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光模块的物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07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光模块的物镜组件,该物镜组件具有第一透镜、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物镜组件具有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一起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两个半壳中。保持在两个半壳中。保持在两个半壳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光模块的物镜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光模块的物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这种物镜组件从DE102014216127A1中已知。已知的物镜组件具有第一透镜、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两个半壳各自具有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设置成包围第一透镜的边缘。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轴,该第一光轴在半壳的内部中在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之间伸展。
[0003]已知的物镜组件具有单个投影透镜作为物镜。部段在已知的物镜组件中表示物镜组件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的端部。在已知的物镜组件的第二端部处布置有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高分辨率的光模块的物镜组件,该物镜组件具有多个透镜,该多个透镜相对于彼此精确地且以高的温度稳定性定位并固定。物镜组件的特征应在于构件数量少,公差链小、以及安装简单。此外,不需要用于避免太阳负荷(Sunload)和散射光的附加件。术语“太阳负荷”是指在由光模块的光学部件的聚焦作用引起的不利情况下会导致光模块中的局部不期望的或甚至危害构件的高温的太阳辐射作用。透镜内有各种原因导致散射光并进而影响光分布,例如在部分远光时散射光到达应为暗的光分布区域。散射光的一个可能来源是透镜边缘,在这些透镜边缘处,实际表面通常比在透镜中部中更强地偏离目标表面。
[0005]该目的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总和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与开头提到的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物镜组件具有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具有与第一光轴重合的光轴;第二部段设置成包围第二透镜的边缘;第一半壳具有两个第一抵靠表面,并且第二半壳具有两个第二抵靠表面,其中,抵靠表面各自从第一部段连续地延伸到第二部段,从而在每种情况下第一抵靠表面中的一个从第一部段到第二部段连续地抵靠第二抵靠表面中的一个;以及两个半壳在组装状态下产生管,该管在其第一部段处由透镜封闭,并且该管包围光轴的在两个透镜之间伸展的部分。
[0006]通过在物镜组件中使用第二透镜,可以改进将内部光分布通过物镜组件成像为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外部光分布的清晰度。由此,高分辨率的内部光分布,例如可利用微发光二极管或微镜芯片(DMD,digital mirror device(数字镜装置))产生的内部光分布,也可以在保持其分辨率的情况下成像为可由光模块或机动车辆前照灯发射的光的外部光分布。
[0007]由于第二部段设置成包围第二透镜的边缘,因而第二透镜可以精确地定位并牢固地保持在光模块中。由于第一半壳具有两个第一抵靠表面,并且第二半壳具有两个第二抵靠表面,其中,抵靠表面各自从第一部段连续地延伸到第二部段,从而在每种情况下第一抵靠表面中的一个从第一部段到第二部段连续地抵靠第二抵靠表面中的一个,因而产生两个
透镜相对于彼此的精确保持。由于两个半壳在组装状态下产生管,该管在其第一部段处由透镜封闭,并且该管包围光轴的在两个透镜之间伸展的部分,因而在物镜组件的内部中传播的有用光的光束路径不会因太阳光的外部作用影响或因内部散射光而受损。
[0008]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第一部段设置成如此包围第一透镜的边缘,使得第一透镜的位置沿其光轴的两个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由此,第一透镜以少的安装费用、少量的构件和小的公差保持在物镜组件中。
[0009]还优选的是,第二部段设置成如此包围第二透镜的边缘,使得第二透镜的位置沿其光轴的两个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由此,第二透镜以少的安装费用、少量的构件和小的公差保持在物镜组件中。
[0010]还优选的是,两个半壳彼此抵靠所利用的抵靠表面位于一平面中,光轴也在该平面中伸展。光轴通常在一平面中伸展,第一透镜的直径和第二透镜的直径也位于该平面中。透镜可以由此在安装物镜组件时无应力地嵌入到两个半壳中的一个中。
[0011]另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两个半壳相对于彼此的布置由彼此接合的形状配合结构限定,这些形状配合结构布置在抵靠表面中并从抵靠表面中突出和/或是例如盲孔之类的凹陷部。由此,半壳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以及因此还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相对于彼此的位置被精确地确定,这对于由物镜组件介导的光学成像的质量是有利的。
[0012]还优选的是,两个半壳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和沿圆周方向布置的保持弹簧,这些保持弹簧在弹性变形状态下接合在突出部后方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沿半壳的垂直于光轴的圆周方向作用的并将彼此抵靠的抵靠表面彼此压靠的夹紧力。由此,实现了物镜组件的简单预安装。然后,具有插入的透镜的物镜组件可以在光模块的进一步组装时容易地整体处理。在后续的操作中,弹性张力引起良好的抗振动性,因为张力一方面允许两个半壳彼此相对的小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通过间隙补偿恢复力确保半壳和透镜的稳定连接,即使在振动的作用下也是如此。
[0013]还优选的是,至少第一透镜在垂直于其光轴的表面中具有圆形横截面。
[0014]另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光模块具有物镜载体,该物镜载体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物镜载体沿轴向方向以形状配合和径向力配合的方式包围第一端部。
[0015]还优选的是,半壳由液晶聚合物组成。液晶聚合物具有的优点是,即使在大的温度波动(例如

20℃至100℃)下也具有高的形状稳定性。半壳的低的热膨胀和高的形状稳定性产生透镜在物镜组件中的稳定位置。这尤其与产生高分辨率的内部光分布相结合是有利的。透镜位置的温度越稳定,由物镜组件的温度变化引起的外部光分布的失真就越小,该外部光分布通过借助物镜组件对内部光分布进行成像而产生。
[0016]还优选的是,半壳具有内壁,这些内壁设置有防散射光结构。
[0017]另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防散射光结构形成到内壁中。
[0018]另外的优点从以下描述、附图和从属权利要求中产生。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上面提到的特征以及下面仍然要说明的特征不仅可以以相应给定的组合使用,而且可以以其他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001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在这里,附图分别以示意图形式示出: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实施例;
[0022]图2示出了第一半壳的实施例;
[0023]图3示出了第二半壳的实施例;以及
[0024]图4示出了图2和图3的物体处于组装成物镜组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详细地,图1示出了具有壳体12的机动车辆前照灯10,该壳体12的光出射开口由透明盖板14覆盖。在壳体12的内部中布置有机动车辆前照灯10的光模块16。光模块16具有光源18和物镜组件20。z方向是光模块的主发射方向。x方向在机动车辆前照灯按预期使用时是垂直的。y方向在机动车辆前照灯按预期使用时是水平的。
[0026]光源18设置成产生内部光分布。光源18例如由单独和/或成组可控制的微发光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10)的光模块(12)的物镜组件(20),所述物镜组件(20)具有第一透镜(24)、第一半壳(26)和第二半壳(28),其中,所述两个半壳(26,28)各自具有第一部段(26.1,28.1)和第二部段(26.2,28.2),所述第一部段(26.1,28.1)设置成包围所述第一透镜(24)的边缘(24.1),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透镜(24.1)具有第一光轴(24.2),所述第一光轴(24.2)在所述半壳(26,28)的内部中在第一部段(26.1,28.1)和第二部段(26.2,28.2)之间伸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组件(20)具有第二透镜(30),所述第二透镜(30)具有与所述第一光轴(24.1)重合的光轴;所述第二部段(26.2,28.2)设置成包围所述第二透镜(30)的边缘(30.1);所述第一半壳(26)具有两个第一抵靠表面(26.3,26.4),并且所述第二半壳(28)具有两个第二抵靠表面(28.3,28.4),其中,所述抵靠表面各自从所述第一部段(26.1,28.1)连续地延伸到所述第二部段(26.2,28.2),从而在每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抵靠表面(26.3,26.4)中的一个从所述第一部段(26.1,28.1)到所述第二部段(26.2,28.2)连续地抵靠所述第二抵靠表面(28.3,28.4)中的一个;以及所述两个半壳(26,28)在组装状态下产生管,所述管在其第一部段(26.1,28.1)处由透镜(24)封闭,并且所述管包围所述光轴(24.1)的在所述两个透镜(24,30)之间伸展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段(26.1,28.1)设置成如此包围所述第一透镜(24)的边缘,使得所述第一透镜(24)的位置沿其光轴(24.1)的两个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尔德马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汽车照明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