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合金细长缘条零件的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43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4
一种钛合金细长缘条零件的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法,该零件由细长的缘板和腹板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在零件内侧缘板和腹板之间有横向筋,腹板为平面结构,零件由长方形毛坯加工而成,加工工艺过程包含工艺策划、粗加工阶段、热处理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采用左右零件对称并列式排布设计在一块毛料上,在左右零件之间设有一细长“工”字型工艺连接筋,在工艺连接筋的竖向筋上横向加工多个应力槽,在工艺连接筋竖向筋的中部位置上制取检测孔,精加工完成后,再分段铣削零件周围的工艺连接筋,最后工艺连接筋由钳工切断去除。最后工艺连接筋由钳工切断去除。最后工艺连接筋由钳工切断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合金细长缘条零件的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
,特别是针对钛合金细长缘条类零件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飞机各类主要结构件中,钛合金细长缘条零件是一类广泛应用各类飞机关键对接部位的典型结构。这类零件呈细长结构,长宽比一般达40:1以上,抗弯曲变形能力弱;一面为平面结构,另外一面内侧缘板和腹板之间有横向筋结构。在这类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中,单面完成零件的材料去除后,经常是由于毛料内部的残余内应力大,在零件粗加工后,内应力大量释放,会产生大的变形量;同时在热处理后还会引起二次应力释放变形,产生的变形量往往超出了允许的加工余量范围,造成超差或报废,质量风险巨大。
[0003]在飞机产品的生产加工中,传统的工艺制造流程中采用单件加工,需要安排多次去除余量工序,多次释放变形量,反复校形、尝试。为此,产生的质量风险巨大、无法连续加工、反复装夹、人为干预较大、占机时间长,生产制造周期大大拉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合金细长缘条的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细长缘条零件的数控铣削变形控制方法,该零件由细长的缘板和腹板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在零件内侧缘板和腹板之间有横向筋,腹板为平面结构,零件由长方形毛坯加工而成,加工工艺过程包含工艺策划、粗加工阶段、热处理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内容:1)工艺策划:采用左右零件对称并列式排布设计在一块毛料上,在左右零件之间设有一细长“工”字型工艺连接筋,“工”字型的上下横向筋分别位于左右零件的两端,“工”字型的中间竖向筋位于左右零件之间,工艺连接筋长度大于零件本体长度,工艺连接筋为等高结构,工艺连接筋与零件外形之间存在工艺余量;2)粗加工阶段:粗加工分为两面加工,采用两面不等余量加工,首先在毛料的下表面粗加工出腹板外表面,并留有精加工余量;再在毛料的上表面粗加工缘板和腹板内表面,在缘板顶部、缘板两侧和腹板内表面都均匀留有第一精加工余量;在加工腹板内表面时,在工艺连接筋的竖向筋上横向加工多个应力槽;缘板顶部高度与工艺连接筋的竖向筋高度一致;在工艺连接筋竖向筋的中部位置上制取检测孔,并获取该检测孔的理论孔位;3)粗加工完成后,进行退火热处理,消减粗加工应力,热处理前,将两块相同毛料背靠背连接在一起,且头尾方向一致,进行退火热处理,每个毛料分别包含两个并列零件;4)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前,首先通过机床上的探头检测工艺连接筋上检测孔的孔位,与检测孔的理论孔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毛料的弯曲变形量和变形方向,弯曲变形量在6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尹佳段晓蕊马梁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