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14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在第一连接器(1)中,接地端子(12)包括接地端子基部(121)、接地端子母连接部(122)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123)。接地端子基部(121)被夹在壳体(13)的底与保持件(14)之间并与壳体(13)的底接触。接地端子母连接部(122)与壳体(13)的底电连接。接地端子中间部(123)将接地端子基部(121)与接地端子母连接部(122)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具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例如,日本特开2016

1255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连接两根同轴电缆的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两个信号端子、和在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信号端子并列配置的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与保持件一起保持在壳体内。壳体接地(GND)。
[0003]各信号端子的一个端部与对应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各信号端子的另一个端部具有弯曲成凹状的信号端子母连接部。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壳体连接,接地端子的一个端部与壳体连接。接地端子的另一个端部具有弯曲成凹状的接地端子母连接部。
[0004]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组合。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同样地包括两个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在第二连接器中,各信号端子的一个端部具有弯曲成凸状的信号端子公连接部。各信号端子公连接部与第一连接器的对应的信号端子母连接部嵌合。在第二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一个端部具有弯曲成凸状的接地端子公连接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与第一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母连接部嵌合。
[0005]第二连接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例如:柔性电路基板)上。在第二连接器中,各信号端子的另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的信号线连接。接地端子的另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的地线(GND)连接。
[0006]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公知的第一连接器中,接地端子仅在远离接地端子母连接部的端部的一处与壳体连接。在与该第一连接器组合的公知的第二连接器中,接地端子仅在远离接地端子公连接部的端部的一处与电路基板连接。在组合这些连接器而成的公知的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接地间的距离(以下,也称为“GND距离”)是从第一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中与壳体连接的端部到第二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中与电路基板连接的端部的距离。
[0007]在该情况下,GND距离相对较长。因此,在第一连接器中,存在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的担忧。特别是在传导高频信号的情况下,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容易变得显著。在第二连接器中也可以说与此相同。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2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的第一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0010]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具备壳体、保持件、两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壳体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壳体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各个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基部、
信号端子母连接部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信号端子基部以与壳体绝缘的状态被夹在壳体的底与保持件之间。信号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壳体的开口。信号端子中间部将信号端子基部与信号端子母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接地端子在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接地端子母连接部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接地端子基部被夹在壳体的底与保持件之间并与壳体的底电连接。接地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壳体的开口。接地端子母连接部与壳体的底接触。接地端子中间部将接地端子基部与接地端子母连接部连接。
[0011]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具备框架、保持件、两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框架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框架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各个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基部、信号端子公连接部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信号端子基部固定于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信号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出于框架的开口。信号端子中间部固定于保持件,将信号端子基部与信号端子公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接地端子在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接地端子基部固定于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出于框架的开口。接地端子公连接部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的背面露出于外部。接地端子中间部固定于保持件,将接地端子基部与接地端子公连接部连接。
[0012]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具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连接器组件中,第一连接器具备壳体、保持件、两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壳体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壳体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各个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基部、信号端子母连接部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信号端子基部以与壳体绝缘的状态被夹在壳体的底与保持件之间。信号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壳体的开口。信号端子中间部将信号端子基部与信号端子母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接地端子在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接地端子母连接部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接地端子基部被夹在壳体的底与保持件之间并与壳体的底电连接。接地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壳体的开口。接地端子中间部将接地端子基部与接地端子母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中间部具有在壳体的开口露出的凸部。
[0013]在连接器组件中,第二连接器具备框架、保持件、两个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框架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框架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各个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基部、信号端子公连接部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信号端子基部固定于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信号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出于框架的开口。信号端子中间部固定于保持件,将信号端子基部与信号端子公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接地端子在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保持件。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接地端子基部固定于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出于框架的开口。接地端子中间部固定于保持件,将接地端子基部与接地端子公连接部连接。
[0014]在连接器组件中,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组合时,信号端子母连接部与信号端子公连接部嵌合。另外,接地端子母连接部与接地端子公连接部嵌合。另外,第一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中间部的凸部与第二连接器的框架接触。
[001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能够抑制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另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能够抑制信号端子的噪声泄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有同轴电缆的状态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同轴电缆前的状态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第一连接器,其中,具备:壳体,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所述壳体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件;以及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在所述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所述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件,所述信号端子分别包括:信号端子基部,以与所述壳体绝缘的状态被夹在所述壳体的底与所述保持件之间;信号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将所述信号端子基部与所述信号端子母连接部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被夹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与所述保持件之间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接触;接地端子母连接部,弯曲成凹状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且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电连接;以及接地端子中间部,将所述接地端子基部与所述接地端子母连接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基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相互局部地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设置有朝向所述接地端子基部突出的第一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接地端子基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突出的第一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母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相互局部地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设置有朝向所述接地端子母连接部突出的第二突起。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接地端子母连接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突出的第二突起。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中,与所述信号端子母连接部相比,所述接地端子母连接部的大小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更大。9.一种第二连接器,其中,具备:框架,具有导电性,在表面含有开口;保持件,具有绝缘性,被保持在所述框架内;两个信号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相互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件;以及接地端子,由导电性构件形成,在所述信号端子彼此之间与所述信号端子并列配置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件,所述信号端子分别包括:信号端子基部,固定于所述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
信号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所述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出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以及信号端子中间部,固定于所述保持件,将所述信号端子基部与所述信号端子公连接部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基部,固定于所述保持件,背面露出于外部;接地端子公连接部,固定于所述保持件,弯曲成凸状并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