够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包括变压器主体,所述变压器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电线引出机构,所述电线引出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所述固定支撑板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底部散热板,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内部且位于底部散热板的上方均开设有进风槽,所述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通风槽,所述固定支撑板、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相贴合的内侧面均分别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线的出线槽,所述出线槽的表面呈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持垫。
[0008]进一步,所述出线槽的出口处均安装有辅助套。
[0009]进一步,所述辅助套的内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辅助套的侧面且位于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三个开孔。
[0010]进一步,所述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的连接处设有直角垫片。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撑板与侧夹持板、顶部夹持板的连接处分别安装有弧形垫片。
[0012]进一步,所述底部散热板的内部均设有连通进风槽的空腔。
[0013]进一步,所述底部散热板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安装过滤板的开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出线槽的表面呈间隔设置的夹持垫,不仅能够增加电线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使电线与出线槽之间存有间隙,从底部散热板进入的风能够沿着进风槽进入到
电线与出线槽之间的间隙处与电线进行热交换,并且风还能够通过通风槽进行流动从另一个底部散热板处流出带走电线引出机构内的热量,可以防止电线因为高温而受到破坏,能够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
[0016]2.本技术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的连接处设有的直角垫片,固定支撑板与侧夹持板、顶部夹持板的连接处设有的弧形垫片,能够增加固定支撑板、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三者之间的密封性,并且从底部散热板进入到电线引出机构内的风会首先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两者均可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到电线引出机构内,可以避免灰尘杂质堆积到电线引出机构内而造成堵塞,能够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7]3.本技术出线槽一端设有柔性的辅助套,能够防止电线出现折断的情况,可以提高电线的安全性,并且辅助套的侧面开设的开孔能够增加散热效果,可以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电线引出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1。
[0020]图3是本技术电线引出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
[0021]图4是本技术侧夹持板与顶部夹持板的垃圾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电线引出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辅助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
变压器主体,2
‑
电线引出机构,21
‑
固定支撑板,22
‑
侧夹持板,23
‑
顶部夹持板,24
‑
底部散热板,241
‑
过滤板,25
‑
进风槽,26
‑
通风槽,3
‑
直角垫片,4
‑
弧形垫片,5
‑
出线槽,6
‑
夹持垫,7
‑
辅助套,71
‑
凹槽,72
‑
开孔,8
‑
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002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包括设在变压器主体1上方的电线引出机构2,该电线引出机构2包括焊接在变压器上方的固定支撑板21,该固定支撑板21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夹持板22,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顶部夹持板23,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下表面焊接有两个底部散热板24,两个所述底部散热板24的外侧面均安装有用于过滤灰尘杂质的过滤板241,所述固定支撑板21、侧夹持板22与顶部夹持板23相贴合的内侧面均分别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相对应的三个半圆形的用于放置电线8的出线槽5,所述固定支撑板21内部的两端开设有用于连通底部散热板24与出线槽5的进风槽25,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上表面且位于三个出线槽5之间分别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4
‑
6个通风槽26,所述侧夹持板22与顶部夹持板23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增加密封性的直角垫片3,所述固定
支撑板21的内侧表面且与侧夹持板22以及顶部夹持板2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弧形垫片4,每个出线槽5的表面均呈间隔设置有4
‑
6个夹持垫6,每个出线槽5的出口处均安装有辅助套7,所述辅助套7的内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71,所述辅助套7的侧面且位于凹槽71的位置开设有三个圆形开孔72,用于辅助套7内部的气流交换,散热。
[0029]使用时,由于出线槽5的表面呈间隔设置有夹持垫6,使得电线8与出线槽5之间存有间隙,而从底部散热板24进入的气流能够沿着进风槽25进入到电线8与出线槽25之间的间隙处,并从另一个底部散热板24处流出,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将出线槽5内的热量带出,防止电线8产生的热量在电线引出机构2的内部积累,延长电线8的使用寿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包括变压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线引出机构(2),所述电线引出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板(21)、侧夹持板(22)与顶部夹持板(23),所述固定支撑板(21)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底部散热板(24),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内部且位于底部散热板(24)的上方均开设有进风槽(25),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上表面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通风槽(26),所述固定支撑板(21)、侧夹持板(22)与顶部夹持板(23)相贴合的内侧面均分别呈间隔均匀的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线(8)的出线槽(5),所述出线槽(5)的表面呈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持垫(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引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5)的出口处均安装有辅助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慧英,
申请(专利权)人:申慧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