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69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涉及食品和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样本的前处理技术领域,由注射泵、蠕动泵、八通阀、微流控控制模块、微量雾化器组成,微量雾化器用于将处理后的样品输送至样品检测机构中;微流控控制模块,分别与微量雾化器、八通阀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对样品进行处理;八通阀的输入端分别连通注射泵和蠕动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微流控可以设计成为多流道,通过微流道网络可以同时将待检测样本分流到多个反应单位,同时反应单元之间相互隔离,使各个反应互不相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样品前处理费时费力且检测样品和检测试剂耗量大的问题,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及试剂耗材成本。及试剂耗材成本。及试剂耗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和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样本的前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阶段对于食品和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抽检的频率越来越高,市场上也有很多的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器在投入使用,但是运用的技术手段主要还是分光光度法、酶抑制法、胶体金等方法,样品前处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检测出来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只能作为风险控制的参考。目前快检项目主要是检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瘦肉精、氯霉素类、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及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非法添加物质等,而对于有机物(如苯并芘、双酚A)及稀土元素等致癌物质的监控,由于缺少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而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该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0003]目前对于食品安全中风险物质的常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LC/MS、GC/MS、LC

MS/MS等,虽然结果相对比较准确,但是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仪器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大,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量雾化器用于将处理后的样品输送至样品检测机构中;微流控控制模块,与所述微量雾化器连通,用于对样品进行处理,包括:雾化器连接口与所述微量雾化器连通,第三采样通道用于连通所述雾化器连接口,第二采样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三采样通道和第四载流通道的一端,所述第四载流通道的另一端具有废液出口,第一采样通道用于分别连通第二采样通道、具有具有第一载流入口的第一载流通道、具有第二载流入口的第二载流通道、具有样品入口的第三载流通道;所述废液出口、所述第一载流入口、所述第二载流入口、所述样品入口分别与八通阀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八通阀的输入端分别连通注射泵和蠕动泵,其中,所述注射泵用于提供输送处理后的样品的载流,所述蠕动泵用于提供待处理样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通道、所述第二采样通道、所述第三采样通道的长度分别为5

30mm可调,所述微量雾化器的出样量为40

200nL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样通道与所述第三采样通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采样通道为所述第二采样通道与所述第三采样通道的长度的和的2

4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通道、所述第二采样通道、所述第三采样通道具有相同的通道界面,所述通道截面的上下底分别为60和140μm,深为40μm,截面积为0.008mm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串联注射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流通道、所述第二载流通道、所述第三载流通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从文胡柱权乐嘉怡陈琼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