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20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装置采用模块组合结构,包括陶瓷测温保护管和热电偶陶瓷棍,所述的陶瓷测温保护管与热电偶陶瓷棍配合使用,所述的陶瓷测温保护管开口顶部设有长度为15~20mm的内螺纹,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位于开口端设有与陶瓷测温保护管配套使用的外螺纹,且热电偶陶瓷棍要高于陶瓷测温保护管20mm~25mm,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为双通孔或多通孔,用于穿热电偶丝,并对热电偶丝进行物理隔离与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陶瓷测温保护管与热电偶陶瓷棍的螺纹紧固配合使用将热电偶丝进行固定锁死,防止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偏移等。偏移等。偏移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是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精密铸造领域,高温合金叶片铸造需要执行特定的工艺,其中对于铸造叶片的型壳的温度需要精准、准确的监测,判断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高温合金叶片质量起到关键性影响。高温合金液的温度测温一般采用热电偶进行监测,对热电偶的稳定性、热电偶测温端的测量点的一致性具有极高要求,需保证热电偶丝测量点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型壳温度的控制的准确性,同时热电偶和热电偶保护管的更换、拆装要求较高。
[0003]目前对热电偶丝及热电偶测温管的空间位置,包括热电偶深度、热电偶的紧固程度、深度稳定性等控制较弱,且热电偶丝及热电偶测温管更换前后位置的一致性难以能保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热电偶因物体本身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导致热电偶在热电偶陶瓷管内松动,发生偏移,测温点无法做到一致、稳定,直接影响了对型壳温度的控制。且目前更换热电偶丝及热电偶测温管操作繁琐且易损坏热电偶,存在热电偶折断、虚接等风险从而影响了对型壳模组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同时也直接影响了高温合金叶片的质量及产品的稳定性。
[0004]目前对热电偶及热电偶测温管的控制简单且无使用过程控制装置,仅仅只是将热电偶放置在热电偶测温管内,并无固定装置,热电偶在热电偶测温管内存在深度不一致,接触点不同等不可控因素。因此测温点控制稳定性差,不利于对型壳温度精确控制。其次,在更换热电偶及热电偶测温管操作前后,无法保证测温偶测温点一致性与稳定性,且在更换过程中容易对热电偶造成损伤而降低了热电偶的使用率及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可精准调节热电偶的使用距离与对热电偶测温点精确控制,保证测温的准确、高效、稳定与一致性,并且可对热电偶及热电偶管进行更换前后的一致性有较大提高。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包括陶瓷测温保护管(4)和热电偶陶瓷棍(5),所述陶瓷测温保护管(4)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穿设在陶瓷测温保护管(4)内部并顶部探出一部分于陶瓷测温保护管(4)开口端;所述陶瓷测温保护管(4)的开口端设有内螺纹(3),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的探出端设置外螺纹(2),所述内螺纹(3)应与所述外螺纹(2)配合紧固。
[0008]优选的,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5)轴向设有双通孔或多通孔(6),所述通孔(6)用于穿设热电偶丝(1),并对热电偶丝(1)进行物理隔离保护。
[0009]优选的,通过陶瓷测温保护管(4)的内螺纹(3)与热电偶陶瓷棍(5)的外螺纹(2)紧固配合将热电偶丝(1)固定锁死,并对热电偶丝(1)的插入深度进行调节。
[0010]优选的,陶瓷测温保护管(4)的内螺纹(3)一般长度为15~20mm,其中螺距为0.5

1.0mm。
[0011]优选的,热电偶陶瓷棍(5)的外螺纹(2)一般长度为35~45mm,且热电偶陶瓷棍(5)的外螺纹(2)高于测温保护管(4)的内螺纹(3)20mm~25mm,可用于多次使用。
[0012]优选的,热电偶陶瓷棍(5)设有双通孔或多通孔(6)的孔,直径为0.8mm~1mm。
[0013]优选的,所述的陶瓷测温保护管(4)与热电偶陶瓷棍(5)采用具有绝缘、无感应、耐高温的陶瓷材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外螺纹,可精准调节热电偶的使用距离与对热电偶测温点精确控制,保证测温的准确、高效、稳定与一致性。并且可对热电偶及热电偶管进行更换前后的一致性有较大提高的装置。降低了热电偶的波动率与不稳定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测温点的一致性与可控性。
[0016]2、本专利技术改进了热电偶在热电偶测温管内存在深度不一致,接触点不同等不可控因素,通过设置内外螺纹更精确的控制了热电偶测温点深度的精度,提高了热电偶丝的稳定性,有利于对型壳温度精确控制,保证热电偶测温点的一致性,解决了热电偶丝出现位移、偏移导致温度测量的误差与不稳定性的隐患。
[0017]3、其次,在更换热电偶及热电偶测温管操作前后,本专利技术改进了无法保证测温偶测温点一致性与稳定性的缺点,且在更换过程中对热电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热电偶的使用率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0019]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部分状态示意图;
[0020]图3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端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1]标号表示:1、热电偶丝,2、外螺纹,3、内螺纹,4、陶瓷测温保护管,5、热电偶陶瓷棍,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该装置采模块组合结构,包括陶瓷测温保护管4,所述的陶瓷测温保护管开口顶部设有内螺纹3,所述的陶瓷测温保护管4与热电偶陶瓷棍5配合使用,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5位于开口端设有与陶瓷测温保护管4配套使用的外螺纹2,且热电偶陶瓷棍5要高于陶瓷测温保护管4,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5为双通孔或多通孔6,依据实际需求设置,用于穿热电偶丝,并对热电偶丝进行物理隔离与保护。本专利技术通过陶瓷测温保护管4与热电偶陶瓷棍5的螺纹紧固配合使用将热电偶丝进行固定锁死,以防止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偏移等;且能够确定对热电偶测温点精确控制,保证测温的准确、高效、稳定与一致性。
[0024]所述陶瓷测温保护管4设计为一端封口用于设置热电偶测温点并对热电偶进行保
护,另一端设计为开口,且在开口处有内螺纹2,且对螺纹的螺距与长度提有要求,可通过不同长度螺纹来控制热电偶测温点深度控制。
[0025]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为双通孔或多通孔6的陶瓷装置,并在热电偶陶瓷棍5一端设计有与陶瓷测温保护管4内螺纹2配套用外螺纹3,配套使用可用于控制并保护热电偶的使用。
[0026]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设有双通孔或多通孔的通孔6的直径具有数据要求。
[0027]如图2、3所示,在安装使用热电偶丝时,需先将热电偶丝1穿入热电偶陶瓷棍通孔6,此实施例采用双通孔热电偶陶瓷棍5,并将热电偶偶头固定,测量偶陶瓷棍外螺纹2长度,后将热电偶陶瓷棍5放置于陶瓷测温保护管4内,本实施例螺纹间距为1mm,配合使用陶瓷测温保护管内螺纹3与偶陶瓷棍外螺纹2进行紧固,按照实际使用需求确定热电偶丝前段距离,此实施例为测量热电偶陶瓷棍外螺纹2长度为25mm,陶瓷测温保护管内螺纹3长度为20mm,将螺纹紧固后调整热电偶陶瓷棍外螺纹数,留出7螺纹,确定热电偶偶头距离陶瓷测温保护管4前段为3mm,精确的控制了测温点的距离,并将热电偶进行了紧固,提高了测温点的稳定性。将陶瓷测温保护管4固定与加热器上,如需更换、维修热电偶,只需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包括陶瓷测温保护管(4)和热电偶陶瓷棍(5),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测温保护管(4)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穿设在陶瓷测温保护管(4)内部并顶部探出一部分于陶瓷测温保护管(4)开口端;所述陶瓷测温保护管(4)开口端设有内螺纹(3),所述热电偶陶瓷棍(5)的探出端设置外螺纹(2),所述内螺纹(3)与所述外螺纹(2)紧固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偶陶瓷棍(5)轴向设有双通孔或多通孔(6),所述通孔(6)用于穿设热电偶丝(1),并对热电偶丝(1)进行物理隔离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热电偶陶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陶瓷测温保护管(4)的内螺纹(3)与热电偶陶瓷棍(5)的外螺纹(2)紧固配合将测热电偶丝(1)固定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素杰赵巍骆凯伦李勇齐闯刘广李红光杨振宇骆宇时戴圣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