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一网格单元。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光区。第一发光单元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中并位于透光区外。第一网格单元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中,其中第一网格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网格框,且第一网格框形成多个第一网格开口。透光区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与第一网格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中的至少一个重叠。中的至少一个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因能够满足使用者各式各样的需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在搭配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中,为了提升屏占比,已发展出于显示面板下方设置影像传感器,用以侦测影像。然而,当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时,存在着侦测到的影像质量不佳的问题,仍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一网格单元。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光区。第一发光单元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中并位于透光区外。第一网格单元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中,其中第一网格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网格框,且第一网格框形成多个第一网格开口。透光区在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与第一网格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重叠。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以及光传感器。光传感器设置于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下。
附图说明
[0005]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06]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沿着图1的截面线A
‑
A
’
以及截面线B
‑
B
’
的截面示意图。
[0007]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显示区域DR1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08]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显示区域DR1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09]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显示区域DR1与显示区域DR2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0]图6所示为显示面板沿着图5的截面线C
‑
C
’
的截面示意图。
[0011]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不同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2]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9所示为显示面板沿着图8的截面线D
‑
D
’
的截面示意图。
[0014]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不同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以及对应第
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网格单元以及桥接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以及对应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部分以及对应第二显示区域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应第一显示区域的不同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
‑
电子装置;10
‑
显示面板;12
‑
光传感器;14
‑
基板;14a
‑
上表面;16、16a、16b、16c、20、20a、20b、20c
‑
发光单元;18、22、44、48
‑
网格单元;18a、22a、44a、48a
‑
网格框;18a1、P1、P2、P3、P4、P6、P7、P8
‑
部分;18b、18b1、18b4、18b2、18b3、18b5、18c、18c1、18c2、22b、42b、44b、44c、46b、48b、50b、52b
‑
网格开口;24
‑
电路层;26
‑
驱动元件;28
‑
半导体层;28a
‑
半导体区块;30
‑
平坦层;32
‑
第一电极;34
‑
发光层;36
‑
第二电极;36a、36b
‑
导电区块;38
‑
密封层;40
‑
缓冲层;42、46、50、52
‑
桥接单元;42a、46a
‑
条状网格;42a1、42a2、42a3、P5
‑
格框;46a1
‑
第一层;46a2
‑
第二层;54、58、62、66、70、72
‑
透明感测电极;56、60、64、68
‑
桥接线;CL、CL1、CL2、CL3、CL4
‑
导电层;DR1
‑
第一显示区域;DR2
‑
第二显示区域;ES1、ES2、ES3、ES4
‑
电极串;G
‑
闸极;HD1、HD2
‑
水平方向;IN1、IN2、IN3、IN4、IN5、IN6、IN7
‑
绝缘层;LP1、LP2
‑
左侧部分;M1、M2
‑
金属层;OP1、OP2、OP3、OP4、42b1、42b2、OP5、OP6、OP7
‑
开口;PR
‑
周边区域;PX、PX1、PX2
‑
像素;R1、R2
‑
区域;RP1、RP2
‑
右侧部分;S1、S2
‑
侧边;SD1
‑
源(汲)极;SD2
‑
汲(源)极;SP
‑
条状部;TD
‑
俯视方向;TR
‑
透光区;V1、V2
‑
虚线;W1、W2、W3、W4、W5、W6
‑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且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文各附图为可能为简化的示意图,且其中的元件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的各元件的数量与尺寸仅为示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且本文并未意图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均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
…”
之意。
[0023]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所述要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要求元件与另一要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所述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要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要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一透光区;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并位于所述透光区外;以及多个第一网格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俯视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网格框,且所述第一网格框形成多个第一网格开口;其中所述透光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俯视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框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俯视方向上具有一轮廓,且所述轮廓的一部分为曲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框还形成多个第二网格开口,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网格开口中的一个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俯视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重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开口中的一个的宽度与所述多个第二网格开口中的一个的宽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1且小于或等于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网格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网格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元排列在不同的方向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网格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钻,李冠锋,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