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56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纵向水管、第一横向水管、第二横向水管、备用水管以及预警结构,纵向水管设置在隧道本体底部两侧的外部,第一横向水管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横向水管位于地面以下且对称分布隧道本体的下方,第二横向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横向水管可拆卸连接,与备用水管出水口固定连接的第一横向水管上设置有水流单向阀,水流单向阀位于备用水管以及第二横向水管之间,备用水管连通设置在第一横向水管的上方,预警装置设置在备用水管的入水口处,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二横向水管内部发生阻塞的时候,流入到第二横向水管的水流通过备用水管进行流通,使得排水系统能够正常使用。系统能够正常使用。系统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的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消防设施、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然而在灰岩区建造隧道的时候,由于其地质成分的原因,容易出现结晶堵塞排水系统的现象,长期排水不通畅对隧道影响很大,在隧道外部水压不断增大,隧道支护结构的支护抗力也随之增大,当隧道支护结构开裂后,隧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进而影响隧道的使用。
[0003]现有的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通常通过设置阻塞预警结构进行预警,使得维修人员及时维修,譬如,专利号为CN209637816U的中国技术专利,采用连接管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维修。然而,该防结晶排水系统在发生阻塞的时候,排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只有等到工作人员进行维修之后才能有继续使用,因此,现有的放结晶排水系统存在着无法排水系统发生阻塞后直至工作人员维修前,隧道排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放结晶排水系统存在着无法排水系统发生阻塞后直至工作人员维修前,隧道排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水管、第一横向水管、第二横向水管、备用水管以及预警结构,所述纵向水管设置在隧道本体底部两侧的外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位于地面以下且对称分布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备用水管出水口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横向水管上设置有水流单向阀,所述水流单向阀位于所述备用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水管之间,所述备用水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的上方,所述预警结构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的入水口处,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二横向水管内部发生阻塞的时候,流入到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水流通过所述备用水管进行流通,通过所述水流单向阀避免水流流向所述第二横向管,所述第一横向水管内部的水流从所述备用水管流通,使得排水系统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0006]进一步地,所述预警结构包括按压式报警器、挡板以及活动板,所述按压式报警器的按压端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的侧壁上,所述按压式报警器的主体位于所述备用水管的外侧,所述活动板的形状与所述备用水管的形状适配,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铰接点铰接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的内侧,所述按压端与铰接点的距离与所述活动板适配,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的内侧,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活动板下方与所述活动板的外缘接触,通过上述结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压力使得所述活动板旋转,直至所述活动板在水流的压
力下触发所述按压式报警器,从而进行预警。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式报警器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备用水管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防水层,所述按压端与所述防水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防止所述按压式报警器进水,避免阻塞之后无法预警的现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板面固定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按压式报警器的按压块,使得触所述按压式报警器更加轻松。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外部设置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包括上盖以及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所述卡扣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外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水管且位于隧道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螺接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水管上设置有止水阀,所述止水阀位于所述备用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水管之间,避免在更换所述第二横向水管的时候,水流外流的现象。
[0013]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横向水管、第二横向水管、备用水管以及预警结构的组成的系统,使得第二横向水管发生阻塞的时候,第一横向水管与备用水管依然可以形成通路进行流通,并且可以触发预警结构进行预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8]图4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19]上述附图中:1、纵向水管;2、第一横向水管;3、第二横向水管;4、备用水管;5、预警结构;6、挡板;7、活动板;8、按压式报警器;9、保护壳;10、防水层;11、按压块;12、活动盖;13、上盖;14、下盖;15、安装板;16、连接板;17、密封圈;18、止水阀;19、水流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水管1、第一横向水管2、第二横向水管3、备用水管4以及预警结构5,所述纵向水管1设置在隧道本体底部两侧的外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位于地面以下且对称分布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备用水管4出水口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上设置有水流单向阀19,所述水流单向阀19使得水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流通到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当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发生堵塞的时候,水流通过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流通到所述备用水管4,最终由于所述水流单向阀19的作用,从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流出,从而方便工作人
员更换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所述水流单向阀19位于所述备用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之间,所述备用水管4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的上方,所述预警结构5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入水口处,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二横向水管3内部发生阻塞的时候,流入到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的水流通过所述备用水管4进行流通,通过所述水流单向阀19避免水流流向所述第二横向管,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内部的水流从所述备用水管4流通,使得排水系统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002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预警结构5包括按压式报警器8、挡板6以及活动板7,所述按压式报警器8的按压端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侧壁上,所述按压式报警器8的主体位于所述备用水管4的外侧,所述活动板7的形状与所述备用水管4的形状适配,所述活动板7通过所述铰接点铰接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内侧,所述按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水管(1)、第一横向水管(2)、第二横向水管(3)、备用水管(4)以及预警结构(5),所述纵向水管(1)设置在隧道本体底部两侧的外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位于地面以下且对称分布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备用水管(4)出水口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上设置有水流单向阀(19),所述水流单向阀(19)位于所述备用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水管(3)之间,所述备用水管(4)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水管(2)的上方,所述预警结构(5)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入水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结构(5)包括按压式报警器(8)、挡板(6)以及活动板(7),所述按压式报警器(8)的按压端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侧壁上,所述按压式报警器(8)的主体位于所述备用水管(4)的外侧,所述活动板(7)的形状与所述备用水管(4)的形状适配,所述活动板(7)通过铰接点铰接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内侧,所述按压端与铰接点的距离与所述活动板(7)适配,所述挡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管(4)的内侧,所述挡板(6)位于所述活动板(7)下方与所述活动板(7)的外缘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用防结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报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严欢舒维余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