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9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包括主立柱,主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嵌立柱,主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装饰挡板;相邻内嵌立柱之间设置有十字座,十字座固定连接有玻璃面板,十字座包括十字底座,十字底座固定连接有十字板,十字板远离十字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压板。解决了传统的大跨度幕墙存在焊缝外露、安装不便以及立面效果的通透性不佳的问题,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通过设置主立柱和内嵌立柱,结合十字座,保证结构强度,使室内外均无焊缝外露,提高安装效率,并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并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并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幕墙
,尤其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开始追求大跨度、大空间、高通透性;大跨度幕墙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结构龙骨,常规大跨度钢结构系统钢结构室内可视截面大,钢柱若采用常规钢板焊接工艺则室内焊缝可见,影响室内效果;采用常规钢时,压板用螺钉连接,需要预先开设螺纹孔、并在现场对孔,为加工、安装均带来不便;常规钢结构系统需设置钢横梁,来承担玻璃面板的自重,不仅会影响立面效果的通透性,还会增加成本。
[0003]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大跨度幕墙结构”,其公开号为CN208701974U,一种大跨度幕墙结构,具有前立柱和后立柱,相邻的前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接,玻璃面板安装在前立柱和横梁上的底座上,前立柱和后立柱通过连接板连接。本技术可安装在建筑物的较高楼层之间,将后立柱和前立柱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但是公开号为CN208701974U的中国专利结构简单,且并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大跨度幕墙存在焊缝外露、安装不便以及立面效果的通透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通过设置主立柱和内嵌立柱,结合十字座,保证结构强度,使室内外均无焊缝外露,提高安装效率,并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包括主立柱,所述主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嵌立柱,所述主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装饰挡板;相邻所述内嵌立柱之间设置有十字座,所述十字座固定连接有玻璃面板,所述十字座包括十字底座,所述十字底座固定连接有十字板,所述十字板远离所述十字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压板。
[0006]本专利技术中,大跨度无梁幕墙主要包括主立柱、内嵌立柱和十字座,对于主立柱,和内嵌立柱组合并进行应用,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消除焊缝外露的现象,节省钢柱预先开设螺纹孔以及现场对孔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安装效率;此外,在玻璃面板的十字缝位置安装有十字座,通过十字座来进行承重,可节省横梁,节省成本,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主立柱包括平行设置的延展部,相邻所述延展部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延展部围成有主立柱凹槽,所述延展部位于主立柱凹槽内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承接部平行的主立柱沉头孔。
[0008]本专利技术中,对于主立柱的内部结构,延展部为两个长边,承接部与延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延展部和承接部形成有三块区域,除一个封闭区域外,形成有两个主立柱凹槽,在两个主立柱凹槽区域,设置有主立柱沉头孔,主立柱沉头孔的轴向贯穿两层延展部;主立柱作为主体结构,能够与内嵌立柱和十字座进行良好的配合。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嵌立柱包括与所述主立柱凹槽相配合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置有与主立柱沉头孔相配合的第一圆孔,所述腔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栓槽,所述腔体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远离所述腔体的一端设置有T型槽。
[0010]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内嵌立柱,主要包括有腔体以及翼板在腔体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螺栓槽,第一螺栓槽用以穿入螺栓并固定住玻璃压板,此外,在腔体的前端,其两侧连接有翼板,两侧的翼板关于腔体对称,翼板搭接在主立柱的延展部上,并用于承托玻璃附框。
[0011]作为优选,所述十字底座包括连接头和与连接头固定的端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主立柱凹槽相配合。
[0012]本专利技术中,十字底座呈T型结构,对于连接头,其尺寸需要小于主立柱凹槽的尺寸。
[0013]作为优选,所述十字板包括用于承载玻璃面板的托板和用于加强托板强度的筋板,所述托板水平设置,所述筋板与所述托板垂直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托板和筋板两者垂直交错设置,在托板水平设置的基础上,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托板能够承载玻璃面板自重,筋板能够加强托板的强度,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0015]作为优选,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第三沉头孔,所述第三沉头孔与十字底座配合。
[0016]本专利技术中,压板上的第三沉头孔能够穿入螺栓并与十字底座进行固定。
[0017]作为优选,所述主立柱沉头孔包括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所述第一沉头孔与所述装饰挡板配合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所述第二沉头孔与所述第一圆孔配合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
[0018]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沉头孔和部分的第二沉头孔分别利用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具体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分别为第三螺栓和第一螺栓。
[001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第二沉头孔配合并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
[0020]本专利技术中,对于连接头上的第二圆孔,其能够与部分的第二沉头孔之间通过第三紧固件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三紧固件为第二螺栓。
[0021]作为优选,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三沉头孔配合并通过第四紧固件固定。
[0022]本专利技术中,具体的,端板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压板进行固定连接,螺栓穿入第三沉头孔以及螺纹孔进行配合。
[0023]作为优选,所述主立柱和所述内嵌立柱之间还设置有柔性垫块,所述十字座和所述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0024]本专利技术中,柔性垫块能够起到隔热以及降噪的作用,橡胶垫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通过主立柱与内嵌立柱的配合连接,提升了结构强度,并且消除焊缝外露的现象,装饰更加美观,节省钢柱预先开设螺纹孔以及现场对孔的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又设置有十字座,通过十字座来进行承重,节省横梁材料,节约成本,并且使立面效果更加通透。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关于A

A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关于B

B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关于C

C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主立柱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内嵌立柱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十字座的三视图;其中,1、主立柱1

1、延展部1

2、承接部1

3、第一沉头孔1

4、第二沉头孔2、内嵌立柱2

1、腔体2

2、第一螺栓槽2

3、翼板2

4、T型槽2

5、第一圆孔3、十字座3

1、十字底座3

11、连接头3

111、第二圆孔3

12、端板3

121、螺纹孔3

2、十字板3

21、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立柱(1),所述主立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嵌立柱(2),所述主立柱(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装饰挡板(11);相邻所述内嵌立柱(2)之间设置有十字座(3),所述十字座(3)固定连接有玻璃面板(7),所述十字座(3)包括十字底座(3

1),所述十字底座(3

1)固定连接有十字板(3

2),所述十字板(3

2)远离所述十字底座(3

1)的一端设置有压板(3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1)包括平行设置的延展部(1

1),相邻所述延展部(1

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承接部(1

2),所述承接部(1

2)与延展部(1

1)围成有主立柱凹槽,所述延展部(1

1)位于主立柱凹槽内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承接部(1

2)平行的主立柱沉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立柱(2)包括与所述主立柱凹槽相配合的腔体(2

1),所述腔体(2

1)的侧壁设置有与主立柱沉头孔相配合的第一圆孔(2

5),所述腔体(2

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栓槽(2

2),所述腔体(2

1)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翼板(2

3),所述翼板(2

3)远离所述腔体(2

1)的一端设置有T型槽(2

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无梁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底座(3

1)包括连接头(3

11)和与连接头(3

11)固定的端板(3

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雅杨杰平陈耀照沈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