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76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映射关系确定与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应急方案无法对跨领域的异构性知识进行共享和集成,导致无法识别文本所描述的应急信息,不利于应急预案的开展的技术问题。开展的技术问题。开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应急数据的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系统的日趋复杂,社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近些年的改革实践来看,一些地区和部门反映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各方统筹协调、综合应急保障、社会深度参与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层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实现高效应急处理和响应机制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是根据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根据当前应急事件发展的现状,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帮助管理者制定更合理、全面高效的行动预案,最终使制定的预案更科学高效、规范。
[0003]从目前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技术来看,在数据集成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挑战。首先,应急预案的决策和制定过程涉及领域知识分散以及缺乏合作经验的多个单位或部门的协作,会出现预案中的概念描述不一致、理解和表达歧义以及预案体系存在异构性等问题,需要对跨领域的异构性知识进行共享和集成,特别是术语的统一。其次,大多数应急预案数据是文本形式的非结构化文档,计算机或者信息系统无法直接识别预案文本描述的应急领域知识,无法有效支持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过程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预案知识库的建立,难以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知识的有效复用。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应急方案无法对跨领域的异构性知识进行共享和集成,导致无法识别文本所描述的应急信息,不利于应急预案的开展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映射关系确定与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
[0007]可选地,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确定应急方案对应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包括:应急保障措施、组织体系、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的启动条件和应急资源;按照属性信息将每个第一数据信息划分为多个子信息,得到与每个第一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集合。
[0008]可选地,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之
后,方法还包括:按照属性信息将每个第二数据信息划分为多个子信息,得到与每个第二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集合。
[0009]可选地,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获取第一数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属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属性,其中,第一目标属性为属性信息中的任意一种;遍历第二数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属性集合中的第二目标属性,其中,第二目标属性为属性信息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目标属性满足预设条件时,标记第二目标属性;在携带有标记的第二目标属性的邻接节点和第一目标属性的邻接节点的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属性和第二目标属性存在映射关系。
[0010]可选地,在第二目标属性满足预设条件时,标记第二目标属性,包括:当第二目标属性和第一目标属性之间的相似度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标记第二目标属性;或,当第二目标属性和第三目标属性之间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标记第二目标属性,其中,第三目标属性为第二数据信息中已经被标记过的一种属性。
[0011]可选地,在第二目标属性满足预设条件时,标记第二目标属性,方法还包括:将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目标属性发送给目标对象进行标记;接收目标对象返回的标记结果。
[0012]可选地,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包括:解析目标应急方案的结构特征,得到与目标应急方案对应的特征词序列;从第一属性集合和第二属性集合中,确定与每个特征词序列的相似度大于第四阈值的第四目标属性;依据第四目标属性从知识图谱中获取对应的应急实例;将应急实例确定为目标应急方案。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划分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映射关系确定与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用于执行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指令: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映射关系确定与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将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映射关系确定与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达到了明确应急方案的属性信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跨部门的应急预案数据集成与管理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应急方案无法对跨领域的异构性知识进行共享和集成,导致无法识别文本所
描述的应急信息,不利于应急预案的开展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0019]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0]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的属性信息为预先定义好的;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应急方案对应的知识图谱,并依据所述知识图谱确定目标应急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与应急方案相关的第一数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应急方案对应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应急保障措施、组织体系、应急处理流程、所述应急处理流程的启动条件和应急资源;按照所述属性信息将每个第一数据信息划分为多个子信息,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一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集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所述属性信息将每个第二数据信息划分为多个子信息,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集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每个第二数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属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属性,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属性为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任意一种;获取所述第二数据信息所对应的第二属性集合中的第二目标属性,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属性为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任意一种;在所述第二目标属性满足预设条件时,标记所述第二目标属性;在携带有所述标记的第二目标属性的邻接节点和所述第一目标属性的邻接节点的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属性和所述第二目标属性存在映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目标属性满足预设条件时,标记所述第二目标属性,包括:当所述第二目标属性和所述第一目标属性之间的相似度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标记所述第二目标属性;或,当所述第二目标属性和第三目标属性之间的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勇蔡旭东单培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