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红曲黄色素和蛋白质配制成色素蛋白液,再加入锡盐,得到色素蛋白盐沉淀溶解后再滴加多糖溶液,得到色素蛋白糖液;将槲皮素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再加入锡盐,进行络合反应,得槲皮素盐;将槲皮素盐溶液,滴加入色素蛋白糖液中,得到鲜亮红曲黄色素。该鲜亮红曲黄色素,呈色亮黄,呈色稳定性和染色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降脂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降脂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降脂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红曲色素为红曲霉菌发酵产生的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根据呈色可分为红色素、黄色素、橙色素。天然红曲色素具有生产简便、绿色安全的优点及降血脂、血糖、血压、抗肿瘤、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功能活性,因而在肉制品、豆腐乳、饮料等食品着色中已有广泛应用。红曲色素在液态发酵过程中根据其溶解性及分泌特性可分为醇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直接发酵产生大部分都是醇溶性胞内色素,水溶性胞外色素含量很低。其中天然红曲黄色素由于其存在稳定性差、色泽偏暗、着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难以应用于食品着色。目前市售水溶性红曲黄色素是由疏水红曲红色素经磺化还原和碱解开环制得,为半合成色素,显色和稳定性明显较天然色素更优(GB1886.66
‑
2015)。但是,生产过程可能残留的碱解试剂和磺化试剂,使得半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0003]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改善天然红曲黄色素显色和稳定性的新方法,促进天然红曲黄色素在食品工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然红曲黄色素应用于食品显色和着色效果不理想、易分解褪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红曲黄色素和蛋白质充分溶解于缓冲液中,得到色素蛋白液;
[0010](2)往色素蛋白液中加入锡盐,混合均匀,得到色素蛋白盐沉淀;
[0011](3)将色素蛋白盐沉淀溶解于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多糖溶液,混合均匀,得到色素蛋白糖液;
[0012](4)将槲皮素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再加入锡盐,置于水浴中搅拌进行络合反应,旋转蒸发除去乙醇,过滤除去未反应而析出的槲皮素,冷冻干燥制得槲皮素盐;
[0013](5)配制一定浓度的槲皮素盐溶液,边搅拌边滴加入色素蛋白糖液中,搅拌均匀,冻干,获得色泽亮丽,稳定性的负载红曲黄色素的多酚
‑
蛋白质
‑
多糖复合纳米微粒,即鲜亮红曲黄色素。
[0014]步骤(1)中所述的黄色素为天然黄色素。
[0015]步骤(1)中所述的蛋白质为牛血清蛋白、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0016]步骤(1)中所述的天然红曲黄色素和所述的蛋白质优选按质量比1:2~10配比;更优选按质量比1:2~4配比;更优选地按质量比为1:3配比。
[0017]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优选pH值为2~4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更优选pH值为3.0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最优选通过如下步骤配制得到:将浓度为0.1M的柠檬酸溶液和浓度为0.2M的Na2HPO4混合,pH为3.0。
[0018]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的用量优选按所述的色素蛋白液中色素的浓度为质量百分比0.1~1.0%计算;更优选按所述的色素蛋白液中色素的浓度为质量百分比0.3~0.5%计算;最优选按所述的色素蛋白液中色素的浓度为质量百分比0.4%计算。
[0019]步骤(2)中所述的锡盐优选为柠檬酸亚锡二钠。
[0020]步骤(2)中所述的锡盐的用量按其在溶液A中的浓度为2.5~25mM计算;更优选按其在溶液A中的浓度为4~6mM计算;最优选按其在溶液A中的浓度为5mM计算。
[0021]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的转速优选为400~800rpm;更优选为600rpm。
[0022]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的时间优选为30~90分钟;更优选为60分钟。
[0023]步骤(3)中所述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优选pH值为7.0~9.0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更优选pH值为7.5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
[0024]步骤(3)中所述的多糖优选为壳聚糖。
[0025]步骤(3)中所述的多糖的用量优选按多糖:蛋白质=质量比1:1~3配比计算;更优选按多糖:蛋白质=质量比1:1~2配比计算。
[0026]步骤(3)中所述的混合的转速优选为400~800rpm;更优选为600rpm。
[0027]步骤(3)中所述的混合的时间优选为30~60分钟;更优选为40分钟。
[0028]步骤(4)中所述的锡盐优选为柠檬酸亚锡二钠。
[0029]步骤(4)中所述的槲皮素和所述的锡盐的摩尔比为1:1~2。
[0030]步骤(4)中所述的水浴的温度优选为50~90℃;更优选为60℃。
[0031]步骤(4)中所述的搅拌的转速优选为400~800rpm;更优选为600rpm。
[0032]步骤(4)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3小时;更优选为2小时。
[0033]步骤(5)中所述的槲皮素盐的添加量优选按槲皮素盐和红曲黄色素的质量比为1:10~30计算;更优选按槲皮素盐和红曲黄色素的质量比为1:10~20计算。
[0034]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
[0035]所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在食品染色和/或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37](1)本专利技术以具有两亲性结构的蛋白质为包封材料,采用Sn
2+
为蛋白质沉淀剂,实现红曲黄色素的包封,尤其是水溶性红曲黄色素,结合于蛋白质网络结构中,减少外部不良环境胁迫的影响,提高红曲黄色素的稳定性;同时Sn
2+
可以作为辅色因子和媒染剂提高色素着色效果。
[003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酚
‑
蛋白质
‑
多糖三元纳米微粒稳定包封体系,特点在于采用槲皮素盐复合物取代单一的酚类物质,通过疏水作用,氢键和共价键与蛋白质中活性位点结合,即能提高纳米微粒结构对外界氧化因子的抵抗作用,也可以作为辅色素与红曲黄色素的聚酮(azaphilonoid)结构发生分子内共色结合,使该复合红曲黄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从原来天然红曲黄色素的352nm(紫外光区)红移400~408nm(至可见光区),明显改善其色泽。
[0039](3)本专利技术采用Sn
2+
与槲皮素活泼羰基和羟基络合,可以使疏水的槲皮素转为水溶性良好的槲皮素盐复合物,避免使用有机试剂对蛋白质结构的破坏。槲皮素盐复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由375nm红移至435nm,实现天然红曲黄色素的增色效果,而未络合的槲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红曲黄色素和蛋白质加入缓冲液中充分溶解,得到色素蛋白液;(2)色素蛋白液加入锡盐,混合均匀,析出色素蛋白盐沉淀;(3)将色素蛋白盐沉淀加入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溶液中溶解,边搅拌边滴加多糖溶液,混合均匀,得到色素蛋白糖液;(4)将槲皮素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并加入锡盐,于水浴控温搅拌进行络合反应,然后通过旋转蒸发除去乙醇,过滤取滤液冷冻干燥,制得槲皮素盐;(5)配制槲皮素盐溶液,搅拌下加入色素蛋白糖液中,混合均匀,冷冻干燥,获得鲜亮红曲黄色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黄色素为天然黄色素;步骤(1)中所述的蛋白质为牛血清蛋白、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所述的锡盐为柠檬酸亚锡二钠;步骤(3)中所述的多糖为壳聚糖;步骤(4)中所述的锡盐为柠檬酸亚锡二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天然红曲黄色素和所述的蛋白质按质量比1:2~10配比;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是pH值为2~4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的用量按所述的色素蛋白液中色素的浓度为质量百分比0.1~1.0%计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天然红曲黄色素和所述的蛋白质按质量比1:2~4配比;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是pH值为3.0的柠檬酸
‑
Na2HPO4缓冲液;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的用量按所述的色素蛋白液中色素的浓度为质量百分比0.3~0.5%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亮红曲黄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锡盐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强,黄振峰,谢慧心,胡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