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74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包括夹线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两道长滑轨,两道长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均连接有第一平移杆,第二滑块均连接有第二平移杆,第一平移杆固定连接限位钳,第二平移杆固定连接被锁件;叉状机构,包括两个夹线绝缘板,夹线绝缘板两端各设有一个夹线组件。通过特殊的夹线组件,以及活塞长杆阻尼器来实现首次拉环,对电缆进行夹持紧固,二次拉环,松开夹持,形成这种方便快捷的提拉式装置驻线方法,并在叉状结构的连接下,形成辅助新架电缆的效果,用简单的机械结构,替代了需要构造的复杂跨越架。了需要构造的复杂跨越架。了需要构造的复杂跨越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越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毛竹、杉篙、伞网等跨越架封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线路跨越中,在搭搭设跨越架中,曾经就有高坠和触电情况,安全性较差。近年有对金属格构式跨越架展开研究并进行了尝试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比较典型的为组合抱杆式跨越架,该跨越架相比传统跨越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面临10千伏的电力线路时,组合抱杆式跨越架仍然存在施工效率低问题,新架电缆往往需要在原电缆的基础上,进行定位设计,且正常情况下需要不断电工作,但是这种高电压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无法避免,需寻求一种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安全的跨越装置,可以解决复杂的跨越架带来的施工效率低,施工难度高,施工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跨越架带来的施工效率低,施工难度高,施工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更为简便的机械结构来解决跨越架施工效率低,施工难度高,施工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包括,夹线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两道长滑轨,两道所述长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均连接有第一平移杆,所述第二滑块均连接有第二平移杆,所述第一平移杆固定连接限位钳,所述第二平移杆固定连接被锁件;
[0007]叉状机构,包括两个夹线绝缘板,所述夹线绝缘板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夹线组件,所述夹线绝缘板一侧设有两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均连接至两个所述夹线绝缘板之间设置的一个所述夹线组件,中间设置的所述夹线组件上设有架线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钳上设有扭簧弹板,所述扭簧弹板在所述限位钳内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扭簧弹板靠近所述限位钳内侧设有凹陷。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被锁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活塞长杆阻尼器,所述活塞长杆阻尼器上端设有空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内设有所述交叉件,所述交叉件由锁杆和钥杆组成,所述限位钳与所述锁杆连接,所述被锁件与所述钥杆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内设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下端设有吊式滑轨,所述吊式滑轨上设有T形压杆,所述T形压杆与所述活塞长杆阻尼器平行设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交叉件连接有平行转杆,所述平行转杆上连接有所述二次连杆,所述二次连杆与提升拉环通过内置柱体转动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底部设有长槽孔,所述交叉件穿过所述长槽孔,所述锁杆和所述钥杆均固定连接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一侧设有夹持凹槽,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线绝缘板上设有绝缘夹,所述绝缘夹夹持着高空电缆。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架线件上设有所述Y形伸缩杆。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Y形伸缩杆上设有弹性紧线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特殊的夹线组件,以及活塞长杆阻尼器来实现首次拉环,对电缆进行夹持紧固,二次拉环,松开夹持,形成这种方便快捷的提拉式装置驻线方法,并在叉状结构的连接下,形成辅助新架电缆的效果,用简单的机械结构,替代了需要构造的复杂跨越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中夹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中夹线结构的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中夹线结构的斜侧方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7]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包括夹线组件100,包括外壳101,内部则是整个夹线组件的机械传动部分,外壳101上设有两道长滑轨102,两道长滑轨102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2a和第二滑块102b,第一滑块102a均连接有第一平移杆102a

1,第二滑块102b均连接有第二平移杆102b

1,第一平移杆102a

1和第二平移杆102b

1分别和第一滑块102a、第二滑块102b呈垂直关系,第一平移杆102a

1固定连接限位钳103,第二平移杆102b

1固定连接被锁件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线组件(100),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101)上设有两道长滑轨(102),两道所述长滑轨(102)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2a)和第二滑块(102b),所述第一滑块(102a)均连接有第一平移杆(102a

1),所述第二滑块(102b)均连接有第二平移杆(102b

1),所述第一平移杆(102a

1)固定连接限位钳(103),所述第二平移杆(102b

1)固定连接被锁件(104);叉状机构(200),包括两个夹线绝缘板(201),所述夹线绝缘板(201)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夹线组件(100),所述夹线绝缘板(201)一侧设有两个连接柱(201a),所述连接柱(201a)均连接至两个所述夹线绝缘板(201)之间设置的一个所述夹线组件(100),中间设置的所述夹线组件(100)上设有架线件(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钳(103)上设有扭簧弹板(103a),所述扭簧弹板(103a)在所述限位钳(103)内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扭簧弹板(103a)靠近所述限位钳(103)内侧设有凹陷(103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锁件(104)上设有固定板(104a),所述固定板(104a)上设有活塞长杆阻尼器(104b),所述活塞长杆阻尼器(104b)上端设有空槽(104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跨越电缆的架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内设有所述交叉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正勇夏江杨奎贾春香娄金和邱宏王明江黄勇邓平严勇赵文慧夏军吴长平尹洪梁娄婷余云凡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