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58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步骤为:首先,采用模糊c聚类将需求侧的典型日负荷数据划分为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电网系统中资源调度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将推动能源动力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而微电网具有灵活运行的特点,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系统的污染。随着微电网的发展,需求侧负荷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热点被广泛关注,而柔性负荷是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
[0003]文献[王珂,姚建国,姚良忠,等.电力柔性负荷调度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38(20):127

135.]文献[黄凯婷.考虑柔性负荷的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D].燕山大学.]将柔性负荷分为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和居民家用负荷3类,建立了“源





荷”相协调的含多类型柔性负荷的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文献[邵志芳,赵强,张玉琼.独立型微电网源荷协调配置优化[J].电网技术,2021,45(10):1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一:采用模糊c聚类将需求侧的典型日负荷数据划分为峰



谷三个时段;步骤二:构建柔性负荷模型和储能装置模型,并基于柔性负荷模型计算用户补偿成本;步骤三:根据储能装置模型、用户补偿成本、峰



谷三个时段的电价以及碳排放构建微电网优化模型;步骤四:通过多源协调优化出力策略和云模型评估方法对微电网优化模型进行交叉迭代,求出综合成本最小的最优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实现方法为:给定负荷样本为x
j
,j=1,2,...,n,x
j
可分为c类,分类后的聚类中心向量为L={l1,l2,...,l
c
};各负荷样本到聚类中心的程度称为隶属度,用u
ij
∈[0,1]表示x
j
是第i类的隶属度,i=1,2,

,c,根据欧式距离定义其目标函数;具体公式为:,c,根据欧式距离定义其目标函数;具体公式为:,c,根据欧式距离定义其目标函数;具体公式为:式中,m来表示模糊系数,d
ij
=||x
j

l
i
||表示样本x
j
到聚类中心l
i
的距离,J(U,L)表示基于欧式距离定义C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最小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负荷模型中的柔性负荷包括可平移负荷、可转移负荷和可削减负荷;可平移负荷:可平移负荷F
shift
每次调度时段单位为1h,其参与调度前的功率分布向量为:式中,t
s
为起始时段,t
d
为持续时间,Q
shift
为用电功率;可平移时段区间为[t
sh

,t
sh+
],用μ来表示F
shift
在某一时段的平移状态,μ=1表示负荷F
shift
从τ时段开始平移;μ=0表示负荷F
shift
不平移,则起始时段的集合T
shift
为:T
shift
=[t
sh

,t
sh+

t
d
+1]∪{t
s
};若τ=t
s
,则负荷未改变;若τ∈[t
sh

,t
sh+

t
d
+1]且则从起始时段t
s
平移到起始时段为τ的负荷F
shift
的功率分布向量为:计算可平移负荷用户补偿费用C
shift
:式中,为用电功率值之和,为可平移负荷对应的单位用户补偿;
可转移负荷:用变量μ
i,t
表示可转移负荷在时段[t
tr

,t
tr+
]的运行状态,μ
i,t
=1表示负荷Q
trains
从τ时段开始转移;μ
i,t
=0表示负荷Q
trains
不转移;转移后用户侧补偿费用C
trains
为:其中,表示可转移负荷对应的单位用户补偿;可削减负荷:变量u
i,t
表示可削减负荷的削减状态,若u
i,t
=1则表示在时段t被削减,此时时段t的功率为:其中,为调度前可削减负荷再时段t的用电功率;γ
i
为可削减负荷系数,当γ
i
=1表示完全被削减;调用后的用户补偿费用C
cut
为:其中,为削减后与削减前的差值,为可削减负荷对应的单位用户补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模型为:S
oc
(t+1)=(1

a)S
oc
(t)

β
ES
P
ES
(t)

t/E
ES,rated
;式中:S
OC
(t+1)为t+1时段荷电状态,S
OC
(t)为t时段荷电状态,E
ES,rated
为蓄电池容量,P
ES
(t)为蓄电池充放电功率,P
ES
(t)>0为放电,P
ES
(t)<0为充电,a为自放电率,β
ES
为充放电效率:且β
ES,c
为蓄电池充电效率,β
ES,d
为蓄电池放电效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柔性负荷低碳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优化模型为:min C=C
sy
+C
dc
;式中,C为总成本,C
sy
为系统基本出力维护成本,C
dc
为碳成本;C
sy
=C
net
+C
f
+C
ppv
+C
fc
+C
de
+C
gat
+C
shift
+C
trains
+C
cut
;;;;;
式中:C
net
为电网交互成本,C
f
为风电机组运行成本,C
ppv
为光伏机组运行成本,C
fc
,C
de
为系统备用机组成本,C
gat
为碳捕集机组成本,f
net
为电网交互系数,f
f
为风力机组成本系数,f
ppv
为光伏发电机组成本系数,f
f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胜王昊洋董燕谢晓峰苗阳刘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