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连接装置包括主导管和侧支导管;所述主导管的两端用于连接现有的ECMO管路;所述侧支导管包括密封片、固定管和封堵帽,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侧壁一体化成形、另一端与所述封堵帽密封连接,所述封堵帽用于封闭所述侧支导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相通,且两者之间呈倾斜式连接;所述密封片设置在所述固定管靠近所述封堵帽的一端,其用于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固定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容易出血进气、操作复杂、影响血流速、与现有ECMO管路适配性差等技术问题。ECMO管路适配性差等技术问题。ECMO管路适配性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连接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体外膜肺,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高级生命支持新技术。可用于心脏骤停(猝死)患者、急性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及存在其他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患者的体外呼吸和/或循环支持,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ECMO连接管功能单一,尚无与现有ECMO连接管适配性良好的多功能ECMO连接管,难以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0003]现有的ECMO侧支导管及专利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ECMO患者常需要进行远端灌注治疗,避免动脉血管内插管侧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三通输液接头连接;2.绝大多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为心原性因素,因此在使用ECMO维持心肺功能的同时,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需重新定位患者大动脉进行穿刺介入手术操作。患者通常存在心原性休克,桡动脉灌注差、血压低、搏动弱,且应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之后动脉痉挛收缩、纤细,使得桡动脉作为入路存在极大的穿刺困难。而一侧股动脉此时已放置ECMO动脉置管,若选用对侧股动脉,因其临近股静脉亦已放置ECMO静脉置管,使得穿刺动脉时需要重新去除粘性敷料、消毒,增加血流感染风险;且因患者全身肝素化,若出现穿刺动脉相关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动静脉瘘等,增加同侧下肢缺血风险,以上情况均可能给介入手术治疗带来了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时间成本及相关并发症的概率;3.对ECMO患者撤机时常使用血管缝合器对大血管进行缝合,但现有管路无法预置导丝,临床上常对ECMO连接管路进行消毒后,使用穿刺针穿过ECMO连接管置入导丝,感染、出血风险较高,拔管时导丝容易脱出,操作复杂且不规范,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油流量计校准装置运输受损的油流量计运输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可用于ECMO患者的远端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可在ECMO患者撤机时预置导丝,使用血管缝合器对大血管进行缝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包括主导管和侧支导管;
[0007]所述主导管的两端用于连接现有的ECMO管路;
[0008]所述侧支导管包括密封片、固定管和封堵帽,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侧壁一体化成形、另一端与所述封堵帽密封连接,所述封堵帽用于封闭所述侧支导管;所述
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相通,且两者之间呈倾斜式连接;所述密封片设置在所述固定管靠近所述封堵帽的一端,其用于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固定管。
[0009]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所述主导管的一端为硬质基座,所述硬质基座的外表面呈阶梯型,且最大外径大于现有ECMO连接管路的内径,使其能够与所述ECMO连接管路内部套接固定。
[0010]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所述主导管的另一端为软质套管,所述软质套管呈中空圆柱形,其最大内径小于现有ECMO置管末端的外径,使其能够与所述ECMO置管末端外部套接固定。
[001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所述密封片为单向活瓣,中部开设斜切的米字型切缝,其能够穿过三通输液接头或导丝。
[0012]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主导管的一端外侧设有螺纹,所述封堵帽与所述固定管螺纹旋接。
[0013]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的倾斜角度为25
°
至35
°
,且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的连接处的内侧和外侧均导圆角设计。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以及以下步骤:
[0015]S10、将主导管套接固定在ECMO连接管路及ECMO置管末端中间;
[0016]S11、将侧支导管开口端朝向患者远心端方向;
[0017]S12、取下封堵帽,沿密封片置入导丝;
[0018]S13、沿导丝放置指引导管至相应的冠脉口;
[0019]S14、移除导丝,进行造影检查,并可进一步放置球囊或支架。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以及以下步骤:
[0021]S20、将主导管套接固定在ECMO连接管路及ECMO置管末端中间;
[0022]S21、将侧支导管开口端朝向患者远心端方向;
[0023]S22、取下封堵帽,沿密封片置入导丝抵达主动脉弓;
[0024]S23、沿导丝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至主动脉弓;
[0025]S24、移除导丝,连接高压连接管,然后连接至反搏泵机器。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以及以下步骤:
[0027]S30、将主导管套接固定在ECMO连接管路及ECMO置管末端中间;
[0028]S31、将侧支导管开口端朝向患者远心端方向;
[0029]S32、取下封堵帽,沿密封片置入导丝;
[0030]S33、拔除ECMO置管,沿导丝放置血管缝合器,对置管的大血管进行缝合。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以及以下步骤:
[0032]S40、将主导管套接固定在ECMO连接管路及ECMO置管末端中间;
[0033]S41、将侧支导管开口端朝向患者远心端方向;
[0034]S42、取下封堵帽,将三通输液接头的一侧旋接在固定管的螺纹上,确定三通输液接头的内部突起穿过密封片;
[0035]S43、将三通输液接头的另一侧连接远端灌注导管;
[0036]S44、根据远端灌注肢体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血管B超,通过三通输液接头调整远端灌注流量。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主导管及侧支导管,所述主导管的一端为阶梯型硬质基座,可与现有ECMO连接管路套接固定,所述主导管的另一端为软质套管,可与现有ECMO置管末端套接固定;所述侧支导管包括密封片、固定管及封堵帽,所述密封片为单向活瓣,中部开设斜切的米字型切缝,所述固定管可将所述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和侧支导管;所述主导管的两端用于连接现有的ECMO管路;所述侧支导管包括密封片、固定管和封堵帽,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侧壁一体化成形、另一端与所述封堵帽密封连接,所述封堵帽用于封闭所述侧支导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相通,且两者之间呈倾斜式连接;所述密封片设置在所述固定管靠近所述封堵帽的一端,其用于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固定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的一端为硬质基座,所述硬质基座的外表面呈阶梯型,且最大外径大于现有ECMO连接管路的内径,使其能够与所述ECMO连接管路内部套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的另一端为软质套管,所述软质套管呈中空圆柱形,其最大内径小于现有ECMO置管末端的外径,使其能够与所述ECMO置管末端外部套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为单向活瓣,中部开设斜切的米字型切缝,其能够穿过三通输液接头或导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主导管的一端外侧设有螺纹,所述封堵帽与所述固定管螺纹旋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的倾斜角度为25
°
至35
°
,且所述固定管与所述主导管的连接处的内侧和外侧均导圆角设计。7.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以及以下步骤:S10、将主导管套接固定在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姝,任珍,田慈,葛洪霞,李硕,马青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