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5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包括分体式的敷袋和导热部;所述敷袋包括袋体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为密闭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第一蓄温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导热部与所述敷袋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导热部还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以用于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所述医用装置可用于对患处进行冷敷治疗或热敷治疗,且可以利用所述导热部对所述敷袋补充冷量或热量,以在不更换第一蓄温剂或不更换敷袋的情况下,达到延长所述医用装置的治疗时间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冰敷或热敷是广泛应用于因运动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症的物理治疗手段。其中,冰敷可以使患处的毛细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冰敷还可以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等。热敷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在炎症早期,热敷能够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后期可时炎症局限,有助于缓释组织的消除和组织修复。热敷还能够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等。
[0003]现有技术中可将蓄温剂(冷敷时蓄温剂可以是冷水、冰块等,热敷时,蓄温剂可以是热水)容置于一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置在患处以进行冷敷或热敷。现有技术中的蓄温剂普遍具有制冷或制热时间短的问题,当蓄温剂的温度恢复至常温时需要更换蓄温剂,或者将容器和蓄温剂一起冷却或加热后才可以继续使用,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装置,该医用装置可用于冷敷或热敷,并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包括敷袋和导热部;所述敷袋包括袋体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为密闭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第一蓄温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导热部与所述敷袋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以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形状与所述导热部构型相匹配,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至少一端与外部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袋体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布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层、中间层和第二表层,所述第一表层与所述第二表层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且所述中间层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割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两个子容纳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08]可选地,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敷袋包括沿第三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9]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相互分离,并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0010]可选地,所述敷袋为长形结构,所述敷袋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敷袋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敷袋的高度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
[0011]可选地,所述导热部为金属部件;或者,所述导热部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蓄温剂,
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密闭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二蓄温剂填充于所述第三容纳腔中。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蓄温剂和所述第二蓄温剂均包括保温凝胶。
[0013]可选地,所述医用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所述温度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并显示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温度。
[0014]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测温端和显示端,所述测温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蓄温剂接触,所述显示端设置于所述袋体的外部。
[0015]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单元为变色感温片。
[0016]可选地,所述袋体的材料为PVC,且所述袋体的边缘通过高周波热压融合封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8]前述的医用装置包括敷袋和导热部;其中,所述敷袋包括袋体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为密闭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蓄温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导热部与所述敷袋可拆卸地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以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热量或冷量;所述医用装置可以用于对患处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具体是指冷敷治疗或热敷治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使用所述敷袋进行治疗,并由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待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温度即将变化至非治疗温度(非治疗温度例如是常温),再将经冷却处理或加热处理的所述导热部放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以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使得所述第一蓄温剂的温度改变,并使所述敷袋能够继续进行治疗。也即,所述医用装置通过所述导热部向所述第一蓄温剂补充冷量或热量,达到延长所述医用装置的治疗时间的目的,无需频繁更换第一蓄温剂,或更换敷袋;特别地,当所述敷袋为穿戴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蓄温剂与所述袋体不可分离时,通过设置所述导热部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治疗且无需频繁穿脱所述敷袋,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所示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A

A剖视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敷袋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蓄温剂。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

治疗装置;
[0026]100

敷袋,110

袋体,111

第一容纳腔,111a

第一子容纳腔,111b

第二子容纳腔,112

第二容纳腔,113

第一表层,114

中间层,114a

第一结构层,114b

第二结构层,115

第二表层,116

通孔,101

第一区域,102

第二区域,120

第一蓄温剂;
[0027]200

导热部;
[0028]300

温度监测单元,310

测温端,320

显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0]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专利技术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袋和导热部;所述敷袋包括袋体和第一蓄温剂,所述袋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为密闭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第一蓄温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导热部与所述敷袋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以向所述第一蓄温剂提供冷量或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形状与所述导热部构型相匹配,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至少一端与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布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层、中间层和第二表层,所述第一表层与所述第二表层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且所述中间层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割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两个子容纳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敷袋包括沿第三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杨屹巍陈永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创康复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