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明男专利>正文

电热卷发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54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卷发筒,包括筒状的外管层和中空贯通的筒状内管,在外管层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外管在内管上有温控室,温控室内装有温控元件,电热层和温控元件通过接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开口,温控室同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内管内腔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管与外管层为注塑而成,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开口,中间没有隔层,缩短了温控元件同电热层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温控的灵敏度。同时,内管内腔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两端没有堵盖,减轻了电热卷发筒的重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巻发筒本技术涉及巻发烫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在烫发器具上 具有筒状内外管的电热巻发筒。所以这种电热巻发筒重量较重,对于燙发的客户来说,有烫发时 头上要承担几十个电热巻发筒的重量,.每个巻发筒略为增加一些重量 对客户都是很大的负担。同时这种电热巻发筒的两端使用堵盖来对巻 发筒中的电热元件进行封堵,由于堵盖较薄,在电热巻发筒的工作高 温下变形,造成密封失效,电热巻发筒在清洗时清洗液渗入巻发筒内 部会使电热元件损坏产生故障。电热巻发筒(巻发杠子)是烫发行业最常用的器件,现有的电热巻 发筒包括筒状的外管和套在外管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外管和内管之 间有电热层。这种电热层可以是涂敷在内管外壁上的电热膜,缠绕在 内管外壁上的发热线层或介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金属发热膜。为了在 烫发时巻发筒能保持恒温或限止电热巻发筒的最大电流,在电热巻发 筒中需要安装热敏电阻和/或温度控制器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通常安 装在中空的内管内部的空腔中,温控元件不仅同电热层距离远,中间还要隔着内管,温控灵敏度较低。为了防水,内管的两端需要设置密 闭的堵盖,对内管中的温控元件进行封堵,增加了电热巻发筒的重量。 由于这种电热巻发筒重量较重,对于烫发的客户来说,有烫发时头上 要承担几十个电热巻发筒的重量,每个巻发筒略为增加一些重量对客 户都是很大的负担。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控灵敏度较高,重量 较轻的电热巻发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 热巻发筒,包括筒状的外管和套在外管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外管和 内管之间有电热层,外管在内管上有温控室,温控室内装有温控元件, 电热层和温控元件通过接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 热层的方向开口,温控室同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内管内腔的两端均 与外部连通。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温控室位于内管的一端。 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内管的两端同外管内孔之间密封。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电热层为金属发热膜,所述的金属发热膜巻成圓筒状,附于外管的内壁;所述的温控元件在金属 发热膜巻成的圆筒内并贴近金属发热膜的内壁。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电热层为缠绕在内管外壁上的发热线层,在所述的温控室朝向电热层的方向的开口部位,发热线 层同温控元件用耐热绝桑彖膜隔开。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温控元件是热敏电阻和/或温 度控制器。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在内管一端内壁上有2至4个触头, 所述触头与电热层和温控元件电连接,且从内管的内壁上露出。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包括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端部有电源 接头,所述的电源接头包括夹子和触头体,所述的触头体朝向夹子的 一面也有触头,当触头体插入内管时,触头体上的触头与内管中的触 头分别电连接;所述的夹子夹在外管的外壁,固定电源接头。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接头为同轴三极或二极接头, 所述的同轴三极或二极接头注塑在端子座上,所述的端子座封堵在内 管端部温控室向外的开口中,同轴三极或二极接头向外伸出,接头的 接线柱伸入温控室内,与电热层和温控元件电连接。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外管所述的接头为三针或二针接头,所 述的三针或二针接头注塑在端子座上,所述的端子座封堵在内管端部 温控室向外的开口中,接头的触针向外伸出,接头的接线柱伸入温控 室内,与电热层和温控元件电连接。本技术在内管上设置温控室,在温控室内装置控制电热层温 度的温控元件,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开口,中间没有隔层,缩 短了温控元件同电热层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温控的灵敏度。同时, 内管内腔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两端没有堵盖,减轻了电热巻发筒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内管部分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2的剖面图。 图5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剖面图。在附图说明图1至图3所示的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中,包括筒状 中空的外管1、套在外管内孔中筒状中空的内管2和位于中空外管1 与内管2之间的电热层金属发热膜3。内管2的两端同外管1的内孔之 间通过注塑形成密封。金属发热膜3巻成圓筒状,附于外管1的内壁。 内管2的一端设置有温控室2a。温控室2a内装有温控元件热敏电阻4 和温度控制器5,热敏电阻4和温度控制器5被包在金属发热膜3巻成 的圓筒内并贴近金属发热膜3的内壁。金属发热膜3、热敏电阻4和温 度控制器5通过接头与外部电源连接,其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温控 室2a在朝向金属发热膜3的方向开口,温控室2a同内管2的内腔完 全隔离,内管2内腔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本实施例所用的接头为TRS同轴三极接头6a, TRS同轴三极接头 通过注塑安装在端子座6上,端子座6封堵在内管2端部温控室2a向 外的开口中,TRS同轴三才及接头6a向外伸出,1更于连接电源。TRS同 轴三极接头6a的接线柱6b伸入温控室2a内,通过导线与金属发热膜 3、热敏电阻4和温度控制器5电连接。端子座6的塑料体上有2个导 线槽6c,便于导线穿过与接线柱6b连接。端子座6与温控室2a内腔 结合的周边有一圈凹槽6d,温控室2a内腔有一圏突起2b,两者相互 配合,以提高端子座6与温控室2a内腔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2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筒状的 外管1和套在外管内孔中筒状的内管2。本实施例中的电热层是用金属 电阻丝以螺旋线的方式缠绕在内管2外壁上的发热线层13。在内管2 一端的管壁上有温控室2a,温控室2a同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温控室 2a在朝向发热线层13的方向上开口,温控室2a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 度的热敏电阻4和温度控制器5,热敏电阻4和温度控制器5为上下布 置。发热线层13同温控元件之间用耐热绝缘膜10隔开,两者之间的 电气绝缘更加可靠。耐热绝缘膜10可以使用诸如聚酰亚胺绝缘薄膜等 绝缘材料。本实施例的温控室2a端头的开口用一个三针接头8 (如不用 热敏电阻时也可釆用2针接头)的端子座7封闭,三针接头8注塑在 端子座7上,因而是密封的。发热线层13和温控元件通过导线连接到 端子座7内部的接线柱上,端子座7上的三针接头8连接外部电源和 控制器。筒状的外管1和内管2在装配好后,采用电热模具进行二次 成型.端子座7同内管2融合,成为内管的一部分,内管的两端同外8管1的内孔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以保证电热巻发筒使用时的电气安全。另外,外管1的外周包有一圏感温变色胶圏9,感温变色胶圈9用感温 变色硅胶制成,当电热巻发筒达到90。 C时,感温变色胶圏7由兰(或 红)色转变成白色,方便l喿作者感知电热巻发筒温度的变化。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3的结构如图5所示,电热巻发筒 的在内管2 —端的内壁上有3个按直线排列的金属触头11, 3个触头 11的内端与电热层和温控元件电连接,其外端从内管的内壁上露出, 露出端为凹坑。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线12的端部是电源接头,电源接头 包括夹子15和触头体14,触头体14在朝向夹子12的一面有3个突出 的金属触头14a,当触头体14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卷发筒,包括筒状的外管和套在外管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外管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其特征在于,在内管上有温控室,温控室内装有温控元件,电热层和温控元件通过接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开口,温控室同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内管内腔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新国蔡明男
申请(专利权)人:蔡明男肖新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