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23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包括壶体,壶体的顶部设有提柄,壶体的前端设有颈管,颈管的头端插接有接尿嘴,接尿嘴的形状与女性会阴部吻合,壶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的顶部设置有称重板,壶体的外侧设置有显示面板,壶体的后端设置有处理器和蓄电池,处理器与蓄电池、显示面板、重量传感器电性连接,处理器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壶体内尿液的体积;壶体的内腔放置有尿袋,尿袋具有与颈管角度适配的颈部,颈部的自由端穿出颈管且反向套于颈管的外周,尿袋由抗菌可降解薄膜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直观地获取每次接取的尿液体积,无需经常清洗尿壶,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智能尿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智能尿壶。

技术介绍

[0002]在各大医院,尿壶或便盆的使用比较频繁,尤其适用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卧床不起的病人,市面上也有男女通用尿壶,但现有的男女通用尿壶存在以下技术不足:
[0003](1)尿壶的刻度不醒目,且外观多为白色或蓝色,难以在较远处被观察清楚,只能将尿壶贴近并放平以观察刻度,非常不方便;
[0004](2)尿壶需要经常倾倒尿液,且采用壶口倒尿,清洗的水同样从壶口倒出,使用尿壶接尿时壶口会接触会阴部,这就导致每次倒尿后都需要较为彻底的清洗,避免污染壶口,这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尿壶使用几次后,内壁容易结垢,清洗极不方便,不除垢又容易散发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医用智能尿壶,以解决现有的尿壶不能准确获取壶内尿液单次量和累积量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顶部设有提柄,所述壶体的前端设有颈管,所述颈管的头端插接有接尿嘴,所述接尿嘴的形状与女性会阴部吻合,所述壶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顶部设置有称重板,所述壶体的外侧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壶体的后端设置有处理器和蓄电池,所述处理器与蓄电池、显示面板、重量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壶体内尿液的体积;所述壶体的内腔放置有尿袋,所述尿袋具有与颈管角度适配的颈部,所述颈部的自由端穿出颈管且反向套于颈管的外周,所述尿袋由抗菌可降解薄膜材料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颈管外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包括环形底座,所述环形底座的中间位置沿其轴向设置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旋紧套,所述环形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小头端由橡胶制成,所述凸轮的大头端设置有外齿,所述旋紧套的内壁设置有与外齿啮合的内齿。
[0009]优选地,所述壶体的后端还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抽气口和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和大气环境连通,所述真空泵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壶体的侧壁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尾端和真空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中段设置有特斯拉阀,所述排气通道的头端沿着颈管的外壁延伸,所述颈管的头端设置有小径段,所述小径段和颈管其它部分的分界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沿颈管轴向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排气通道的头端与插接头连通;所述接尿嘴包括连接主体和从连接主体一体延伸形成的喇叭口,所述连接主体设置有和插接头适配的插接孔,所述连接主体的内径和小径段的外径相同,所述喇叭口远离插接头的端部设置有环槽,
所述喇叭口的内沿处设置有一圈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与环槽围合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与插接孔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提柄呈弧形弯曲,所述提柄的头端与壶体铰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提柄的尾端铰接有拉环,所述壶体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下侧内凹,所述拉环能够扣合在卡块的内凹位置。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装置在壶体的内腔放置有尿袋,在每次接尿后取下最外层的尿袋作进一步处理即可,不会污染尿壶,既防止了不及时倾倒尿液而散发异味,又避免了陪护人员每次倾倒尿液后需清洗尿壶。当医院需要采集尿液进行观察分析时,还可在尿袋外表贴上检验标签,集中放置在标本收集柜,运输至实验室,由专业的实验室人员抽取实验样本,避免由于陪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导致尿液采集时污染采集杯/瓶的外表面、采集量不足等问题,且尿袋由抗菌可降解薄膜材料制成,当专实验室人员采集完尿液后,将剩余有尿液的尿袋集中降解处理,方便环保,特别适用于一些需要对尿液做特殊处理的疾病患者。
[0014]本装置在壶体外侧设置有显示面板,由处理器接收重量传感器的电信号后,换算成尿液的体积,并将该体积值发送至显示面板显示,可方便直观地获取每次接取的尿液体积。
[0015]由于尿袋褶皱时,不利于尿液沿尿袋流入壶体的内腔,导致无法准确获取其体积,甚至还可能出现尿液倒流而打湿女性会阴部或是男性生殖器官部位,亦或是床单。本装置在壶体的后端设置有微型的真空泵,只需在第一次装袋时将尿袋置入颈管,再将尿袋的颈部的自由端反向套于颈管的外周,接尿时开启真空泵,将壶体的内腔抽真空,尿袋在壶体的内腔膨胀伸展,即可避免尿液倒流,当流入尿液时,膨胀的尿袋自然下落到称重台,接尿完成后,关闭真空泵,壶体的内腔恢复常压,即可进行称重,无需每次使用时将尿袋深入壶体的内腔并平铺在称重板,操作简单。
[0016]本装置在颈管的外部套有固定套,旋紧时凸轮的小头端抵紧尿袋外翻的颈部,避免尿袋脱落,尤其是在真空泵将壶体的内腔抽真空时,而且由橡胶制成的凸轮的小头端不会戳破尿袋的颈部;旋松时则方便取下最外层的尿袋。
[0017]相对于常规便盆或尿壶,由于放置位置的不正确,可能导致尿液侧漏,淋湿床单,本装置在壶体的侧壁设置有排气通道,将真空泵的部分排气由插接头引入弹性薄膜与环槽围合形成腔室,使弹性薄膜膨胀,在喇叭口接触会阴部时抵紧在尿道口的周围,从而避免漏尿。同时,利用特斯拉阀的单向导通特性,推动气体流动,并由其物理结构加速气体流动,减少气体在运输中的能量损耗,加速弹性薄膜的膨胀,从而在将壶体的内腔抽真空的早期就能产生作用,还能减小腔室升压对真空泵的排气压力影响。另外,插接头还能在接尿嘴与颈管插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0018]本装置将提柄的头端与壶体铰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提柄的尾端铰接有拉环,壶体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侧壁设置有卡块。当拉环扣合在卡块的内凹位置时,提柄的作用于现有尿壶的提柄相同;当拉环与卡块分离时,提柄与壶体的夹角增大,壶体的后端自然下垂,使得壶体的重心向手的垂线偏移,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手提尿壶时更省力。并且在手提尿壶时,扭簧会反复扭转,具有类似反重力背包的省力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智能尿壶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壶体;2、颈管;3、提柄;4、拉环;5、卡块;6、小径段;7、插接头;8、接尿嘴;9、腔室;10、真空泵;11、排气通道;12、特斯拉阀;13、重量传感器;14、称重板;15、显示面板;16、固定套;17、环形底座;18、凸缘;19、旋紧套;20、凸轮;21、芳香剂;22、音乐播放器。
[0024]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包括壶体1。壶体1的顶部设有提柄3,提柄3呈弧形弯曲,提柄3的头端与壶体1铰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提柄3的尾端铰接有拉环4,壶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有卡块5,卡块5的下侧内凹,拉环4能够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包括壶体(1),所述壶体(1)的顶部设有提柄(3),所述壶体(1)的前端设有颈管(2),所述颈管(2)的头端插接有接尿嘴(8),所述接尿嘴(8)的形状与女性会阴部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3),所述重量传感器(13)的顶部设置有称重板(14),所述壶体(1)的外侧设置有显示面板(15),所述壶体(1)的后端设置有处理器和蓄电池,所述处理器与蓄电池、显示面板(15)、重量传感器(13)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控制显示面板(15)显示壶体(1)内尿液的体积;所述壶体(1)的内腔放置有尿袋,所述尿袋具有与颈管(2)角度适配的颈部,所述颈部的自由端穿出颈管(2)且反向套于颈管(2)的外周,所述尿袋由抗菌可降解薄膜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管(2)外套有固定套(16),所述固定套(16)包括环形底座(17),所述环形底座(17)的中间位置沿其轴向设置有一圈凸缘(18),所述凸缘(18)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旋紧套(19),所述环形底座(17)上转动连接有凸轮(20),所述凸轮(20)的小头端由橡胶制成,所述凸轮(20)的大头端设置有外齿,所述旋紧套(19)的内壁设置有与外齿啮合的内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尿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后端还设置有真空泵(10),所述真空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