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82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将壳体内部空腔依次分隔为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排列且固定设置有多个导流管;通过在导流管上设置多个导热片和引流管,对导流管内部流体进行分流,使导流管内部流体的流动路线延长,也即延长了导流管内部流体与外部流体的接触时长,使热量充分与外部流体实现热量交换;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加大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提高加快实现热量传递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效率的目的。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换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0003]市场上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在通过导流管进行导流换热的过程中,由于导流管呈直线状对流体进行导流,导流管内部流体与导流管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完全依靠导流管的管体进行热传导,但是导流管的管体导热(热量传递)面积有限,其导热效率相对较慢;同时,导流管内部流体呈直线状流动,且流动速度较快,也会导致换热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将壳体内部空腔依次分隔为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排列且固定设置有多个导流管,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端与一导流管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管与另一导流管连通,所述导热片呈扁平倾斜状。<br/>[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通过导流管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流体流出管,所述壳体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流体流入管。
[0010]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第三空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体流入管和第二流体流出管。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一种换热器组件,通过导流管、导热片和引流管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换热器组件具备了使流体在导流管、导热片和引流管内部空腔流动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流体在导流管、导热片和引流管内部空腔流动,通过在导流管上设置多个导热片和引流管,对导流管内部流体进行分流,使导流管内部流体的流动路线延长,也即延长了导流管内部流体与外部流体的接触时长,使热量充分与外部流体实现热量交换;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加大了热
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提高加快实现热量传递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组件的立体(局部内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组件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组件导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壳体;2、第一流体流出管;3、第二流体流入管;4、导流管;5、第一管板;6、第一流体流入管;7、第二流体流出管;8、第一空腔;9、第二空腔;10、第二管板;11、第三空腔;12、引流管;13、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0,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0将壳体1内部空腔依次分隔为第二空腔9、第三空腔11和第一空腔8,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0之间排列且固定设置有多个导流管4,上下相邻的两个导流管4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片13,导热片13的一端与一导流管4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管12与另一导流管4连通,导热片13呈扁平倾斜状。
[0022]其中,第一空腔8和第二空腔9通过导流管4连通;壳体1靠近第一空腔8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流体流出管2,壳体1靠近第二空腔9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流体流入管6;壳体1靠近第三空腔1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流体流入管3和第二流体流出管7。
[0023]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流体由第一流体流入管6流入,进入第二空腔9内,再流入到各个导流管4内,然后流入第一空腔8内,再由第一流体流出管2流出。其中,第一流体在流动通过导流管4时,第一流体会被各个导热片13分流,即第一流体流入导热片13内部空腔,然后流向位于其上方的引流管12,第一流体流动通过引流管12后会流进相邻的一个导流管4内,并与该导流管4内的第一流体混合。混合后的第一流体会再次被多个导热片13分流。第一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经过多次曲折流动,且流动经过导热片13。
[0024]第二流体由第二流体流入管3流入,进入到第三空腔11内,再由第二流体流出管7流出。在此过程中,流动的第二流体会流动接触(覆盖接触)到各个导流管4外部、导热片13外部及引流管12外部。流动的第一流体与流动的第二流体分别通过导流管4、导热片13及引流管12实现热传递(两流体温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热量向温度低的流体方传递)。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导流管4、导热片13和引流管12的配合设置,使该一种换热器组件具备了使流体在导流管4、导热片13和引流管12内部空腔流动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流体在导流管4、导热片13和引流管12内部空腔流动,通过在导流管4上设置多个导热片13和引流管12,对导流管4内部流体进行分流,使导流管4内部流体的流动
路线延长,也即延长了导流管4内部流体与外部流体的接触时长,使热量充分与外部流体实现热量交换;通过导热片13的设置加大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提高加快实现热量传递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0),所述第一管板(5)和所述第二管板(10)将壳体(1)内部空腔依次分隔为第二空腔(9)、第三空腔(11)和第一空腔(8),所述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0)之间排列且固定设置有多个导流管(4),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管(4)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片(13),所述导热片(13)的一端与一导流管(4)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管(12)与另一导流管(4)连通,所述导热片(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瑞王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平原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