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双密封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发泡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液压双密封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发泡平台,涉及保温管制造
,尤其涉及适用于大管径的聚氨酯保温管发泡灌注平台的双密封结构及其悬挑和抱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平台采用单封头装置,该装置为单密封结构,该结构存在密封不严密的缺陷,钢管与封头之间漏料,会导致端部发泡密度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所生产的产品经常不合格。此外,现有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平台没有悬挑机构,所有钢管举升重量都作用在封头上,事实上造成了封头无法处于与工作管同心位置,导致偏泡等问题发生。现有的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平台抱夹动力输出装置采用电机直连结构,一方面无法满足超大管径聚氨酯发泡抱夹动力需求,扭矩过大会造成传动轴断裂,电机无保护装置可能会导致单机烧毁故障。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液压双密封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发泡平台,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现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双密封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发泡平台,包括:平台架体(1)、抱夹装置;所述的平台架体(1)的中部设置有两套抱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双密封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发泡平台还包括:双重密封结构和悬挑结构所述的悬挑结构用于将聚氨酯保温管内钢管挑起;所述的双重密封结构用于将聚氨酯保温管端头进行封堵,防止灌注发泡材料时由端头泄漏;所述的双重密封结构为两套,对称设置于平台架体(1)两端的导轨(2)上,包括:主密封顶紧车(3)、主油缸(4)、辅助油缸(5)、主密封钢圈(6)和辅助密封顶紧车(7);主密封顶紧车(3)通过导轮(8)装于平台架体(1)端部导轨(2)上,其后端与装于平台架体(1)端部立架(9)上的主油缸(4)的缸杆端部铰接,并在主油缸(4)的作用下沿导轨(2)前进/后退;主密封钢圈(6)通过螺栓装于主密封顶紧车(3)的前端;辅助密封顶紧车(7)通过车轮(10)装于主密封顶紧车上的轨道(11)上,其后端与装于平台架体(1)端部立架(9)上的辅助油缸(5)的缸杆端部铰接,并在辅助油缸(5)的作用下沿轨道(11)前进/后退;辅助密封顶紧车(7)的前端固定装有米子架(12);辅助密封钢圈(13)装于米子架(12)上,辅助密封钢圈(13)的前端面上装配有密封胶圈(14);辅助密封钢圈(13)与主密封钢圈(6)配合对大管径聚氨酯发泡灌注实施双重密封;所述的悬挑结构为两套,分别设置于两套双重密封结构的主密封顶紧车(3)的内侧,包括:悬挑油缸(15)和悬挑杆(16);悬挑油缸(15)的缸体垂直固定装于主密封顶紧车(3)上,其缸杆顶端与悬挑杆(16)的中部铰接;悬挑杆(16)的尾端与主密封顶紧车(3)的后壁铰接;悬挑杆(16)的前端由米字架(12)中穿过,其端部设置有悬挑滑轮(17);所述的抱夹装置包括:上部架(21)、下部架(31)和开闭气缸(32);上部架(21)和下部架(31)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结构,合并后成为一个整体,下部架(31)固定于平台架体(1)上,上部架(21)的一端与下部架(31)的一端铰接相连;开闭气缸(32)固铰接装于铰接端一侧的地面基础上,其缸杆前端与上部架(21)相连接,缸杆的伸缩,带动上部架(21)的开闭;每套抱夹装置上各设置有一套传动结构,两套传动机构与装于平台架体(1)底部的动力装置两端的输出端相连接;每套传动机构均包括:短传动结构和长传动结构;短传动结构与抱夹装置的下部架开口段(18)上装配的各个抱紧升降机构(19)的输入端相连接,短传动结构的底部输入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将动力传送给与之相连接的抱紧升降机构(19),负责抱紧升降机构(19)的驱动:长传动结构与抱夹装置的下部架铰接段(20)和上部架(21)上装配的各个抱紧升降机构(1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树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