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用引物、crRNA、试剂盒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7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用引物、crRNA、试剂盒及方法,该引物和crRNA用于一次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人类冠状病毒NL63、人类冠状病毒OC43、人类冠状病毒HKU1、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3型、人偏肺病毒9种不同的呼吸道病毒。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RPA恒温扩增技术进行多靶标的扩增,并针对靶标序列设计CRISP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用引物、crRNA、试剂盒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酸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用引物、crRNA、试剂盒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是导致人类急性和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在任何性别、年龄和地域中发生,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也高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下呼吸道感染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四位,2019年260万人死于呼吸道感染,相较于2000年减少了46万人,虽然近十年来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是危害依然严峻。
[0003]病毒感染是引发RT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大约80%的RTI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在发达国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和儿童住院的首位原因,在发展中国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呼吸道病毒是指一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典型的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V)、人类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

NL63)、人类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

OC43)、人类冠状病毒HKU1(human Coronavirus HKU1,HCoV

HKU1)、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serotype 3,HPIV

3)以及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等。
[0004]呼吸道病毒大多以气溶胶和空气飞沫的形式进行传播,传染性很强,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较轻且可自愈。但同时,也有一些呼吸道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传染性和致死性很高,患者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并诱发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等疾病,甚至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由于患者感染后的临床表征、生化指标都很相似,因此鉴别诊断十分困难。除此之外,约5%~10%的患者存在多种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给病原学诊断带来了难度。因此,早期对感染病毒,尤其是那些传染性强,容易导致重症RTI的病毒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同时通过多重病原检测迅速筛查大量致病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的干预时机,减少抗生素滥用,还可以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抑制病毒的传播,为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0005]近年来,基于核酸的人类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和发展,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的暴发更促进了一些新技术的产生。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只需在37℃左右、15分钟条件下就可以将单分子浓度水平的核酸扩增到现有手段可以检测到的浓度水平。而且,该技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很低,所以在致病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RPA的扩增方式较为简单,但是由于RPA是新兴技术,不像PCR有专业的软件去设计引物,目前还没有对应的软件去协助设计引物,因此它的引物设计常常会存在
失败的风险。但是,RPA引物设计也有一些业内普遍认可的经验:引物长度为一般30

35nt;5

端的3

5个核苷酸应当避免聚鸟嘌呤,3

末端的3个核苷酸如果为鸟嘌呤和胞嘧啶有助于聚合酶的稳定结合,可以提升引物的扩增性能;引物中最好不要出现长串的聚嘌呤或聚嘧啶,GC含量过高(>70%)或过低(<30%)都不利于RPA扩增;此外,引物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二级结构的形成、引物

引物互作、发夹结构的序列等,尽量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然而,即使有上述引物设计规则的指导,效果良好的引物主要靠大量的合成与筛选,尤其是检测多靶标核酸的时候,更需要较多的测试才能确保每一个靶标都能被成功扩增。专利技术RPA技术的公司在它们的产品(DNA扩增试剂盒)分析设计手册中指出:“不同序列的寡核苷酸在反应中有不同的表现,但没有固定的规则可根据核苷酸的顺序和组成来预测特定扩增引物的性能”,“即使寡核苷酸序列的微小变化有时也会导致引物活性出现显著变化”。可见,要获得扩增效果好的RPA引物必须经过诸多尝试。
[0006]要想实现RPA多靶标(>4个)扩增和检测,还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除了上述引物设计和靶标区域选择,在进行多靶标扩增时还需要注意RPA反应的引物总量;只要反应中使用两对以上的扩增引物,就应该对不同引物的量进行控制和优化,否则易出现引物二聚体导致扩增失败。
[0007]最近研究表明,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技术可用于病原的低成本、便携式的分子检测。CRISPR以及CRISPR associated genes(Cas)基因是细菌抵御外源病毒感染的免疫系统。CRISPR的模块特性使得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工程中。基于CRISPR的病原核酸的分子诊断依赖于Cas核酸酶的RNA或DNA的靶向活性。此外,基于CRISPR

Cas12a的病原检测技术,已经有多种体外检测的方法被开发出来(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21,187,113292;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9,20,490),均表明这种方式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精准、操作方便等优点;进一步将其与恒温扩增等技术结合,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实现对靶标核酸低至10

18
M水平的检测。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一种病毒或者细菌,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需求,多靶标核酸检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多靶标的检测,尤其是靶标序列比较接近的亚型,在设计crRNA时也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针对一种亚型而设计的crRNA交叉识别另外一种亚型,造成错误的检测。因此,针对呼吸道病毒的crRNA设计既要满足识别对应病毒一些要求,也需要保证其高度的特异性,不会错误识别其他的病毒,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大型检测仪器、在温和条件下即可实现多种呼吸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的RPA引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人类冠状病毒NL63、人类冠状病毒OC43、人类冠状病毒HKU1、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型3、人偏肺病毒;所述RPA引物组合中,扩增甲型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

2所示,扩增乙型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3

4所示,扩增人类冠状病毒NL6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5

6所示,扩增人类冠状病毒OC4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7

8所示,扩增人类冠状病毒HKU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9

10所示,扩增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1

12所示,扩增新型冠状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3

14所示,扩增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3型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5

16所示,扩增人偏肺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7

18所示。2.一种扩增呼吸道病毒的核酸的crRNA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人类冠状病毒NL63、人类冠状病毒OC43、人类冠状病毒HKU1、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型3、人偏肺病毒;所述crRNA组合中,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19所示,检测乙型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0所示,检测人类冠状病毒NL6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1所示,检测人类冠状病毒OC4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2所示,检测人类冠状病毒HKU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3所示,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4所示,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5所示,检测人类副流感病毒血清3型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6所示,检测人偏肺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27所示。3.一种检测呼吸道病毒的试剂盒,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徐志辰杨运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