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粒加热装置及砂粒加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51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砂粒加热装置及砂粒加热系统,涉及加热蓄热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壳体、介质通道板、零电极、相电极组件和功率调节组件,介质通道板连接在壳体内部的上部,零电极连接在介质通道板的底部,相电极组件的一端位于壳体与零电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且其另一端穿出壳体后位于壳体外部,功率调节组件包括功率调节管,功率调节管的顶端位于零电极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功率调节管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高于功率调节管顶端的砂粒介质能够从功率调节管的顶端经功率调节管流入壳体内部的下部,电极加热的方式,更容易实现高电压加热工作,在实现大功率加热的同时节约配电系统的投资,减少变配电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升能源效率。提升能源效率。提升能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砂粒加热装置及砂粒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蓄热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砂粒加热装置及砂粒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碳中和的需要,未来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持续提升,然而这类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基本特征是发电量不稳定且波动幅度非常大。未来电网的这种变化,需要有良好的储能技术。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但都存在某些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应有范围。
[0003]例如水蓄热目前广泛应用于低温供热场景,其基本工作逻辑是在用电低谷期间,利用水蓄热设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起来,然后在用电负荷高峰期间,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供热用户使用,采用这种方式就实现了用电量的移峰填谷。然而,这是一种效率较低的储能应用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将高品位的电能转换成了低品位的热量,从能源效率角度讲,这不是一种好的储能应用,另外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水蓄热的蓄热密度偏低,即单位质量或体积蓄热介质的蓄热量偏低。
[0004]后来,市场上还出现了砂粒蓄热技术,即利用某种价格低廉的、具备一定导电能力的、砂粒形状的、方便循环流动的微细砂粒来储存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粒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介质通道板(2)、零电极(3)、相电极组件(4)和功率调节组件(5),其中:所述介质通道板(2)连接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上部,所述零电极(3)连接在所述介质通道板(2)的底部,所述相电极组件(4)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零电极(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并且其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1)后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功率调节组件(5)包括功率调节管(51),所述功率调节管(51)的顶端位于所述零电极(3)形成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功率调节管(5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高于所述功率调节管(51)顶端的砂粒介质能够从所述功率调节管(51)的顶端经所述功率调节管(51)流入所述壳体(1)内部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粒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外壳(11)、下外壳(12)、分隔法兰(13)和套管(14),所述上外壳(11)和所述下外壳(12)均与所述分隔法兰(13)相连接,所述套管(14)的顶部与所述分隔法兰(13)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功率调节管(51)从所述套管(14)中穿过并且能够相对所述套管(14)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粒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1)的上部为伞形结构,所述介质通道板(2)的上部为伞形结构并且与对应的所述上外壳(11)相互平行,所述介质通道板(2)的下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介质分布孔(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粒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极组件(4)的数量为3的整数倍,所有的所述相电极组件(4)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相电极组件(4)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电极本体(41)、绝缘管(42)和接线端子(43),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军朱延辉孙嘉辰孙飞刘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特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