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60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室后浇带施工领域;所述横向支撑杆的方形杆固定于U形支座上,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有轴心杆、方形杆、转动把手、一组滑动螺母;所述轴心杆设有两处丝杆供滑动螺母往复运动,所述轴向杆分别与组合钢模板和滑动螺母;所述转动把手旋转带动轴心杆转动使滑动螺母在对应丝杆上对向和反向滑动,实现组合钢模板上升和下降。利用后浇带两侧钢管柱作为临时回顶支撑,用横向支撑杆连接两侧钢管柱作为顶板后浇带加固支撑,该支撑结构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顶板后浇带施工效率。提高了顶板后浇带施工效率。提高了顶板后浇带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后浇带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要进行集中开发利用,高层住宅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一直是地下室施工的重点,经检索相关资料,目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常采用两类施工工艺。
[0003]一是传统的顶板后浇带施工工艺是在拟浇筑的顶板后浇带下部单独支设模板支撑体系,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顶板后浇带浇筑,这种施工工艺占用脚手架钢管、模板时间长,由于顶板后浇带较高,施工作业人员操作费事,顶板后浇带呈条状搭设影响工人通行;
[0004]二是在顶板后浇带两侧设置钢管柱、混凝土柱、格构柱等临时支撑结构,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在拟浇筑的顶板后浇带下方搭设脚手架支撑,进行顶板后浇带浇筑,这种施工工艺较传统施工工艺占用模板、脚手架时间短,但仍存在施工作业人员操作费事、施工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利用后浇带两侧钢管柱作为临时回顶支撑,用横向支撑杆连接两侧钢管柱作为顶板后浇带加固支撑,该支撑结构稳定可靠,安拆施工便捷,不影响工人通行,大大减少人工,有效的提高了顶板后浇带施工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7]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杆、上支撑杆、花篮套筒、组合钢模板、轴向杆、横向支撑杆、U形支座、钢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与上支撑杆通过花篮套筒进行长度上下调节,所述上支撑杆上设有对称的钢牛腿;所述钢牛腿上设有U形支座,所述横向支撑杆的方形杆固定于U形支座上,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有轴心杆、方形杆、转动把手、一组滑动螺母;所述轴心杆设有两处丝杆供滑动螺母往复运动,所述轴向杆分别与组合钢模板和滑动螺母;所述转动把手旋转带动轴心杆转动使滑动螺母在对应丝杆上对向和反向滑动,实现组合钢模板上升和下降。
[0008]优选地,所述轴向杆与组合钢模板、滑动螺母通过活动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可以绕螺栓转动;
[0009]优选地,所述钢牛腿与U形支座通过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
[0010]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一端设有丝杆,通过花篮套筒转动调节高度进行支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
[0011]优选地,所述U形支撑内设有调节高度的垫块,保证后浇带两侧支撑的横向支撑杆
保持水平;
[0012]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直径为200mm,两端均设有加劲钢板;
[0013]优选地,所述组合钢模板和滑动螺母设有4个对应支撑固定点;
[0014]优选地,所述滑动螺母处对应的丝杆丝纹是相反的,一组滑动螺母只有相向、反向滑动状态;
[0015]优选地,所述转动把手逆时针转动,一组滑动螺母相向滑动使组合钢模板上升;
[0016]优选地,所述转动把手顺时针转动,一组滑动螺母反向滑动使组合钢模板下降;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模板支撑拆除前,在距离后浇带边缘两侧300mm、轴线方向间距2m定位出回顶钢管支撑位置。
[0019]步骤二:安装下支撑杆、上支撑杆、花篮套筒,通过花篮套筒调节回顶支撑的高度,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回顶支撑有效。
[0020]步骤三:拆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钢管架支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清理顶板后浇带钢筋、剔槽松散混凝土。
[0021]步骤四:在后浇带两侧对应的钢牛腿上分别安装U形支座,通过螺母固定;在U形支座上安装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上的方形杆嵌入到U形支座上,调节U形支座内的垫块使横向支撑杆保持水平状态。
[0022]步骤五:调节横向支撑杆上的一组滑动螺母,使其保持在相对距离最远的状态;安装轴向杆,两端分别与组合钢模板和滑动螺母通过活动螺栓连接。
[0023]步骤六:同时逆时针转动横向支撑杆上的转动把手,一组滑动螺母相向滑动,组合钢模板向上顶升直至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平齐,停止转动。
[0024]步骤七:按上述步骤将顶板后浇带其余模板安装完毕,浇筑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养护,当顶板后浇带强度达到50%后,同时顺时针转动横向支撑杆上的转动把手,一组滑动螺母反向滑动,组合钢模板向下下降与顶板后浇带混凝土脱离;
[0025]步骤八:拆除轴向杆、组合钢模板、横向支撑杆、U形支座。周转用于下一条顶板后浇带施工。
[002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后浇带两侧钢管柱作为临时回顶支撑,用横向支撑杆连接两侧钢管柱作为顶板后浇带加固支撑,该支撑结构稳定可靠,安拆施工便捷,不影响工人通行,大大减少人工,有效的提高了顶板后浇带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组合钢模板合模示意图
[0028]图2: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组合钢模板脱模示意图
[0029]图3: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轴向立面图
[0030]图4: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钢牛腿处详图
[0031]图5: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横向支撑杆节点图
[0032]图中:1.下支撑杆,2.上支撑杆,3.花篮套筒,4.组合钢模板,5.轴向杆,6.横向支撑杆,601.轴心杆,602.方形杆,603.转动把手,604.滑动螺母,7.U形支座,8、钢牛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杆1、上支撑杆2、花篮套筒3、组合钢模板4、轴向杆5、横向支撑杆6、U形支座7、钢牛腿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与上支撑杆2通过花篮套筒3进行长度上下调节,所述上支撑杆2上设有对称的钢牛腿8;所述钢牛腿8上设有U形支座7,所述横向支撑杆6的方形杆602固定于U形支座7上,所述横向支撑杆6上设有轴心杆601、方形杆602、转动把手603、一组滑动螺母604;所述轴心杆601设有两处丝杆供滑动螺母604往复运动,所述轴向杆5分别与组合钢模板4和滑动螺母604;所述转动把手603旋转带动轴心杆601转动使滑动螺母604在对应丝杆上对向和反向滑动,实现组合钢模板4上升和下降。
[0035]所述轴向杆5与组合钢模板4、滑动螺母604通过活动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可以绕螺栓转动;所述钢牛腿8与U形支座7通过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所述下支撑杆1和上支撑杆2一端设有丝杆,通过花篮套筒3转动调节高度进行支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所述U形支撑7内设有调节高度的垫块,保证后浇带两侧支撑的横向支撑杆6保持水平;所述下支撑杆1和上支撑杆2直径为200mm,两端均设有加劲钢板;所述组合钢模板4和滑动螺母604设有4个对应支撑固定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杆(1)、上支撑杆(2)、花篮套筒(3)、组合钢模板(4)、轴向杆(5)、横向支撑杆(6)、U形支座(7)、钢牛腿(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与上支撑杆(2)通过花篮套筒(3)进行长度上下调节,所述上支撑杆(2)上设有对称的钢牛腿(8);所述钢牛腿(8)上设有U形支座(7),所述横向支撑杆(6)的方形杆(602)固定于U形支座(7)上,所述横向支撑杆(6)上设有轴心杆(601)、方形杆(602)、转动把手(603)、一组滑动螺母(604);所述轴心杆(601)设有两处丝杆供滑动螺母(604)往复运动,所述轴向杆(5)分别与组合钢模板(4)和滑动螺母(604);所述转动把手(603)旋转带动轴心杆(601)转动使滑动螺母(604)在对应丝杆上对向和反向滑动,实现组合钢模板(4)上升和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杆(5)与组合钢模板(4)、滑动螺母(604)通过活动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可以绕螺栓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牛腿(8)与U形支座(7)通过螺栓连接,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和上支撑杆(2)一端设有丝杆,通过花篮套筒(3)转动调节高度进行支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撑(7)内设有调节高度的垫块,保证后浇带两侧支撑的横向支撑杆(6)保持水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1)和上支撑杆(2)直径为200mm,两端均设有加劲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钢模板(4)和滑动螺母(604)设有4个对应支撑固定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螺母(604)处对应的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李风叶美娟王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