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78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部件的实际工作温度、实际工作应力和实际工作时长,其中,目标部件为系统包括的多个设备中任一设备的任一部件;根据实际工作温度、实际工作应力和实际工作时长,计算目标部件的实时蠕变损伤;获取目标部件的设计工作应力和设计寿命;根据设计工作应力和设计寿命,确定目标部件的等效计算温度;根据实时蠕变损伤、设计工作应力和等效计算温度,计算目标部件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计算实时蠕变损伤和目标部件的等效超温时长,对等效超温时长的计算和展示,实现对系统超温工作情况的实时检测,提升工作的安全性。提升工作的安全性。提升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高温工作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工业领域在高温工作条件下进行作业的系统,经常需要监视器高温工作状态,防止因长时间超温幅度过大而导致的设备损坏。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超温工作情况主要通过人工定期巡检的方式对系统各部件超温情况进行检查,这样的方法存在对于工作状态良好的部件进行重复的巡检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严重超温的部件又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其工作状态异常的发生时间点,导致在巡检中发现严重超温时,该部件已经严重损毁无法使用,增加了设备更换的成本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文档记录式管理往往难以从大量数字中提取关键信息,无法清晰、直观地反应各工作部件的超温工作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通过对等效超温时长的计算和展示,实现对系统超温工作情况的实时检测,提升工作的安全性。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部件的实际工作温度、实际工作应力和实际工作时长,其中,所述目标部件为系统包括的多个设备中任一设备的任一部件;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温度、所述实际工作应力和所述实际工作时长,计算所述目标部件的实时蠕变损伤;获取所述目标部件的设计工作应力和设计寿命;根据所述设计工作应力和设计寿命,确定目标部件的等效计算温度;根据所述实时蠕变损伤、所述设计工作应力和所述等效计算温度,计算所述目标部件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温度、所述实际工作应力和所述实际工作时长,计算所述目标部件的实时蠕变损伤,包括: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温度和所述实际工作应力,计算所述目标部件的实时蠕变断裂小时数;根据所述实时蠕变断裂小时数和所述实际工作时长,计算所述目标部件的实时蠕变损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计工作应力和所述设计寿命,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等效计算温度,包括:根据所述设计工作应力和所述设计寿命,计算所述目标部件的允许工作温度;根据所述允许工作温度和所述目标部件的等效超温幅度,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等效计算温度,其中,所述等效超温幅度大于或者等于

100摄氏度且小于或者等于200摄氏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获取不到所述目标部件的参数,所述参数为实际工作温度、实际工作应力、实际工作时长中的至少之一;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参考部件的参数和权重,所述参考部件包括与所述目标部件相邻的所有部件,所述参考部件的权重根据该参考部件在所述目标部件的最小外接圆内的体积与所有参考部件在所述目标部件的最小外接圆内的体积之和的占比确定;根据所述参考部件的参数和权重,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所述目标部件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后,还包括: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劣化因子;其中,所述劣化因子包括磨损影响因子、疲劳影响因子和腐蚀影响因子;根据所述磨损影响因子、所述疲劳影响因子、所述腐蚀影响因子和所述等效超温时长,对所述目标设备的等效超温时长进行修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劣化因子,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磨损影响是否大于第一影响阈值;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磨损影响大于第一影响阈值,则确定磨损影响因子K1,其中,K1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10;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磨损影响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影响阈值,则确定所述磨损影响因子为1;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疲劳影响是否大于第二影响阈值;
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疲劳影响大于第二影响阈值,则确定疲劳影响因子K2,其中,K2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10;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疲劳影响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影响阈值,则确定所述疲劳影响因子为1;确定所述目标部件的受腐蚀影响是否大于第三影响阈值;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腐蚀影响大于第三影响阈值,则确定腐蚀影响因子K3,其中,K3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10;若所述目标部件的受腐蚀影响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影响阈值,则确定所述腐蚀影响因子为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彩色云图实时展示所述目标部件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并以预设时间间隔刷新所述彩色云图的状态;其中,所述彩色云图用于展示所述系统包括的所有设备的所有部件的等效超温时长,所述等效超温时长的不同取值区间对应不同的颜色,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或者等于60秒且小于或者等于1800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于在三维空间实时展示的目标部件和参考部件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的所述彩色云图,通过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的交互方法,展示不同视角和不同范围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分布情况。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于在三维空间实时展示的目标部件和参考部件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的所述彩色云图,通过单选、部分选择和全选的交互方法,展示所述目标部件和所述参考部件的等效超温时长分布情况。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目标部件和所述参考部件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划分的区域进行编码,确定所述目标部件和所述参考部件对应的编码数据;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异常数据剔除、存储、计算、加密、解密和传输操作,以保障对所述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的实时状态监控时所述目标部件对应的编码数据的安全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部件的实际工作温度、实际工作应力和实际工作时长,包括:通过传感器、手持式设备或部件出厂说明书中的数据获取所述目标部件的所述实际工作温度、所述实际工作应力和所述实际工作时长。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三维空间实时展示目标部件和参考部件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的所述彩色云图时,选取任一目标部件直接展示该目标部位的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等效超温时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目标部位的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变化趋势大于等效超温时长变化趋势预设值,则发出预警信息,并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第一高亮显示。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部位的基于等蠕变损伤分析的所述等效超温时长大于等效超温时长预设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第二高亮显示。1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勇杨凯镟邓志成李乐天谷朋泰郭荣方超孙猛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