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74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强钢板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避免分层缺陷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产品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C 0.06%~0.08%,Si 0.3%~0.35%,Mn 1.0%~1.1%,P≤0.018%,S≤0.005%,Nb 0.03%~0.035%,V 0.025%~0.035%,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钢板生产工艺
,具体的,涉及更适用于中厚板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高强钢板的韧性及拉伸性能,很多企业采取了微合金化工艺,在成分设定上添加了铌、钛、钒等微量元素,产品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桥梁、管道等行业。但在对某厂生产的40mm厚钢板进行拉伸试验时,发现其拉伸断口分层严重,说明钢板的抗层状撕裂性能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使产无法按合同正常交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通常是指拉伸试样拉断后肉眼可见的断口分层,拉伸断口分层如图1所示。为了找到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的原因,针对钢板分层缺陷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2018年1~12月,某厂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率为4.68%,行业也普遍存在轧制中厚板时,由于变形量相对较小,分层产生的机率较大,导致产品性能数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微合金化高强中厚钢板分层率高、产品性能存在一定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钢板铸坯取样得到试样,对试样进行SEM面扫描,确定无元素偏析且无带状组织;
[0007]S2、对试样进行能谱分析,确定无KCl;
[0008]S3、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确定珠光体面积占比低于5%,确定铁素体为多边形铁元素,确定晶粒直径高于14um以下,确定贝氏体面积占比低于4%;
[0009]S4、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确定C的质量占比为0.06%~0.08%,Mn的质量占比为1.0%~1.1%;
[0010]S5、得出是否会存在钢板分层缺陷的可能。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确定C的质量占比为0.07%,Mn的质量占比为1.05%。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还包括确定Nb的质量占比为0.03%~0.035%,V的质量占比为0.025%~0.035%。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还包括确定Nb的质量占比为0.035%,V的质量占比为0.030%。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步骤S0为:确定转炉炼钢时,采用电磁搅拌;确定轧制前,铸坯加热时间大于等于140min,轧制时,开轧温度为900℃,终
轧温度为840~860℃,开冷温度为780℃,终冷温度为650~680℃;确定连铸连轧得到钢板时,每道次的压下量控制在不低于25mm;确定连铸连轧后进行堆垛缓冷。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还包括,确定夹杂物能谱中,无MgO
·
Al2O3,且无FeO、FeO
·
MnO。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7]本专利技术根据生产设备状况,以及高强钢板生产工艺,对炼钢-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工艺进行全面跟踪调查,仔细观察各工艺环节的特殊现象和存在问题;综合运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计算模拟实验等检测分析方法对连铸坯、钢板、拉伸断口分层试样进行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对钢板分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与讨论,探明钢板分层原因;根据造成分层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经现场小批量试验成功后,再进行大批量试验推广,从根本上控制钢板分层问题。
[0018]高强中厚钢板分层率由2018年的4.68%,通过攻坚克难,利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2019年降低到0.84%,从根本上控制了钢板分层缺陷问题,大批量试验结果表明,拉伸断口分层率明显降低,采取的工艺改进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 钢板拉伸试样断口分层
[0021]图2 1#试样能谱图
[0022]图3 2#试样第一个特征点能谱
[0023]图4 2#试样第二个特征点能谱
[0024]图5 3#试样能谱图
[0025]图6 4#试样能谱图
[0026]图7 5#试样能谱图
[0027]图8 1#试样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28]图9 2#试样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29]图10 3#试样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0]图11 4#试样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1]图12 5#试样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2]图13 C、Si、Mn、S元素的偏析对贝氏体、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
[0033]图14 A32

Y D32

Y牌号的C、Mn成分偏析对不同组织转变温度的影响
[0034]图15 Q355B

L

Y D36

Y牌号的C、Mn成分偏析对不同组织转变温度的影响
[0035]图16 10469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6]图17 10477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7]图18 11412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8]图19 10424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39]图20 10435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40]图21 11470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41]图22 10433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42]图23 10540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43]图24 11459金相图片显微组织照片
[0044]图25 拉伸试样断口分析取样部位
[0045]图26 拉伸试样断口照片(从左至右,上排依次为A1、A3、A6号样,下排依次为B1、B3、B6号样)
[0046]图27 A1号试样不同位置晶粒尺寸
[0047]图28 拉伸A1号样断口带状组织比较
[0048]图29 拉伸A2号样断口带状组织比较
[0049]图30 拉伸A3号样断口带状组织比较
[0050]图31 拉伸A1号样夹杂物能谱
[0051]图32 拉伸A3号样夹杂物能谱
[0052]图33 拉伸A6号样夹杂物能谱
[0053]图34 B3号样断口夹杂物能谱
[0054]图35 A1号样断口夹杂物能谱
[0055]图36 A6号样断口夹杂物能谱
[0056]图37 A钢板未采取堆垛缓冷的情况
[0057]图38 A钢板采取堆垛缓冷后的情况
[0058]图39 B钢板未采取堆垛缓冷的情况
[0059]图40 B采取堆垛缓冷后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钢板铸坯取样得到试样,对试样进行SEM面扫描,确定无元素偏析且无带状组织;S2、对试样进行能谱分析,确定无KCl;S3、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确定珠光体面积占比低于5%,确定铁素体为多边形铁元素,确定晶粒直径高于14um以下,确定贝氏体面积占比低于4%;S4、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确定C的质量占比为0.06%~0.08%,Mn的质量占比为1.0%~1.1%;S5、得出是否会存在钢板分层缺陷的可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确定C的质量占比为0.07%,Mn的质量占比为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分层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还包括确定Nb的质量占比为0.03%~0.035%,V的质量占比为0.0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波赵亚飞高振伟王金星孙晶磊孟凡超李君彦曹卫强梁仕豪李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