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气动肌腱作为一种柔性的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的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气动肌腱充、放气改变刚度,可驱动关节运动;人的肌肉充入氧气、营养,运动后排出二氧化碳,因此气动肌腱广泛应用于仿生机器人设计。
[0003]中国专利CN107283413B设计不规则分别气动肌腱驱动仿人上肢,但其在小臂设计过程中,仅仅设计了尺骨与肌腱组合的模式。小臂中尺骨主要参与肘关节的构成,其与腕关节通过软组织连接,因此不参与构成腕关节。桡骨上端参与构成肘关节,下端参与构成腕关节。桡骨为旋转骨,主要对尺骨起到支撑作用。桡骨、尺骨在小臂的构成、运动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0004]气动肌腱作为一种柔性的驱动器,其自身气压刚度受气压限制,气压的大小又影响到气动肌肉伸缩的长度,为保证一定长度的情况下提高气动肌腱的刚度,采取气动肌腱与弹簧并联的方式,气动肌腱与弹簧并联构成基本的执行元件进一步并联,刚度得到改善。
[0005]气动肌腱以拮抗肌形式存在时,往往需要配合转动轮驱动关节。驱动转动轮的力大部分情况下依靠钢丝绳与转动轮之间的摩擦力,另外钢丝绳作为刚性绳索,其较为精确位置的固定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关节与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柔顺性好、结构紧凑,多自由度等优点。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关节(1)、双上肢关节(2)、腰关节(3)、双下肢关节(4)、控制系统,双上肢关节(2)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左上肢关节(2
‑
1)、右上肢关节(2
‑
2),双下肢关节(4)包括髋关节连接件(60)及连接在髋关节连接件(60)下端左右两侧、结构完全相同的左下肢关节(4
‑
1)、右下肢关节(4
‑
2),头部关节(1)安装在腰关节(3)上方,左上肢关节(2
‑
1)、右上肢关节(2
‑
2)分别连接在腰关节(3)上端的左右两侧,髋关节连接件(60)连接在腰关节(3)下端,双上肢关节(2)、腰关节(3)、双下肢关节(4)中均设有单根气动肌腱(85),单根气动肌腱(85)包括双上肢关节(2)、腰关节(3)、双下肢关节(4)中所有的气动肌腱,头部关节(1)、单根气动肌腱(85)均与控制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头部关节(1)包括气动马达(5)、中间连接件(7)、摄像头(8),摄像头(8)的下端通过中间连接件与气动马达(5)连接,气动马达(5)下端与腰关节(3)连接,摄像头(8)、气动马达(5)均与控制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双上肢关节(2)中:肩关节连接件(9)与腰关节(3)连接,肱骨第一段(10)一端与肩关节连接件(9)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经过肱骨连接板(11)与肱骨第二段(12)固定连接;桡骨第一段(13)一端与肱骨第二段(1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桡骨连接板(15)与桡骨第二段(17)固定连接,尺骨第一段(14)一端与肱骨第二段(1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尺骨连接板(16)与尺骨第二段(18)固定连接;桡骨第二段(17)、尺骨第二段(18)均与腕关节连接板(19)可转动连接,气爪(20)与腕关节连接板(19)固定连接,肱骨第一段(10)一端与肩关节连接件(9)可转动连接为球铰;桡骨第一段(13)与肱骨第二段(12)可转动连接,尺骨第一段(14)与肱骨第二段(12)可转动连接,桡骨第二段(17)与腕关节连接板(19)可转动连接,尺骨第二段(18)与腕关节连接板(19)可转动连接;肩关节气动肌腱一(21)、肩关节气动肌腱二(22)、肩关节气动肌腱三(23)、肩关节气动肌腱四(24)两端分别与肩关节连接件(9)、肱骨连接板(11)可转动连接;肩肘关节气动肌腱一(25)两端分别与肩关节连接件(9)、桡骨连接板(15)可转动连接,肩肘关节气动肌腱二(26)两端分别与肩关节连接件(9)、尺骨连接板(16)可转动连接;腕关节气动肌腱一(27)、腕关节气动肌腱二(28)两端分别与桡骨连接板(15)、腕关节连接板(19)可转动连接,腕关节气动肌腱三(29)、腕关节气动肌腱四(30)两端分别与尺骨连接板(16)、腕关节连接板(19)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动肌腱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腰关节(3)中:腰关节气动肌腱一(31)、腰关节气动肌腱二(33)、腰关节气动肌腱三(34)、腰关节气动肌腱四(36)、腰关节气动肌腱十(46)、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一(48)、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二(49)、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三(50)两端分别与腰关节上端连接板(6)、腰关节中间连接板(51)可转动连接,腰关节气动肌腱二(33)、腰关节气动肌腱三(34)、腰关节气动肌腱四(36)、腰关节气动肌腱一(31)、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三(50)、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一(48)、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二(49)、腰关节气动肌腱十(46)之间以45
°
夹角均匀分布,腰关节气动肌腱二(33)、腰关节气动肌腱四(36)、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三(50)、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二(49)在外圈以90
°
夹角均匀分布,腰关节气动肌腱三(34)、腰关节气动肌腱一(31)、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一(48)、腰关节气动肌腱十(46)在内圈以90
°
夹角均匀分布,且腰关节气动肌腱一(31)、腰关节气动
肌腱二(33)、腰关节气动肌腱三(34)、腰关节气动肌腱四(36)、腰关节气动肌腱十(46)、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一(48)、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二(49)、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三(50)在腰关节上端连接板(6)上的分布圆半径,小于在腰关节中间连接板(51)上的分布圆半径,腰关节气动肌腱三(34)、腰关节气动肌腱一(31)、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一(48)、腰关节气动肌腱十(46)外部分别同轴安装弹簧二(35)、弹簧一(32)、弹簧七(47)、弹簧六(45);腰关节气动肌腱五(38)、腰关节气动肌腱六(39)、腰关节气动肌腱七(41)、腰关节气动肌腱八(42)、腰关节气动肌腱九(43)、腰关节气动肌腱十四(52)、腰关节气动肌腱十五(54)、腰关节气动肌腱十六(55)两端分别与腰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