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图像传感器及曝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传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图像传感器及曝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和“智慧医疗”等科技概念的提出,可以获取大量视觉信息的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了物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CMOS图像传感器在移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植入设备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可便携户外或是可穿戴应用时,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低功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CMOS图像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一般只有70~80dB,而人眼的动态范围要超过100dB,因此,提高CMOS图像传感器(CIS,CMOS Image Sensor)的动态范围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0003]采用低电源电压的工作模式,是降低CMOS图像传感器功耗的常用的方法。在CMOS图像传感器中,相对于传统的有源像素传感器(APS,Active Pixel Sensor)像素,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像素能更好的适应于这种低电源电压的工作模式。PWM像素通过在像素内部通过比较器,将光强信号转化为数字脉冲宽度信号,从而实现像素内部的模数转化功能。相比于APS图像传感器,由于PWM像素的输出为数字信号,因此在整个图像传感器架构中,可以省去一个大功耗的ADC模块,并且数字信号本身对电源电压也是不敏感的,所以PWM像素可以工作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从而实现像素的低功耗设计。
[0004]然而在实现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至少包括:光电二极管、复位管、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及读出电路;所述光电二极管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所述复位管的第一端;所述复位管的第二端接收复位电流,控制端接收复位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的一端连接逐渐增大的斜坡电流,另一端连接第一漏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二极管的阴极;基于所述斜坡电流产生第一参考电压,并将所述光电二极管的节点电压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斜坡电流,另一端连接第二漏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二极管的阴极;基于所述斜坡电流产生第二参考电压,并将所述光电二极管的节点电压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第二比较结果;所述读出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及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于读出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以得到第一输出信号,读出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以得到第二输出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一漏电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反相,所述第二漏电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反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包括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漏电控制信号,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控制端连接所述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偏置电流源以获取所述斜坡电流,控制端连接选通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以获取所述复位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器包括第三晶体管及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控制信号,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控制端连接所述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偏置电流,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漏电控制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出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及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读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控制端连接读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读出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控制端连接所述读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2
‑
5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晶体管为NMOS管。7.一种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至少包括:像素阵列、漏电控制模块、块选模块、偏置电流产生模块、预充电模块、曝光结束判定模
块、计数器及数据输出模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N个像素块,各像素块均包括M个像素单元,同一像素块中的像素单元同时进行曝光,所述像素阵列中同一列像素单元共用输出列线、复位电流及斜坡电流;所述像素单元为如权利要求1
‑
6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像素单元;其中,N、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漏电控制模块连接于各列像素单元的输出端,对各列像素单元的输出信号进行反相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漏电控制信号及第二漏电控制信号;所述块选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宁,霍书瑶,黄尊恺,田犁,祝永新,汪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