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咪唑并嘧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1477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类咪唑并嘧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溶剂合物、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咪唑并嘧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咪唑并嘧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BTK)是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成员,在除T细胞和终末分化的浆细胞外的所有造血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在B细胞和髓细胞中表达。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主要参与B淋巴细胞中各种细胞内外信号的传导和放大,包括Toll样受体(TLR)、趋化因子和Fc受体信号传导,调节正常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
[0003]BTK在多种B细胞肿瘤中表达异常,使BC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引发各种恶性淋巴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目前,临床验证已表明,对于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代表的B细胞瘤,BTK是安全有效的一个优良靶点。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基础研究中,人们即已发现,BTK缺陷型小鼠难以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BTK过度表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溶剂合物、N

氧化物、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代谢物或前药,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其中,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3‑
10
环烷基、C1‑6卤代烷基和

OR5;R2选自C1‑6烷基、C3‑
10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所述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每个R3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

OR7和

NR7(R8);R4选自3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所述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9取代;R5选自H和C1‑6烷基;R6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C1‑6烷基、

C1‑6亚烷基

OH、

C1‑6亚烷基

O

C1‑6烷基、C1‑6卤代烷基、

OR
10


SR
10


S(O)R
10


S(O)2R
10


NR
11
(R
12
)、

N(R
12
)C(O)R
13


C(O)NR
11
(R
12
)、

C(O)R
13


S(O)2‑
NR
11
(R
12
)、C3‑
10
环烷基和3

12元杂环基,所述环烷基和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7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C1‑6烷基;或者,R7和R8连同其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3

7元杂环基;R9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氧代、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

OR
14


O

C1‑6亚烷基

R
14


NR
14
(R
15
)、3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R
10
选自H、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2元杂环基,所述环烷基和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1
选自H、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2元杂环基,所述环烷基和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2
选自H、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2元杂环基,所述环烷基和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或者,R
11
、R
12
连同其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3

7元杂环基,所述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氧代、卤素、羟基、氨基、氰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和

O

C1‑6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3
选自C1‑6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2元杂环基,所述烷基、环烷基和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4
选自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
所述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5
选自H和C1‑6烷基;L选自

O



S



C(O)

NH



NH

C(O)



C1‑6亚烷基

NH

C(O)



C1‑6亚烷基

C(O)

NH

;m为0、1、2、3或4;n为0、1或2。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2选自C1‑6烷基、C3‑
10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所述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R6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C1‑6烷基、

C1‑6亚烷基

OH、

C1‑6亚烷基

O

C1‑6烷基、C1‑6卤代烷基、

OR
10


SR
10


S(O)R
10


S(O)2R
10


NR
11
(R
12
)、

C(O)NR
11
(R
12
)、

C(O)R
13
和3

6元杂环基;R
10
选自H、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R
11
选自H、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R
12
选自H、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或者,R
11
、R
12
连同其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3

7元杂环基,所述杂环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氧代、卤素、羟基、氨基、氰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和

O

C1‑6烷基的取代基取代;R
13
选自C1‑6烷基、3

6元杂环基和C3‑
10
环烷基,所述烷基、杂环基和环烷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和C1‑6卤代烷基的取代基取代;优选的,R2选自C1‑4烷基、C3‑6环烷基、3

10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

10元杂芳基,所述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R6选自卤素、C1‑4烷基、

OR
10


S(O)2R
10


C(O)NR
11
(R
12
)、

C(O)R
13
和3

6元杂环基;R
10
选自H和C1‑4烷基;R
11
选自H和C1‑4烷基;R
12
选自H和C1‑4烷基;R
13
选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羟基取代的C1‑4烷基、3

6元杂环基和C3‑
10
环烷基;优选的,R2选自C1‑4烷基、C3‑6环烷基、3

6元单杂环基、7

10元双杂环基、苯基和吡啶基,所述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苯基和吡啶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婷任云刘金明陈杨刘叶田强宋宏梅葛均友王晶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