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髓内钉,包括:主钉、头钉和锁定螺钉;所述主钉整体呈现前弓形态,包括顺次相连的主钉近端、主钉中部和主钉远端;所述头钉斜向穿过所述主钉的所述主钉近端,与所述主钉为交叉结构;所述锁定螺钉螺纹穿过所述主钉的主钉远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通过将材料布局在兴趣部位,减少装配,实现新颖、复杂的结构简单化,用于解决目前髋部骨折治疗内固定失效高发以及不能实现患者早期下地的问题。地的问题。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颈髓内钉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髋部骨折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头颈髓内钉。
技术介绍
[0002]髋部骨折后,由于患者不能活动,导致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急剧增高,再加上老年患者原有基础病的合并影响,最终30天死亡率在15%左右。而即使存活,仍有60%的患者不能恢复到伤前的活动状态,因此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0003]为了减少患者卧床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和早期下地是目前治疗的首选。髓内钉内固定方式由于具有中心性固定,微创,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是目前所有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手术方式,但现有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5%,其主要原因包括:(1)髓内钉现有内固定吊臂样结构,导致固定后髓内钉和股骨内侧皮质间形成空虚的空洞,缺乏有效支撑,造成了头钉和主钉结合部应力集中,容易导致内固定断裂;(2)髓内钉锐利的螺旋刀片虽然增加了抗旋能力,但是增加了头钉切出股骨头的风险;(3)髓内钉过度滑动的头钉,除了增加切出还容易造成股骨头短缩,影响髋部功能和步态。
⑷
现有内固定圆形表面和骨骼接触面大,抗旋能力差。(5)现有内固定前弓较大,主钉远端容易造成股骨皮质激惹,增加假体周围骨折风险。
[0004]因此,如何减少内固定失效风险,改善髋部功能,并实现早期下地降低死亡率的目标,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髓内钉,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髓内钉,包括:主钉(1)、头钉(2)和锁定螺钉(3);
[0008]所述主钉(1)整体呈现前弓形态,包括顺次相连的主钉近端(11)、主钉中部(12)和主钉远端(13);
[0009]所述主钉近端(11)为截面呈方形、轴向为弧形的结构;所述主钉远端(13)为截面呈椭圆、轴向为弧形的结构;所述主钉远端(13)的截面小于所述主钉近端(11)的截面;所述主钉中部(12)的近端与所述主钉近端(11)的形状适配,所述主钉中部(12)的远端与所述主钉远端(13)的形状适配,所述主钉中部(12)的主体为由近端向远端方向圆形渐变结构;
[0010]所述头钉(2)斜向穿过所述主钉(1)的所述主钉近端(11),与所述主钉(1)为交叉结构;所述锁定螺钉(3)螺纹穿过所述主钉(1)的主钉远端(13)。
[0011]优选的,所述主钉(1)的前弓形态的曲率半径为0.8
‑
1.5m;所述主钉近端(11)的直径为10
‑
25mm;所述主钉远端(13)的直径为5
‑
25mm。
[0012]优选的,所述主钉近端(11)为中空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导针的通孔;所述主钉近端(11)的通孔的头端为螺纹结构,用于配合填充螺帽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主钉远端(13)沿轴向设置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长度为15
‑
100mm,
深度为2
‑
3mm。
[0014]优选的,所述主钉远端(13)为近端粗,远端细的形状。
[0015]优选的,所述头钉(2)包括外钉(21)和交叉钉(22);所述外钉(21)在术中植入后,所述交叉钉(22)再通过所述外钉(21)中的交叉孔置入,形成所述头钉(2)的组合结构;
[0016]所述外钉(21)包括顺次相连的外钉近端(211)、外钉中部(212)和外钉远端(213);所述交叉钉(22)包括顺次相连的交叉钉近端(221)、交叉钉中部(222)和交叉钉远端(223);
[0017]其中,所述交叉钉(22)和所述外钉(21)呈交叉角度设计,并且,所述交叉钉(22)的尾部,与所述外钉(21)的尾部螺纹连接固定。
[0018]优选的,所述外钉(21)具有贯通的导针孔(214);
[0019]所述外钉(21)的侧方设置倾斜的交叉钉孔(224),所述交叉钉孔(224)的尾部与所述导针孔(214)连通;所述交叉钉孔(224)的尾部具有螺纹孔(225);
[0020]所述交叉钉(22)插入到所述交叉钉孔(224)中,所述交叉钉(22)的尾部具有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孔(225)螺纹连接互锁。
[0021]优选的,所述外钉近端(211)的表面为光滑面;所述外钉中部(212)的截面为方形;所述外钉远端(213)为方形斜面结构,和股骨外侧壁的形状吻合;所述外钉(21)具有贯通的导针孔(214)。
[0022]优选的,所述外钉近端(211)为类飞机机头结构,包括外钉近端主体(2111),所述外钉近端主体(2111)的两侧和下方各具有一个刀片(2112),形成三刀片承托结构。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具有以下优点: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通过将材料布局在兴趣部位,减少装配,实现新颖、复杂的结构简单化,用于解决目前髋部骨折治疗内固定失效高发以及不能实现患者早期下地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的正面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钉的立体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钉的截面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钉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钉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钉的截面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钉的立体图;
[0034]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钉的立体图;
[0035]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的使用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
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7]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发现,国人股骨曲率半径小于国外人种,因此基于国人解剖特征改进设计新头颈髓内钉是解决目前髋部骨折治疗难题的关键。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临床上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种新型头颈髓内钉,其可以通过将材料布局在兴趣部位,减少装配,实现新颖、复杂的结构简单化,用于解决目前髋部骨折治疗内固定失效高发以及不能实现患者早期下地的问题。
[0038]参考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颈髓内钉,包括:主钉1、头钉2和锁定螺钉3。
[0039]下面分别对主钉1、头钉2和锁定螺钉3详细介绍:
[0040](一)主钉1
[0041]参考图4,为主钉1的立体图;主钉1整体在侧面呈现前弓形态,曲率半径为0.8
‑
1.5m,远大于现有内固定常规的1.2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1)、头钉(2)和锁定螺钉(3);所述主钉(1)整体呈现前弓形态,包括顺次相连的主钉近端(11)、主钉中部(12)和主钉远端(13);所述主钉近端(11)为截面呈方形、轴向为弧形的结构;所述主钉远端(13)为截面呈椭圆、轴向为弧形的结构;所述主钉远端(13)的截面小于所述主钉近端(11)的截面;所述主钉中部(12)的近端与所述主钉近端(11)的形状适配,所述主钉中部(12)的远端与所述主钉远端(13)的形状适配,所述主钉中部(12)的主体为由近端向远端方向圆形渐变结构;所述头钉(2)斜向穿过所述主钉(1)的所述主钉近端(11),与所述主钉(1)为交叉结构;所述锁定螺钉(3)螺纹穿过所述主钉(1)的主钉远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1)的前弓形态的曲率半径为0.8
‑
1.5m;所述主钉近端(11)的直径为10
‑
25mm;所述主钉远端(13)的直径为5
‑
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近端(11)为中空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导针的通孔;所述主钉近端(11)的通孔的头端为螺纹结构,用于配合填充螺帽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远端(13)沿轴向设置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长度为15
‑
100mm,深度为2
‑
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远端(13)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少波,郝明,王锟,张伟,邬晓勇,李建涛,徐高翔,陈华,梁向党,张里程,唐佩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