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94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预设的多维核磁脉冲序列采集多维核磁共振数据,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包括多个回波串数据和多个FID信号;对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多维核磁共振结果。进一步提出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装置。本申请大大提高了获取页岩的孔渗饱参数的准确性,计算页岩内的有机质含量,识别页岩中的油水组分,并有潜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和材料分析中进行实地应用。进行实地应用。进行实地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磁共振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探测手段,在医学、生物、能源、材料、农林、食品、安全监测、化工等多个领域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地质领域,尤其是岩石物理当中,核磁共振技术因其只对流体敏感,不受岩石骨架影响的特性,能够提供油藏评价中的重要信息,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孔径分布等。
[0003]页岩油是一种来自于油页岩储层的非常规石油,存在于有机质孔隙中,因此弛豫时间短。由于常规方法对页岩的探测效果差,T1‑
T2方法受限于长回波间隔,并且随着回波间隔的增加,页岩的短弛豫组分信息逐渐丢失,测量得到的总孔隙度降低。前期申请人已经申请过中国专利(CN107102020A专利技术名称:多维核磁共振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系列脉冲序列进行数据采集,并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但是上述专利是针对多维核磁共振测量的开创性专利技术,并非针对页岩地质的针对性设计,虽然能够分析得到检测材料的孔隙度、孔隙结构、饱含流体种类、骨架磁化系数以及非均质性等重要参数,但是测量精度不足,对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探测效果差。
[0004]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表征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核磁共振方法,以保证对页岩的探测效果和准确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磁共振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对页岩探测效果差的第一方面,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方法,包括:
[0006]S1:根据预设的多维核磁脉冲序列采集多维核磁共振数据,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包括多个回波串信号和多个FID信号;
[0007]S2:对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多维核磁共振结果。
[0008]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包括:
[0009]S1.1:在TRS通道上向被测样品的含氢质子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宏观磁化矢量M0扳转至横向平面,得到横向平面磁化矢量;
[0010]S1.2:等待时间T
W
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纵向上经过热平衡恢复的磁化矢量M
’0扳转至横向平面,90
°
射频脉冲关闭后,在ACQ通道上采集FID信号;
[0011]S1.3: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
[0012]S1.4: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ACQ通道采集一个完整离散的自旋回波信号;
[0013]S1.5: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
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
[0014]S1.6:重复S1.4和S1.5,直至在ACQ通道中采集得到n个自旋回波信号和1个FID信号,所述n个自旋回波信号形成一个回波串信号;
[0015]S1.7、更改等待时间T
W
m次,重复S1.1至S1.6,采集得到m个回波串信号和m个FID信号,得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
[0016]进一步地,步骤S1还可以具体包括:
[0017]S1.1:在TRS通道上向被测样品的含氢质子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宏观磁化矢量M0扳转至横向平面,得到横向平面磁化矢量;
[0018]S1.2:经过等待时间T
W
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纵向上经过热平衡恢复的磁化矢量M
’0扳转至横向平面,90
°
射频脉冲关闭后,在ACQ通道上采集FID信号;
[0019]S1.3: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18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
[0020]S1.4: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ACQ通道采集一个完整离散的自旋回波信号;
[0021]S1.5: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n*τ时间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18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τ表示每次增加的回波间隔时间,n表示重聚次数,n=0,1,...N;
[0022]S1.6:重复S1.4和S1.5,直至在ACQ通道中采集得到N+1个自旋回波信号和1个FID信号,所述N+1个自旋回波信号形成一个回波串信号;
[0023]S1.7:更改等待时间T
W
m次,重复S1.1至S1.6,采集得到m个回波串信号和m个FID信号,得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
[0024]进一步地,步骤S1还可以具体包括:
[0025]S1.1:在TRS通道上向被测样品的含氢质子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宏观磁化矢量M0扳转至横向平面,得到横向平面磁化矢量;
[0026]S1.2:经过等待时间T
W
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纵向上经过热平衡恢复的磁化矢量M
’0扳转至横向平面,90
°
射频脉冲关闭后,在ACQ通道上采集FID信号;
[0027]S1.3: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
[0028]S1.4: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ACQ通道采集一个完整离散的自旋回波信号;
[0029]S1.5: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n*τ时间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τ表示每次增加的回波间隔时间,n表示重聚次数,n=0,1,...N;
[0030]S1.6:重复S1.4和S1.5,直至在ACQ通道中采集得到N+1个自旋回波信号和1个FID信号,所述N+1个自旋回波信号形成一个回波串信号;
[0031]S1.7:更改等待时间T
W
m次,重复S1.1至S1.6,采集得到m个回波串信号和m个FID信号,得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
[0032]进一步地,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的响应公式如下:
[0033][0034]其中,F(T1,T2)为被测样品的二维T1‑
T2特性矩阵,T1为纵向弛豫时间,T2为横向弛豫时间,T
W
为等待时间,t为对应FID信号和自旋回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征页岩有机质含量的多维核磁共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预设的多维核磁脉冲序列采集多维核磁共振数据,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包括多个回波串信号和多个FID信号;S2:对所述多维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多维核磁共振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1:在TRS通道上向被测样品的含氢质子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宏观磁化矢量M0扳转至横向平面,得到横向平面磁化矢量;S1.2:等待时间T
W
后,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纵向上经过热平衡恢复的磁化矢量M
’0扳转至横向平面,90
°
射频脉冲关闭后,在ACQ通道上采集FID信号;S1.3: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S1.4: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ACQ通道采集一个完整离散的自旋回波信号;S1.5:等待半个回波间隔T
E
,在TRS通道上向所述自旋系统施加90
°
射频脉冲,将散相后的横向平面磁化矢量进行重聚;S1.6:重复S1.4和S1.5,直至在ACQ通道中采集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冰刘化雪郭葆鑫龙志豪任硕李泽日刘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