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49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首先采用潜孔锤成孔工艺将入中风化岩深度不小于6m的桩基快速完成钻孔,然后浇筑片墙底部找平垫层以及大体积砼混凝土垫层,最后逐段完成透水片墙浇筑并形成透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潜孔锤快速入岩成孔,提高桩基施工效率;现浇片墙及大体积的混凝土垫层采用拼装式钢模板施工,实现钢模板周转通用,模板支拆快捷且实体质量有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垫层采用分层分条浇筑方法,实现准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顶面坡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可操作性强且施工效率高,为缩短施工周期创造有利条件。短施工周期创造有利条件。短施工周期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底沉管隧道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国家用海政策要求,大连湾海底隧道现浇沉管基础需同时具备承载及透水功能,其基础由入岩灌注桩、片墙以及大体积混凝土垫层共同组成,并且在片墙间预留透水通道,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更为高效的进行大连湾海底隧道现浇沉管基础施工,而提供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0006]S1、施工透水片墙底部的灌注桩
[0007]首先在基础岩层上测量定位钻孔位置,采用潜孔锤在基础岩层内钻进成孔,同时在后方场地绑扎桩基钢筋笼,然后现场吊装安放钢筋笼并浇筑桩基混凝土,最后完成灌注桩的桩头处理;
[0008]S2、浇筑找平垫层
[0009]在已开挖的基础岩层上部浇筑找平垫层,找平垫层以平整度和标高进行双控,保证透水通道预留高度不低于2.3m;
[0010]S3、逐段浇筑混凝土垫层
[0011]混凝土垫层的顶面具有4%的坡度,共分两层浇筑,上层厚度控制为0.2m;
[0012]S4、逐段浇筑透水片墙
[0013]透水片墙在现浇沉管底面划分施工缝,使现浇沉管与透水片墙分开浇筑,单段透水通道设有三条透水片墙;
[0014]S5、完成沉管的基础施工
[0015]透水片墙及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28天后,在透水通道处的透水片墙和混凝土垫层的表面喷涂聚脲防腐涂层,并完成透水通道内杂物清理,完成透水式沉管的基础结构施工。
[0016]步骤S1中,控制桩头伸入透水片墙内5cm。
[0017]步骤S3中,分层浇筑方法具体如下:
[0018]首先在已浇筑的找平垫层上支立高4m的拼装式钢模板,在钢模板上画线标明下层混凝土垫层浇筑顶标高,下层混凝土垫层浇筑高度介于2.1m

3.8m之间,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分层不超过0.5m,并同步人工均匀振捣;
[0019]当下层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二次在高4m的钢模板上标明上层混凝土垫层浇筑顶标高,上层混凝土垫层浇筑高度为0.2m,沿设计坡度方向再次进行分条浇
筑,单条浇筑宽度为2m,通过人工收面并精准找平;
[0020]最后在混凝土垫层表面覆盖带膜土工布,洒水养护不少于10天,防止混凝土垫层表面开裂。
[0021]步骤S4中,透水片墙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0022]首先在已浇筑的找平垫层上人工绑扎片墙钢筋,片墙顶部预留钢筋伸入现浇沉管底板内;
[0023]然后支立高4m的拼装式钢模板;
[0024]最后在钢模板上画线标明透水片墙浇筑顶标高,透水片墙混凝土浇筑时,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0.5m,并同步人工均匀振捣,拆模后在透水片墙表面覆盖带膜土工布,洒水养护不少于10天。
[0025]步骤S3、S4中,拼装式钢模板按沉管的基础结构最大深度以及透水片墙最小宽度进行制作,单块钢模板最大高度为4m、最大宽度为2m,单块重量不超过1.5t,可单块吊装或者多块组拼成整体吊装使用。
[0026]步骤S3、S4中,钢模板通过顶部及底部共两道拉杆进行对拉加固,对拉杆间距1m,其中底部对拉杆需采用止水型拉杆。
[0027]步骤S3、S4中,为保证模板自身刚度及强度,采用厚度为6mm的钢板作面板,8#槽钢作横带、间距0.5m布置,双拼22#槽钢作竖带、间距1m布置。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潜孔锤快速入岩成孔,提高桩基施工效率;现浇片墙及大体积的混凝土垫层采用拼装式钢模板施工,实现钢模板周转通用,模板支拆快捷且实体质量有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垫层采用分层分条浇筑方法,实现准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顶面坡度。本专利技术施工可操作性强且施工效率高,为缩短施工周期创造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立面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断面示意图;
[0031]图中:1

沉管;2

基础岩层;3

灌注桩;4

找平垫层;5

透水片墙;6

混凝土垫层;7

透水通道;
[0032]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0038]S1、施工透水片墙5底部的灌注桩3
[0039]首先在基础岩层2上测量定位钻孔位置,采用潜孔锤在基础岩层2内钻进成孔,同时在后方场地绑扎桩基钢筋笼,然后现场吊装安放钢筋笼并浇筑桩基混凝土,最后完成灌注桩3的桩头处理,控制桩头伸入透水片墙5内5cm;
[0040]S2、浇筑找平垫层4
[0041]在已开挖的基础岩层2上部浇筑找平垫层4,找平垫层4以平整度和标高进行双控,保证透水通道7预留高度不低于2.3m;
[0042]S3、逐段浇筑混凝土垫层6
[0043]混凝土垫层6的顶面具有4%的坡度,共分两层浇筑,上层厚度控制为0.2m;
[0044]步骤S3中,分层浇筑方法具体如下:
[0045]首先在已浇筑的找平垫层4上支立高4m的拼装式钢模板,在钢模板上画线标明下层混凝土垫层6浇筑顶标高,下层混凝土垫层6浇筑高度介于2.1m

3.8m之间,混凝土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施工透水片墙(5)底部的灌注桩(3)首先在基础岩层(2)上测量定位钻孔位置,采用潜孔锤在基础岩层(2)内钻进成孔,同时在后方场地绑扎桩基钢筋笼,然后现场吊装安放钢筋笼并浇筑桩基混凝土,最后完成灌注桩(3)的桩头处理;S2、浇筑找平垫层(4)在已开挖的基础岩层(2)上部浇筑找平垫层(4),找平垫层(4)以平整度和标高进行双控,保证透水通道(7)预留高度不低于2.3m;S3、逐段浇筑混凝土垫层(6)混凝土垫层(6)的顶面具有4%的坡度,共分两层浇筑,上层厚度控制为0.2m;S4、逐段浇筑透水片墙(5)透水片墙(5)在现浇沉管(1)底面划分施工缝,使现浇沉管(1)与透水片墙(5)分开浇筑,单段透水通道(7)设有三条透水片墙(5);S5、完成沉管(1)的基础施工透水片墙(5)及混凝土垫层(6)浇筑完成28天后,在透水通道(7)处的透水片墙(5)和混凝土垫层(6)的表面喷涂聚脲防腐涂层,并完成透水通道(7)内杂物清理,完成透水式沉管(1)的基础结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控制桩头伸入透水片墙(5)内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式沉管基础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分层浇筑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在已浇筑的找平垫层(4)上支立高4m的拼装式钢模板,在钢模板上画线标明下层混凝土垫层(6)浇筑顶标高,下层混凝土垫层(6)浇筑高度介于2.1m

3.8m之间,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分层不超过0.5m,并同步人工均匀振捣;当下层混凝土垫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松涛王坤刘宇冀子龙张超朱峻言董天杰闫越孙竹葛俊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