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带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中的天线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带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设计能够满足当前无线通信系统持续发展的天线设备。宽带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关键器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0003]在宽带天线的诸多设计中,多模宽带天线倍受人们的关注。通过引入一个或者多个工作模式,并调整各个工作模式的谐振频率间距,来达到拓展带宽的目的。国内外现有的多模谐振天线技术大多采用多个谐振单元或者层叠多个贴片方法。它们的共同缺点天线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0004]为满足天线小型化的同时,实现宽频带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将传统偶极子进行弯折形成L形折叠偶极子,并与矩形环贴片耦合的多模谐振复合天线。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基于L形折叠偶极子和矩形环贴片的多模全向宽带天线,具有工作带宽宽,结构简单,易集成,成本低、可靠性好、工艺易实现的特点。其频率覆盖Wi
‑
Fi,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折叠偶极子(1)、矩形环(2)、U形枝节(3)、介质基板(4)、SMA接头(5)和馈线(6),所述L形折叠偶极子(1)、矩形环(2)、U形枝节(3)和SMA接头(5)均位于介质基板(4)的下表面,所述馈线(6)位于介质基板(4)的上表面,在所述介质基板(4)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第一金属化通孔(7)和第二金属化通孔(8),所述第一金属化通孔(7)和第二金属化通孔(8)以介质基板(4)的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分布,所述SMA接头(5)的外导体与L形折叠偶极子(1)的右臂相连接,所述SMA接头(5)的内导体穿过L形折叠偶极子(1)的右臂和第一金属化通孔(7)与馈线(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馈线(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金属化通孔(8)与L形折叠偶极子(1)的左臂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折叠偶极子(1)由左臂和右臂组成,所述左臂和右臂的结构相同,均由水平贴片和竖直贴片组成,所述左臂和右臂以介质基板(4)的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折叠偶极子(1)的左臂和右臂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3mm,所述左臂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为16.1mm,在竖直方向的宽度为16mm,且所述水平贴片的截面宽度为4.5mm,所述竖直贴片的截面宽度为3.95mm,所述竖直贴片下端距离矩形环(2)的垂直间距为0.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全向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彦峰,高慧慧,韩国瑞,袁浩,张文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