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17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7
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滚筒,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形成有第一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定影滚筒,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形成有第二槽部,将转印到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环绕部件,形成为环状,随着转印滚筒和定影滚筒的旋转而进行环绕;把持部件,支承于环绕部件,把持记录介质,把持部件在通过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第一槽部内,在通过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第二槽部内,第一驱动部,使转印滚筒旋转;第二驱动部,使定影滚筒旋转,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大于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的输出转矩之比。的输出转矩之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开2020

14006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文献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环状的转印带,图像转印到该转印带的外表面;以及转印部,该转印部具有:转印滚筒,其具有转印区域,该转印区域与转印带的外表面夹着记录介质而将图像从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旋转体,其配置于转印滚筒的轴向两端侧。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环绕部件,其卷绕于旋转体,通过旋转体的旋转而环绕;以及保持部,其安装于环绕部件,保持记录介质,通过环绕部件的环绕来输送记录介质,并使该记录介质通过转印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时,如果在定影滚筒侧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转印滚筒侧,则认为会损害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画质。
[0004]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和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相等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0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该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定影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二槽部,将在该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环绕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随着所述转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而进行环绕;把持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环绕部件,并且把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把持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一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二槽部内;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转印滚筒旋转;以及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定影滚筒旋转,所述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所述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被设定为比所述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大。
[0007]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该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定影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二槽部,将在该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比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大;环绕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随着所述转
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而进行环绕;把持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环绕部件,并且把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把持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一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二槽部内;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转印滚筒旋转;以及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定影滚筒旋转。
[0008]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在所述第三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为30kg以下,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为50kg以上。
[0009]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在所述第三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为20kg以下,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为60kg以上。
[0010]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所述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感光体,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带,其形成为环状,并且沿一个方向环绕,通过所述感光体在该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环绕而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所述感光体的质量被设定为比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小。
[0011]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在所述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感光体的质量比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小。
[0012]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案,在所述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额定输出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额定输出为相同的额定输出。
[0013]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案,在所述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
[0014](效果)
[0015]根据所述第一方案,与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和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相等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16]根据所述第二方案,与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和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被设定为相同的结构、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被设定为比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17]根据所述第三方案,与转印滚筒的质量和定影滚筒的质量被设定为相同质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18]根据所述第四方案,与转印滚筒的质量和定影滚筒的质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外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19]根据第五方面,与转印滚筒的质量和定影滚筒的质量被设定在上述范围外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0020]根据所述第六方案,与感光体的质量被设定为与定影滚筒的质量相同的质量或比定影滚筒的质量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到转印带的调色剂像产生偏移。
[0021]根据所述第七方案,与感光体的质量被设定为与转印滚筒的质量相同的质量或比转印滚筒的质量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产生偏移。
[0022]根据所述第八方案,能够使用相同的额定输出的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
[0023]根据所述第九方案,与定影滚筒的质量相对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和转印滚筒的质量相对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相同的结构、定影滚筒的质量相对
于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比转印滚筒的质量相对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0025]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0026]图3是表示定影滚筒比转印滚筒轻的情况下的定影滚筒的速度变动的曲线图。
[0027]图4是表示定影滚筒比转印滚筒轻的情况下的转印滚筒的转矩变动的曲线图。
[0028]图5是表示定影滚筒比转印滚筒重的情况下的定影滚筒的速度变动的曲线图。
[0029]图6是表示定影滚筒比转印滚筒重的情况下的转印滚筒的转矩变动的曲线图。
[0030]图7是表示定影滚筒比转印滚筒重的情况下的转印滚筒的速度变动的曲线图。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该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定影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二槽部,将在该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环绕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随着所述转印滚筒和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而进行环绕;把持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环绕部件,并且把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把持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一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二槽部内;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转印滚筒旋转;以及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定影滚筒旋转,所述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转矩之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定影滚筒的惯性力矩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转印滚筒的惯性力矩。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转印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该转印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定影滚筒,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其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二槽部,将在该定影滚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滚筒的质量比所述转印滚筒的质量大;环绕部件,其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