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40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所述生态过滤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沿水流方向包括上游坝体缓冲区、上游坝体骨架、中间反应净化区、下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缓冲区、表面抗冲击层及表面冲击层下面铺设的过滤层,其中,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由碎石构成;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骨架由装填卵石的格宾石笼构成;在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中间反应净化区、所述下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之上铺设过滤层,在所述过滤层之上铺设表面抗冲击层。冲击层。冲击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

技术介绍

[0002]农村地区水体的污染仍严重,针对于农村地区河道纵坡大,泥沙含量大,不适宜开展常规水环境治理的河道,有必要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理措施。
[0003]生态过滤坝又称透水坝,是以人工湿地和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为基础,使用砾石、碎石等材料在河道中垒筑的可透水的拦水构筑物,常用于城市内河和山溪性河流的水体治理中。它由特定的填料堆积而成,在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砾石之间,形成长长的、弯曲的、复杂的孔道。生态过滤坝首先可以雍水,减小河道水流速度,在水体缓慢通过滤坝时,污染物被坝体材料部分吸附,由于氧的分配不均,形成富氧区、贫氧区和缺氧区,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使得存在滤床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众多,同化异化作用活跃,使得有机物得以被充分分解。
[0004]目前常见的生态过滤坝功能较为单一,均是在坝体内填充常规填料,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并且,河水中含有的泥沙等悬浮物,在经过坝体时便停留在填料孔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生态过滤坝便失去了过滤功能,成为溢流堰,清理更换也较难,运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并完成本申请。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较好,制作简单,康水流冲击,便于填料更替的生态过滤坝。
[0007]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所述生态过滤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沿水流方向包括上游坝体缓冲区、上游坝体骨架、中间反应净化区、下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缓冲区、表面抗冲击层及表面冲击层下面铺设的过滤层,其中,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由碎石构成;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骨架由装填卵石的格宾石笼构成;在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中间反应净化区、所述下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之上铺设过滤层,在所述过滤层之上铺设表面抗冲击层。
[0008]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中,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下游坝体缓冲区的碎石粒径为6

10cm。
[0009]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中,所述上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骨架的格宾石笼装填卵石,卵石粒径8

10cm;石笼网孔径6*8cm。
[0010]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中,所述中间反应净化区包括沿水流方向并行排列的净化一区、净化二区、净化三区,所述净化一区、净化二
区、净化三区由滤料构成。
[0011]所述净化一区的滤料包括50%粒径3.5

5cm的沉水陶粒和50%粒径3.5

5cm的固化微生物颗粒。
[0012]所述净化二区的滤料为粒径3.5

5cm的斜发沸石。
[0013]所述净化三区的滤料为粒径3.5

5cm的黑火山岩。
[0014]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中,所述雷诺护垫厚度为20cm,装填粒径8

10cm的卵石。
[0015]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中,所述过滤层为土工布,规格为300g/m2。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现有生态过滤坝坝体结构简单,大多为单一滤料或几种滤料的组合,常用于湖泊静态水体或者坡降小于1

的河道,且要求河道悬浮物含量极低;过滤坝坝体通常种植挺水植物,加大了过滤坝堵塞的风险。
[0018]2.本申请的生态过滤坝适用于南方山溪性河流,河道坡降大于5

,在结构上增加上游坝体缓冲区、上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缓冲区、表面抗冲击层提高过滤坝的稳定性,对抗瞬时流量和流速较大的河水;
[0019]3.本申请的生态过滤坝在表面抗冲击层下铺设土工布,降低了河水中高含量泥沙对坝体内部的堵塞,降低运营费用;
[0020]4.坝体易安装,便于维护管理,坝体上部铺设有土工布,能有效降低中间反应净化区的堵塞。上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骨架、中间反应净化区、表面抗冲击层均由石笼包裹,有利于更换填料,运营阶段便于坝体清理。
[0021]5.本申请的生态过滤坝对河水的净化效果好,主反应区均采用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好的滤料,而且添加固化微生物颗粒,能有效去除氨氮和总磷。本申请对主反应区的滤料做了进一步改进,过滤坝的主反应区前端为沉水陶粒及固化微生物颗粒、中间为斜发沸石、后端为黑火山岩,前、中、后端滤料配比为4:3:3,沉水陶粒和固化微生物颗粒配比为10:1,常规坝体采用单一或者几种滤料的组合,常为普通陶粒和普通火山岩,本申请过滤坝采用沉水性陶粒和净化效果更好的黑火山岩。
[0022]6.坝体上下游均设置有骨架,上层铺设雷诺护垫,有利于坝体稳定,能承受较大水流冲刷。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坝体的横断面图;
[0024]图2为格宾石笼构建部件图;
[0025]图3为格宾石笼网孔及绞边示意图立体图;
[0026]图4为填料外网框的结构立体图。
[0027]1:河床;2

1:上游坝体缓冲区;2

2:下游坝体缓冲区;3

1:上游坝体骨架;3

2:下游坝体骨架;4:净化一区、5:净化二区、6:净化三区;7:表面抗冲击层;8: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2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包括坝体,坝体垒筑于平整后的河床1上,包括上游坝体缓冲区2

1、上游坝体骨架3

1、中间反应净化区、下游坝体骨架3

2、下游坝体缓冲区2

2、表面抗冲击层7及冲击层下面铺设的过滤层8。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2

1、下游坝体缓冲区2

2由碎石构成,所述上游坝体骨架3

1、下游坝体骨架3

2由装填卵石的格宾石笼构成,中间反应净化区分为净化一区4、净化二区5、净化三区6,均由滤料构成,所述表面抗冲击层7由装填碎石的雷诺护垫构成。
[0030]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2

1、下游坝体缓冲区2

2为碎石填料,碎石粒径6

10cm;
[0031]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2

1、下游坝体缓冲区2

2位于表面抗冲击层7与上游坝体骨架区3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过滤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沿水流方向包括上游坝体缓冲区、上游坝体骨架、中间反应净化区、下游坝体骨架、下游坝体缓冲区、表面抗冲击层及表面冲击层下面铺设的过滤层,其中,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由碎石构成;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骨架由装填卵石的格宾石笼构成;在所述上游坝体缓冲区、所述上游坝体骨架、所述中间反应净化区、所述下游坝体骨架、所述下游坝体缓冲区之上铺设过滤层,在所述过滤层之上铺设表面抗冲击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抗冲击层装由填碎石的雷诺护垫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诺护垫的厚度为20cm,装填粒径8

10cm的卵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山区微污染河道水体的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反应净化区包括沿水流方向并行排列的净化一区、净化二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颖洪雷杨晨胡彦军陶丹于守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