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施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施夹器。
技术介绍
[0002]腔镜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施夹器多为单发型,每一次上夹后均需将施夹器通过穿刺器拉出体外,由器械护士重新上夹,再将器械通过穿刺器送入体内。每次上夹的过程不仅耗时而且影响了手术的连贯性。在大出血的情况下,上夹的数秒内外科医生即可能丢失视野,威胁手术安全。
[0003]现在临床应用的小部分施夹器为连发型施夹器,手动击发的连发型施夹器,结扎夹在推送过程中容易卡顿、脱落,极大影响了术中的使用体验。结扎夹脱落不仅造成了结扎夹的浪费,而且脱落的结扎夹需要取出,又额外增加了手术时间。此外,根据手术中需要闭合的血管粗细不同,还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结扎夹。
[0004]因此,外科医生期待一种自动的、可以连发的、不易卡顿和脱落的施夹器,并且该施夹器能够根据手术进程进行拆卸、组合。
[0005]自动化连发型施夹器一般包括手柄和夹仓组件,夹仓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手柄上。如图1和图2所示,夹仓组件包括夹仓主轴22,复位件,送夹结构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和可选择地连接到手柄(1)的夹仓组件(2);夹仓组件(2)包括沿远近方向延伸的管体(21),近端插入管体(21)内的夹仓主轴(22),第一电连接器(23),与第一电连接器(23)电气连接的驱动轴初始位识别结构;驱动轴初始位识别结构,用于感受夹仓主轴近端壁(221)与管体内腔近端壁(211)之间的距离信息;手柄(1)包括:第二电连接器(11),用于与第一电连接器(23)连接;驱动轴(12),用于驱使夹仓主轴(22)直线移动;与第二电连接器(11)电气连接的控制器(13),用于获取夹仓主轴近端壁(221)与管体内腔近端壁(211)之间的初始距离信息,以及驱动轴(12)移动过程中夹仓主轴近端壁(221)与管体内腔近端壁(211)之间的实时距离信息,检测到实时距离信息相对初始距离信息发生预设变化时,将此时的驱动轴(12)位置作为驱动轴初始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轴初始位识别结构为设置在管体内腔近端壁(211)上的光传感器(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夹仓组件(2)还包括与第一电连接器(23)电气连接的身份识别存储器(29);控制器(13)还用于从身份识别存储器(29)获取夹仓组件(2)的类型,并在感应到夹仓组件(2)类型信号后,自动控制驱动轴(12)向远移动寻找夹仓主轴(22),进行驱动轴初始位的校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手柄(1)还包括电池包(14),电池包(14)用于向控制器(13)供电,在夹仓组件(2)连接到手柄(1)时,电池包(14)还用于向驱动轴初始位识别结构和身份识别存储器(29)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手柄(1)还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第二电路板(17),第二电路板(17)上设置有伸出壳体的第一操作按钮(18)和第二操作按钮(19),第二电路板(17)与控制器(13)电气连接,用于将第一操作按钮(18)和/或第二操作按钮(19)触发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直线驱动器(16)工作;第一操作按钮(18)触发的控制信号为送夹工作信号,第二操作按钮(19)触发的控制信号为击发和复位工作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施夹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横向壳部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壳部,纵向壳部位于横向壳部的下方,纵向壳部与横向壳部的中部连接形成T形;横向壳部的远端形成有开口朝向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华,李大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