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85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2
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领域。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埋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所述桁架钢筋的顶部钢筋埋设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内;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和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中的至少一个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所述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锚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叠合板内增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拉、抗剪性,从而允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不从预制混凝土层内伸出,进而避免在安装的时候,伸出的钢筋与梁钢筋碰撞的问题。伸出的钢筋与梁钢筋碰撞的问题。伸出的钢筋与梁钢筋碰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预制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制构件。
[0003]现有的预制叠合板的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多会伸出在预制混凝土层外,从而增加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减少预制混凝土层或现浇混凝土层的开裂。但在安装的时候,伸出的钢筋容易与梁钢筋碰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方的预制混凝土层、位于上方的现浇混凝土层;
[0008]还包括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埋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所述桁架钢筋的顶部钢筋埋设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内;
[0009]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和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中的至少一个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
[0010]所述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锚固端。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叠合板内增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拉、抗剪性,从而允许本专利技术的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不从预制混凝土层内伸出,进而避免在安装的时候,伸出的钢筋与梁钢筋碰撞的问题。
[0012]优选,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和所述现浇混凝土层的总厚度的四分之一。本专利技术将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埋设在预制混凝土层内,使预制混凝土层的抗裂、抗拉、抗剪性得到了提成,从而允许预制混凝土层的厚度减小、现浇混凝土层的厚度增大,进而使得在现浇混凝土层内埋设管线非常方便。
[0013]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层和桁架钢筋在预制厂内预制成型为预制叠合板,然后将预制叠合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在预制混凝土层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桁架钢筋外漏在预制混凝土层上方的部分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被埋入到现浇混凝土层内,用来形成预制混凝土层或用来形成现浇混凝土层的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为添加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
混凝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参照图1,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层1、现浇混凝土层2、桁架钢筋3、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等。
[0017]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预制混凝土层1和桁架钢筋3在预制厂内预制成型为预制叠合板,然后将预制叠合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在预制混凝土层1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2,桁架钢筋3外漏在预制混凝土层1上方的部分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被埋入到现浇混凝土层2内。
[0018]桁架钢筋3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钢筋、位于顶部的顶部钢筋,连接底部钢筋的顶部钢筋的侧壁钢筋,侧壁钢筋优选呈波纹状,侧壁钢筋的波峰连接在顶部钢筋上,侧壁钢筋的波谷连接在底部钢筋上。连接在同一根顶部钢筋上的侧壁钢筋优选有两个,两个侧壁钢筋之间呈夹角,夹角优选30度到70度。底部钢筋的数量优选与侧壁钢筋的数量相等。底部钢筋的端部不外漏在预制混凝土层1外。从而避免安装的时候,外漏的底部钢筋与梁钢筋发生碰撞。
[0019]预制混凝土层1内还可以埋设有第一钢筋网,第一钢筋网由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4交错连接而成。第一钢筋位于底部钢筋的下方,且第一钢筋垂直于底部钢筋。底部钢筋和第一钢筋在交界处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焊接、捆扎钢筋捆扎等。第二钢筋4位于第一钢筋5的上方,且第二钢筋4平行于底部钢筋。优选相邻的两个桁架钢筋3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第二钢筋,优选是只有一根第二钢筋。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均优选是螺纹钢。从而增加第一钢筋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0020]现浇混凝土层2内还可以埋设有第二钢筋网,第二钢筋网由第三钢筋6和第四钢筋7交错连接而成。第三钢筋6位于顶部钢筋的上方,且第三钢筋6垂直于顶部钢筋。顶部钢筋和第三钢筋6在交界处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焊接、捆扎钢筋捆扎等。第四钢筋7位于第三钢筋的上方,且第四钢筋7平行于顶部钢筋。优选相邻的两个桁架钢筋3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第四钢筋,优选是有两根第四钢筋。第三钢筋和第一钢筋优选不正对,第四钢筋和第三钢筋优选不正对。从而改善现浇混凝土层2和预制混凝土层1的结合强度,提高整体的抗裂、抗拉、抗剪性。第三钢筋、第四钢筋均优选是螺纹钢。从而增加第二钢筋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0021]预制混凝土层1和现浇混凝土层2中的至少一个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锚固端。方案1,预制混凝土层1内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长度大于第二钢筋和底部钢筋之间的距离。现浇混凝土层2内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长度大于第四钢筋和顶部钢筋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第四钢筋之间的距离中较大的那个。本专利技术限定了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尺寸,使得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能够更稳定的存在在现浇混
凝土层2或预制混凝土层1内,从而提高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所在混凝土层的抗裂、抗拉、抗剪性。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优选径向扭曲大于20度。从而改变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提高与混凝土的连接牢度。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两个侧边缘处均设有侧翼,侧翼的延伸方向优选相异。锚固端的宽度优选大于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其它部位处的宽度。或者锚固端通过宽度较小的颈部连接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或者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端部向外凸起,形成锚固端。或者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端部内翻后形成锚固端。从而增大锚固端的面积。锚固端上优选设有凹陷,凹陷有利于改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与混凝土的接触效果,提高与混凝土的连接牢度。方案2,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长度为32mm,宽度为2.6mm。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优选呈条状,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一个面为光滑面、另一个面为粗糙面,从而提高与混凝土的连接牢度。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上还可以设有贯穿孔。从而利用贯穿孔增加与混凝土的连接牢度。
[0022]优选,预制混凝土层1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预制混凝土层1的厚度小于预制混凝土层1和现浇混凝土层2的总厚度的四分之一。本专利技术将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埋设在预制混凝土层1内,使预制混凝土层1的抗裂、抗拉、抗剪性得到了提成,从而允许预制混凝土层1的厚度减小、现浇混凝土层2的厚度增大,进而使得在现浇混凝土层2内埋设管线非常方便。
[0023]优选,第二钢筋或第四钢筋上套设有呈环状的磁铁环。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优选为合金钢材质。磁铁环对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具有磁吸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在预制混凝土层1的排布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方的预制混凝土层、位于上方的现浇混凝土层;还包括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的底部钢筋埋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所述桁架钢筋的顶部钢筋埋设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内;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和所述现浇混凝土层中的至少一个内埋设有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所述钢锭铣削型钢纤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锚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和所述现浇混凝土层的总厚度的四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钢筋还包括连接底部钢筋的顶部钢筋的侧壁钢筋,所述侧壁钢筋呈波纹状,所述侧壁钢筋的波峰连接在所述顶部钢筋上,所述侧壁钢筋的波谷连接在所述底部钢筋上;连接在同一根顶部钢筋上的侧壁钢筋有两个,两个侧壁钢筋之间呈夹角,所述夹角为30度到70度;所述底部钢筋的端部不外漏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还埋设有第一钢筋网,所述第一钢筋网由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交错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底部钢筋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钢筋垂直于所述底部钢筋,所述底部钢筋和所述第一钢筋在交界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钢筋平行于所述底部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锭铣削型钢纤维自承式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内还埋设有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二钢筋网由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交错连接而成,所述第三钢筋位于所述顶部钢筋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钢筋垂直于所述顶部钢筋,所述顶部钢筋和所述第三钢筋在交界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钢筋位于所述第三钢筋的上方,且所述第四钢筋平行于所述顶部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华顾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模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