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检测车、轨排检测装置及轨排精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73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车体上设有轨排检测单元;车体上设有多个棱镜,各棱镜沿车体横向依次间隔布置。另外还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装置,包括多辆轨检小车,各轨检小车依次串接;至少部分轨检小车采用上述轨排检测车。相应地还提供了轨排精调方法。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多个棱镜,可以实现左右轨排的同步跟踪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实现轨排空间姿态计算,实时反馈轨排状况,从而分析出最优的调整方案,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修正控制参数;相较于传统的通过单棱镜+传感器的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棱镜检测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可以避免由于传感器检测误差带来的检测精度下降问题。于传感器检测误差带来的检测精度下降问题。于传感器检测误差带来的检测精度下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排检测车、轨排检测装置及轨排精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车以及包括该轨排检测车的轨排检测装置,并且相应地还提供了轨排精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速度达35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顺性和舒适性必须要有良好的轨道几何状态作支持。轨道精调是轨道精度控制的关键环节,根据轨道检测系统測量数据和平顺性控制指标,计算轨道调整量对轨道线性进行优化,可使轮轨匹配良好,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
[0003]轨排精调作业一般需要先对轨排状态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情况确定高程精调量和/或轨向精调量。目前,虽有相关设备对轨排进行状态检测和精调,但轨排检测设备通常采用单棱镜的方案,单棱镜与全站仪配合存在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即便配合传感器(轨距传感器、水平传感器等)也难以准确地检测轨排状态,容易由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导致检测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车、包括该轨排检测车的轨排检测装置以及轨排精调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车体上设有轨排检测单元;所述车体上设有多个棱镜,各棱镜沿车体横向依次间隔布置。
[000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均为长条形车架,所述第一车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体行进方向,所述第二车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车体行进方向,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构成为T型车体。
[000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棱镜均布置在所述第二车架上并且沿第二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000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行走轮,其中2个行走轮布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另外1个行走轮布置于所述第二车架上。
[000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棱镜之间的间距可调。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轨距传感器和/或水平传感器。
[0011]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轨排检测装置,包括多辆轨检小车,各轨检小车依次串接;至少部分轨检小车采用如上所述的轨排检测车。
[001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轨排精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3]步骤101,在轨排中线安装全站仪,在轨排调整点位设置如上所述的轨排检测车,所述棱镜位于全站仪后视线路上;
[0014]步骤102,通过全站仪测量各棱镜,获得各棱镜的坐标,形成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
[0015]步骤103,基于所述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计算该调整点位轨排的横向、高程、轨距以及水平度的偏差,基于该调整点位轨排的横向、高程、轨距以及水平度的偏差计算该调整点位轨排的调整量,基于所述调整量,通过轨排精调设备对该调整点位轨排进行调整。
[001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轨排精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7]步骤201,在轨排中线安装全站仪,在轨排调整点位设置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排检测装置,各棱镜均位于全站仪后视线路上;
[0018]步骤202,通过全站仪测量各棱镜,获得各棱镜的坐标,形成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
[0019]步骤203,基于各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计算每个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横向、高程、轨距以及水平度的偏差;
[0020]建立轨排调整点位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基于所述数学模型确定目标调整点位的调整量,通过控制软件控制轨排精调设备对目标调整点位进行调整。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多个棱镜,可以实现左右轨排的同步跟踪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实现轨排空间姿态计算,实时反馈轨排状况,从而分析出最优的调整方案,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修正控制参数。相较于传统的通过单棱镜+传感器(轨距传感器、水平传感器等)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棱镜检测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可以避免由于传感器检测误差带来的检测精度下降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排精调检测装置(一台轨排精调车+一台轨检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排精调检测装置(一台轨排精调车+两台轨检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排精调检测装置(一台轨排精调车+三台轨检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排精调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轨排精调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程精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向精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套自适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多个棱镜的轨检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

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排精调车1,包括第一车体11,在第一车体11底部设有第一行走机构,该第一行走机构适于在轨排上行走。在第一车体11上设有精调装置。
[003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行走轮。优选地,该第一车体11配置四个第一行走轮,四个第一行走轮呈2
×
2阵列式布置,可保证第一车体11的运行稳定性和顺畅性。
[0035]上述第一车体11优选为采用自动驱动的方式,例如至少部分第一行走轮配置有行走驱动电机。可选地,上述第一车体11可在轨排上双向行走,可实现轨排检测车双向检测的目的,工作更为灵活,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双向行走方式例如可以是设计上述行走驱动电机为可正反转驱动的电机。
[00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行走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可以控制第一车体11以一定的步幅移动,从而带动精调装置以一定的步幅移动,例如可以按照相邻两个精调点位之间的间距或者按照高程调节螺杆之间的间距或者按照轨向调节螺杆之间的间距设定第一车体11的移动步幅,可以避免高程精调臂122/轨向精调臂132频繁地进行姿态调整,从而提高轨排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
[003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排检测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车体上设有轨排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多个棱镜,各棱镜沿车体横向依次间隔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均为长条形车架,所述第一车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体行进方向,所述第二车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车体行进方向,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构成为T型车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排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棱镜均布置在所述第二车架上并且沿第二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排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行走轮,其中2个行走轮布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另外1个行走轮布置于所述第二车架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各棱镜之间的间距可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轨距传感器和/或水平传感器。7.一种轨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辆轨检小车,各轨检小车依次串接;至少部分轨检小车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检测车。8.一种轨排精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义张鹏张超永孙立朱彬张政叶松张世杰李路遥韦合导刘慧芳罗小军陈健彭绍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