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能够适用于数码相机及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中的成像透镜,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3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
008628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
‑
090919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
‑
049646号公报
[0006]近年来,要求小型且抑制因对焦而引起的性能变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成像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抑制因对焦而引起的性能变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成像透镜及具备了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为成像透镜,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在对焦时,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透镜,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在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光圈,在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正透镜的Lp1透镜,在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正透镜的Lp2透镜,在将所述Lp1透镜和所述Lp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设为Np12且将所述第2透镜组中所包括的所有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的平均值设为v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1.94<Np12<2.5
ꢀꢀꢀꢀꢀꢀ
(1)28.4<vn<40
ꢀꢀꢀꢀꢀꢀꢀꢀꢀꢀꢀꢀ
(2)所表示的条件式(1)及(2)。2.一种成像透镜,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在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光圈,在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正透镜的Lp1透镜,在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正透镜的Lp2透镜,在将从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3且将整个系统的空气换算距离处的后焦距设为BF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0.5<D3/BF<1
ꢀꢀꢀꢀꢀꢀꢀꢀꢀꢀꢀ
(3)所表示的条件式(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在将所述Lp1透镜和所述Lp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的平均值设为vp1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15<vp12<30
ꢀꢀꢀꢀꢀꢀꢀꢀꢀ
(4)所表示的条件式(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在将从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2且将从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3<D2/D3<5
ꢀꢀꢀꢀꢀꢀꢀꢀꢀꢀ
(5)所表示的条件式(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在将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
0.1<f/f1<0.3
ꢀꢀꢀꢀꢀꢀꢀꢀꢀꢀ
(6)所表示的条件式(6)。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接合作为负透镜的Ln2透镜和所述Lp2透镜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在将所述Lp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p2且将所述Ln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n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0.3<Np2
‑
Nn2<0.7
ꢀꢀꢀꢀꢀꢀꢀꢀ
(7)所表示的条件式(7)。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在将所述Lp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p2且将所述Ln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n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透镜满足5<vn2
‑
vp2<30
ꢀꢀꢀꢀꢀꢀꢀꢀꢀꢀ
(8)所表示的条件式(8)。9.根据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