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政专利>正文

电热卷发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7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卷发筒,包括筒状的卷发芯和套在卷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卷发芯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电热层有导电体穿过卷发芯和/或内管同外部电源连接,在内管的管壁上有温控室,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有开口,温控室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热惯性较小,升温较快,重量较轻,而且温控灵敏度较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巻发筒电热巻发筒(巻发杠子)是烫发行业最常用的器件,为了在烫发时 巻发筒能保持恒温,在电热巻发筒中需要安装温控元件。传统的电热巻发筒利用PTC发热电阻作为巻发筒的发热元件,PTC发热电阻和温控 元件都放置在中空的巻发筒内。但是利用PTC发热电阻作为发热元件 的电热巻发筒热惯性大,升温慢,而且整体重量较重,正在被逐渐淘 汰。取而代之的新型电热巻发筒有筒状的巻发芯和套在巻发芯内孔中 筒状的内管,在巻发芯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这种新型电热巻发筒, 热惯性较小,升温较快,而且重量较轻。但是,这种新型电热巻发筒 只能将温控元件安装在中空的内管内部的空腔中,温控元件不仅同电 热层距离远,中间还要隔着内管,温控灵敏度较低。同时,由于发热 元件发热不够均匀,电热巻发筒会出现整体温度不够均匀,巻发筒各部 位温差较大,影响巻发成型效果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热惯性较小,升温 较快,重量较轻,而且温控灵敏度较高的电热巻发筒。本技术进一 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温度均匀, 各部位温差小,巻发成型效果好的电热巻发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 热巻发筒,包括筒状的巻发芯和套在巻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巻 发芯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电热层有导电体穿过巻发芯和/或内管同外 部电源连接,在内管的管壁上有温控室,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 的方向有开口 ,温控室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控元件。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的电热层可以是缠绕在内管外壁上 的发热线层。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的内管外壁上可以有螺旋沟槽,所 述的发热线缠绕在所述的螺旋沟槽中。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的温控室可以位于内管的一端且同 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在所述的温控室的开口部位,发热线层 同温控元件用耐热绝》彖膜隔开。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内管的两端同巻发芯内孔之间最好 有密封结构,所述的导电体同穿过的巻发芯和/或内管之间形成密封。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的温控元件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和/ 或温控开关。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所述的内管可以是两端封闭,在封闭内 管的内腔中可以填充有轻质耐温材料。所述的轻质耐温材料可以是颗 粒状的蛭石或珍珠岩。以上所述的电热巻发筒,最好在巻发芯的外周包有一圈感温变色 胶圈。本技术在筒状的巻发芯和套在巻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之间 在结构上相互支承,在外力作用下不易损坏,两者都可以做得很薄, 整体重量较轻。巻发芯和内管之间采用层状电热元件,层状电热元件同PTC发热电阻相比,发热面积大,发热效果好,热惯性较小,升温 较快,而且重量较轻。同巻发芯的内壁之间可以做到间隙很小,甚至 直接接触,不再需要另外的金属传热元件。所以本技术比传统的 电热巻发筒在重量上可以降低。同时,在内管的管壁上有温控室,温 控室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控元件,控温元件同电热层的距离非 常近,温控灵敏度很高。本技术如进一步将内管封闭,并在内管的内腔中填充有轻质 耐温材料。就可以实现电热巻发筒整体温度均匀,各部位温差小,巻发 成型效果好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零部件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向^L图。图4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2的零部件分解图。 图5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2的局部剖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3的剖面图。 图7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4的剖面图。 图8是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筒状的巻发芯1和套在巻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2,在巻发芯1和内管 2之间有电热层,本实施例中的电热层是用金属电阻丝缠绕在内管2 外壁上的发热线层3。在内管2—端的管壁上有温控室2a,温控室2a 同内管的内腔完全隔离,在朝向发热线层3的方向上有一个开口,温 控室2a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和温控开关5,温度传 感器4和温控开关5为上下布置。本实施例的温控室2a的端头用一个 3电极(如不用温度传感器时也可采用2极)插座6封闭,电极同插座本 体之间是热成型而密封的。发热线层3和温控元件通过导线连接插座6 上的电极内端,插座6上的电极外端连接外部电源和控制器。本实施例在装配好后,采用电热模具进行二次成型,插座6同内 管2融合,成为内管的一部分,内管的两端同巻发芯1的内孔之间形 成密封结构,以保证电热巻发筒使用时的电气安全。另外,巻发芯1 的外周包有一圈感温变色胶圈7,感温变色胶圏7用感温变色硅胶制 成,当电热巻发筒达到90° C时,感温变色胶圏7由兰(或红)色转变 成白色,方便:澡作者感知电热巻发筒温度的变化。本技术温控室 的作用在于使温控元件贴近发热层,以提高温控的灵敏度,故温控室 下部是否同内管的内腔连通不会影响本技术的效果。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2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其基 本结构同实施例l,不同之处在于,内管2外壁上有螺旋沟槽,发热线 以螺旋状缠绕螺旋沟槽中以保持一定的间距,线间不易短路。温控室 2a较长,温度传感器4和温控开关5 —字排开,感温效果更好,灵敏 度更高。釆用立体声插头形式的插头9,更便于连接电源。图6所示的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3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 1,其改进在于,内管2的两端封闭,在封闭的内管2的内腔中填充有 轻质耐温材料8。轻质耐温材料8可以是颗粒状的蛭石或珍珠岩。本实 施例填充有轻质耐温材料的特点是,电热巻发筒发热更加均匀,保温 时间长。图7所示的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4的特点是,温控室2a 在内筒2的中段,在温控室向上开口部位,发热线层同温控元件之间 用耐热绝缘膜10隔开,两者之间的电气绝缘更加可靠。耐热绝缘膜IO 可以使用诸如聚酰亚胺绝缘薄膜等绝缘材料。以上各实施例电热层虽然是以发热线层为例,实际中完全可以采 用不同的电热层,如还可以采用金属发热膜作为电热层。本技术电热巻发筒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如图8所示.除作为负 载的电热层外,电热巻发芯中还包括温控开关5,温控开关5同作为负 载的电热层串联,通过插座6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以限止电热巻 发筒的极限工作温度。还包括1个作为温度传感器的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4(NTC),热壽丈电阻4用以感知电热层的温度,通过插座6接在电 源负极和温度控制器之间,使电热巻发筒的工作温度可以得到调控。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开关5也可采用温度保险丝代替。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卷发筒,包括筒状的卷发芯和套在卷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卷发芯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电热层有导电体穿过卷发芯和/或内管同外部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内管的管壁上有温控室,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有开口,温控室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控元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层为 缠绕在内管外壁上的发热线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巻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外壁 上有螺旋沟槽,所述的发热线缠绕在所述的螺旋沟槽中。4. 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卷发筒,包括筒状的卷发芯和套在卷发芯内孔中筒状的内管,在卷发芯和内管之间有电热层,电热层有导电体穿过卷发芯和/或内管同外部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内管的管壁上有温控室,所述的温控室在朝向电热层的方向有开口,温控室内装有控制电热层温度的温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政肖新国
申请(专利权)人:崔政肖新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