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291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废水泵房地面上的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废水泵房内的水位监测器,所述废水泵房内安装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的出液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泵体、第一输送管、第二泵体、第二输送管、第三泵体、第三输送管、连接管、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在非常事故工况下,三台泵体同时启动,两条排水管同时通水,可高效将废水排出。可高效将废水排出。可高效将废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海中废水泵房水泵数量、水位设置、排水管数量、以及水泵与管道系统的匹配是废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
[0003]根据相关研究排水泵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建议2到3台,如设置过多会产生系列问题:
[0004](1)每台水泵对应一个控制水位,会使控制系统复杂化;
[0005](2)每台水泵都需要一定的安装和检修空间,会增大泵房面积,增加工程造价;
[0006](3)超过3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单台水泵排水流量快速降低,甚至出现水泵增加而排水总量不增加的现象。此外,废水泵房集水池1泵水位的设计至关重要,如设置偏低,水泵停止时,排水管道内废水通过反冲洗管倒流至集水池,水位超过1泵水位时,水泵会再次启动,从而形成排水死循环,根据调研国内有部分水下隧道因1泵水位设置不合理导致水泵频繁启动烧坏。
[0007]调研发现水下隧道废水泵房排水管数量设置不同,有的隧道仅设置1根排水管,有的隧道设置2根排水管(1用1备),第一种设计方案安全可靠性较低,管道检修时废水泵房停用,影响隧道运营安全,第二种设计方案安全可靠性较高,管道可随时检修,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所有废水泵共用1根排水管管径较大,排水管较短时影响不大,如在海底隧道长距离敷设,将会出现水泵数量与管道系统匹配性的问题:如按水泵同启计算水泵扬程(额定扬程),将导致一台水泵启动时管道流量小,沿程损失变小,实际扬程高于额定扬程,导致单泵流量增大,水泵参数偏离高效区,水下隧道平时均单泵启动,能耗浪费严重;如按一泵启动计算水泵扬程(额定扬程),多泵启动时管道流量大,沿程损失变大,实际扬程低于额定扬程,导致废水排不出形成憋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废水泵房地面上的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废水泵房内的水位监测器,所述废水泵房内安装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的出液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连接有第一反冲洗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二反冲洗管。
[0012]优选的,所述废水泵房的左右两侧皆连接有隧道,两个所述隧道与废水泵房之间
皆安装有排污管。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的抽液端皆连接有防堵机构。
[0014]优选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贯穿安装有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且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皆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上皆安装有多个L形钩杆,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轴杆、第二轴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上端皆安装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位于右侧的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上的L形钩杆与第二轴杆上的L形钩杆呈交错设置。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上的L形钩杆与第二轴杆上的L形钩杆呈反向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L形钩杆为不锈钢拆装。
[0019]优选的,所述L形钩杆的顶部和底板皆安装有刀片。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泵体、第一输送管、第二泵体、第二输送管、第三泵体、第三输送管、连接管、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在非常事故工况下,三台泵体同时启动,两条排水管同时通水,可高效将废水排出。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每个泵体单独使用一根输送管,可避免憋泵的情况产生,保证废水可以高效排出。
[0023]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平时一备一用,使得排水管可随时检修。
[0024]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堵机构,可以对泵体泵送的物体进行切割处理,避免结块的淤泥或塑料袋堵塞管道,保证排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废水泵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轴杆、第二轴杆的俯视图;
[0029]附图标记:1、废水泵房;11、控制器;12、水位监测器;2、第一泵体;21、第一输送管;3、第二泵体;31、第二输送管;4、第三泵体;41、第三输送管;5、连接管;51、第一排水管;52、第二排水管;53、第一阀门;54、第二阀门;61、第一反冲洗管;62、第二反冲洗管;7、防堵机构;71、箱体;72、隔板;73、第一轴杆;74、第二轴杆;75、L形钩杆;76、刀片;77、驱动组件;771、电机;772、主动齿轮;773、从动齿轮;8、隧道;9、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
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2所示,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废水泵房1地面上的控制器11以及安装在废水泵房1内的水位监测器12,废水泵房1内安装有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的出液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31和第三输送管41,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31和第三输送管41上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上连接有第一排水管51和第二排水管52,第一排水管51和第二排水管5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53和第二阀门54。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皆为耐海水型双向不锈钢潜污泵,平时工况一用二备,轮流启动;消防工况下,二用一备;非常事故工况下,三台泵体同时启动;第一输送管21上连接有第一反冲洗管61,第二排水管52上连接有第二反冲洗管62。废水泵房1的左右两侧皆连接有隧道8,两个隧道8与废水泵房1之间皆安装有排污管9。
[0034]废水泵房1集水池从下至上,分别设置停泵水位(兼低报警水位)H0、管道水位H0'(排水管废水回流至集水池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废水泵房(1)地面上的控制器(11)以及安装在废水泵房(1)内的水位监测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泵房(1)内安装有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所述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的出液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31)和第三输送管(41),所述第一输送管(21)、第二输送管(31)和第三输送管(41)上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上连接有第一排水管(51)和第二排水管(52),所述第一排水管(51)和第二排水管(5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53)和第二阀门(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21)上连接有第一反冲洗管(61),所述第二排水管(52)上连接有第二反冲洗管(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泵房(1)的左右两侧皆连接有隧道(8),两个所述隧道(8)与废水泵房(1)之间皆安装有排污管(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2)、第二泵体(3)和第三泵体(4)的抽液端皆连接有防堵机构(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隧道高效节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7)包括箱体(71),所述箱体(71)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71)内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潇剑李献航徐展宏魏玉省唐上明梁艳胡建国龙桂荧王伟宁杨远醇葛志伟陈宏周勇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