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输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91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一种光纤传输模组,包括贯穿形成有一对固定孔的固定架及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的光纤,固定孔包括主孔段、位于所述主孔段上方的敞口段及位于所述主孔段下侧的限位段,所述主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敞口段的内径,所述敞口段朝上呈喇叭状向上开放,所述光纤包括导光体及包裹于所述导光体外的外包层,所述光纤自所述敞口段向下装入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光纤的外径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之差不大于0.03mm,所述敞口段位于所述光纤外周填充有胶水。本申请可有效提升光纤固定的同轴度。可有效提升光纤固定的同轴度。可有效提升光纤固定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传输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传输领域,尤指一种光纤传输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小型移动终端上,配置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用于在将手机一类便携式产品放入口袋时,自动熄屏,避免误触;或者用于平板电脑在合上保护壳时,自动熄屏进入某一种状态。该传感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2110585787.2号专利申请揭示的接近感测的光收发系统,具体地,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下方,通过光发射单元发射光线、光线透过屏幕后经接近物反射后被光接收单元接收以判断接近物的距离,从而通知中央处理器做出相应的动作。但是该系统的光线传输需要在屏幕对应位置处设置较大面积的透光孔,可能产生较大的亮点,造成屏幕目视上的缺陷。若采用专用的光线传输介质可能省去光线发射单元直接收自然光反射后的光线来实现,或者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可以极大地降低对屏幕透视点的面积要求。光纤需要固定在模组内,而光纤极为纤细,光纤的外径为0.55mm,而固定所述光纤的固定孔内径为0.57mm,所述光纤需要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并且要保证光纤与所述固定孔要保持较好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准确固定光纤的光纤传输模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模组,包括贯穿形成有一对固定孔的固定架及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的光纤,固定孔包括主孔段、位于所述主孔段上方的敞口段及位于所述主孔段下侧的限位段,所述主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敞口段的内径,所述敞口段朝上呈喇叭状向上开放,所述光纤包括导光体及包裹于所述导光体外的外包层,所述光纤自所述敞口段向下装入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光纤的外径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之差不大于0.03mm,所述敞口段位于所述光纤外周填充有胶水。
[0005]优选地,所述敞口段朝上呈喇叭状结构,所述限位段与所述主孔段结合处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段底部形成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内径。
[0006]优选地,一对固定孔的敞口段上方之间形成有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两个固定孔分隔开。
[0007]优选地,所述光纤向上凸出于所述敞口段上方,所述胶水不凸出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段的内径小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所述光纤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内径,所述光纤至少部分被支撑于所述限位台阶上。
[0008]优选地,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为0.60mm,所述光纤的外径为0.57

0.59mm。
[0009]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还包括贯穿的镜头孔、成型于所述固定架的镜头孔内的导电片及形成于所述固定架一端的定位部。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形成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一种孔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光纤的两端均经过打磨抛光处理。
[0012]本申请光纤传输装置,通过将所述固定孔设置成内径较小的主孔段与内径向上逐渐变大的敞口段,通过主孔段来限制所述光纤与所述固定孔的同轴度,通过所述敞口段来容纳胶水固定将所述光纤,同时兼具定位光纤与容纳胶水固定光纤的作用。以此提升所述光纤与所述固定孔的同轴度。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14]实施例一
[0015]图1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组的立体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的固定架的剖面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一光纤的立体图;
[0019]图5为沿图1所示A

A虚线的剖视图;
[0020]实施例二
[0021]图6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7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8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9为图8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10为图6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1为图6所示B

B虚线的剖视图;
[0027]图12为图11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0028]实施例三
[0029]图13为实施例三脱模装置的立体图;
[0030]图14为沿图13所示C

C虚线的剖视图;
[0031]图15为实施例三脱模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光纤

10;导光体

11;外包层

12;涂层

13;固定架

20;镜头孔

21;导电片

22;固定孔

23;主孔段

231;敞口段

232;限位段

233;限位台阶

234;下开口

235;胶水

24;隔片

25;定位部

26;点胶装置

30;底座

31;底座板体

311;立柱

312;限位凸柱

313;栓孔

314,323,333,412,422;中板

32;容纳槽

321;穿孔

322;盖板

33;盖板本体

331;纵向通槽

332;下凹部

334;暴露洞

335;光纤限位部

336;凸块

3361;下悬部

3362;隔槽

3363;定位孔

3364;开放口

3365;渐变孔段

3366;定位孔段

3367;固定架定位件

337,338;脱模装置

40;底板

41;底板体

411;支撑柱

413;支撑块

414;下压板

42;下压板体

421;凸条

423;通孔

42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5]本申请以图6所示X方向为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传输模组的产品结构、用于将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传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形成有一对固定孔的固定架及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的光纤,固定孔包括主孔段、位于所述主孔段上方的敞口段及位于所述主孔段下侧的限位段,所述主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敞口段的内径,所述敞口段朝上呈喇叭状向上开放,所述光纤包括导光体及包裹于所述导光体外的外包层,所述光纤自所述敞口段向下装入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光纤的外径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之差不大于0.03mm,所述敞口段位于所述光纤外周填充有胶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段朝上呈喇叭状结构,所述限位段与所述主孔段结合处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段底部形成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传输模组,其特征在于,一对固定孔的敞口段上方之间形成有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两个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鹏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