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17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7
本申请公开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一感知模式完成感知业务,第一感知模式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且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模式;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消息所发送的感知信号或所发送的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从而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感知信号或该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获取感知业务的感知数据,进而完成第一终端设备的感知业务。完成第一终端设备的感知业务。完成第一终端设备的感知业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09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161897.2、申请名称为“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新业务类型,如视频聊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或者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业务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允许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需经过基站。例如,UE之间可以通过PC5接口直接进行通信,如用于数据面和控制面的信息传输。
[0004]UE之间不仅可以通过PC5接口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PC5进行感知,如入侵检测、或周围环境感知等,以完成UE的感知业务。但在D2D场景下,如何完成UE的感知业务目前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一感知模式完成感知业务,所述第一感知模式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模式;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感知信号或者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获取所述感知业务的感知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感知模式的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感知能力信息和第一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感知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感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发送所述感知信号,所述第一感知授权信息用于指示未授权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感知能力信息和第二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感知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感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所述感知信号,所述第二感知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已授权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感知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二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发现支持所述第一感知模式的终端设备,或发现支持感知能力的终端设备。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传输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感知模式,接收所述第一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或者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如下对应关系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所述感知信号的处理方式。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如下对应关系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14.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二感知模式完成感知业务,所述第二感知模式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感知信号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感知信号的模式;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模式发送所述感知信号。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感知模式的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感知能力信息和第三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二感知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感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所述感知信号,所述第三感知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已授权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信号。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四感知能力信息和第四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二感知模式;其中,所述第四感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支持接收所述感知信号,所述第四感知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已授权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感知信号。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感知能力信息和所述第四感知授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发现支持所述第二感知模式的终端设备,或发现支持感知能力的终端设备。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感知业务的感知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传输指示,所述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感知数据。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还包括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或者所述感知信号的处理方式。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如下对应关系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模式发送所述感知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感知模式和第四配置信息,发送所述感知信号,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和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中的至少一个。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四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如下对应关系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业务的时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感知业务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感知信号的信号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26.一种终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十七消息,所述第十七消息用于请求通过第一测角模式完成测角业务,其中,所述第一测角模式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角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测角信号的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角信号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测角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锋应江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