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51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上的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以增强驻涡燃烧室内旋涡强度,减小凹腔几何结构匹配等因素对火焰稳定的影响程度,所设计的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包括扩压器、输油装置、点火器、凹腔火焰筒和燃烧室壳体。其中,燃烧室壳体通过轴承支撑与发动机轴套上;扩压器连接着燃烧室壳体,使来流减速增压;输油装置包括有主油管、环形油管、输油细管和喷油嘴,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气体进入火焰筒的途径并不是从火焰筒的头部,而是从火焰筒壁面上的射流孔进入,进入的气流相互冲击,导致大部分流体逆流而上形成稳定的旋涡结构,由此起到良好的稳焰效果。焰效果。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又被称为是发动机的心脏。在燃烧室中,空气与燃料会充分混合并进行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会推动涡轮做功,为发动机产生推力提供了能量来源。
[0003]随着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对燃烧室性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高性能燃烧室研制面临着如下诸多技术挑战:1.在冷却气量减少的情况下,保证火焰筒的寿命;2.在更广的稳定工作范围内,保证燃烧室内燃烧的稳定性;3.减少燃烧排放的污染物;4.在满足温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燃烧室的整体重量。为提高燃烧室的各项性能,一种新型的燃烧室结构——驻涡燃烧室,在上世纪90年代被相继提出。驻涡燃烧室采用了分级分区燃烧的概念,在主流来流的方向设置凹腔的结构,主流流经凹腔时会在凹腔内形成稳定的旋涡流动结构,再将燃料注入到这些涡旋之中,进一步加强涡的强度,可以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与常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压器(2)、输油装置(3)、点火器(4)、凹腔火焰筒(5)和燃烧室壳体(6);所述扩压器(2)与所述燃烧室壳体(6)连接,所述凹腔火焰筒(5)设置于燃烧室壳体(6)内,所述输油装置(3)通过主油管安装通孔(601)穿过燃烧室壳体(6)并连通发动机供油系统和凹腔火焰筒(5),所述点火器(4)伸入所述凹腔火焰筒(5)内;所述输油装置(3)包括有主油管(301)、环形油管(302)、输油细管(303)和喷油嘴(304),发动机供油系统与所述环形油管(302)通过所述主油管(301)连接,所述环形油管(302)连通所述主油管(3001)和所述输油细管(303),所述喷油嘴(304)与所述输油细管(303)连接并伸入所述凹腔火焰筒(5)内;所述凹腔火焰筒5包括火焰筒外筒(507)、火焰筒内筒(508),火焰筒外筒(507)和火焰筒内筒(508)由凹腔头部、凹腔上段、凹腔垂直段和凹腔后段组成,凹腔头部包括凹腔头部钝体(502),凹腔头部开设有输油细管安装通孔(501),凹腔上段开设有火焰筒点火器安装通孔(513)、凹腔射流孔(504)和凹腔上段冷却孔(512),凹腔垂直段开设有所述凹腔垂直段冷却孔(505),凹腔后段开设有所述凹腔掺混孔(511)和凹腔后段冷却孔(510),由所述火焰筒外筒(507)和所述火焰筒内筒(508)围成的区域为燃烧区域(503),所述凹腔火焰筒(5)和所述燃烧室壳体(6)围成的区域为气流通道(506);所述燃烧室壳体(6)包括燃烧室外机匣(603)和燃烧室内机匣(604),所述燃烧室外机匣(603)上开有主油管安装通孔(601)和燃烧室点火器安装通孔(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腔射流驻涡稳焰式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301)的数量为1~4根,周向均布安装在所述环形油管(302)上;所述环形油管(302)的数量为1个,其环径与所述输油细管安装通孔(501)的周向布置圈直径一致;所述输油细管(303)的数量为8~16根,周向均布安装在所述环形油管(302)上,所述主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俊蔡运臻沈文胡晓安徐义华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