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53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基于HPLC方法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对金银花口服液中6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环烯醚萜成分的同时,可实现对金银花口服液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定量分析,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金银花口服液及其原材料的相关成分进行有效监测,反映其质量水平。反映其质量水平。反映其质量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中药制剂分析质量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银花口服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金银花口服液是由真奥药业公司研发,由单味药材金银花提取浓缩制备而成,每1mL相当于金银花饮片90mg,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风热感冒、发热口渴、中暑等症状的制剂。金银花口服液中以绿原酸为代表的酚酸类成分是发挥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其在抗炎解热药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etabolites. 2022;12(2):121】。
[0003]绿原酸由咖啡酸和奎宁酸缩合而成,由于酯化位点不同,还可以形成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研究表明绿原酸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以及在加热情况下,绿原酸很容易水解并生成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酚酸类成分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药学学报.2016,51(1):122】。金银花中的酚酸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消炎、抗氧化、解热镇痛等。虽然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等均具有活性,但其活性之间会存在差异【J Agr Food Chem.2004,52:4893】。现行2020版中国药典关于金银花的质量标准中,仅将酚酸类成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作为含量测定指标,以0.1%磷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通过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为327nm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中国专利【CN102507769】则公开了一种金银花药材及其制剂中绿原酸和三种异绿原酸的定量测定方法。利用HPLC

DAD方法,研究报道了同时测定忍冬花和叶片中11种成分包括6种酚酸和5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的方法,发现不同发育期忍冬花、不同成熟度忍冬叶片及花与叶片间的质量差异【中国中药杂志,2022,47(08):2148】。同样在金银花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出现酚酸类成分的相互转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金银花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以绿原酸为含量测定指标,其质量控制方法不能全面反映成分复杂的金银花口服液的质量。
[0004]一测多评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中药质量控制不稳定成分的定量评价,具有检测成本低、分析效率高的特点。研究报道了一种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的一测多评测定含量方法,通过C18色谱柱的梯度洗脱在280nm下可较好的测定金银花药材中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01):13】。但利用一测多评方法同时检测金银花口服液中的酚酸和环烯醚萜苷的方法未见报道。活性成分的综合测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重点,建立活性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可以很好解决指标成分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单一成分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稳定可控、节约成本的基于一测多评法的金银花口服液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
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C18色谱柱的梯度洗脱在327nm波长下可实现多种酚酸的分离检测,形成了能有效表征制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还可以实现对酚酸类成分的定量。以绿原酸作为内参物,通过建立绿原酸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 和异绿原酸C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只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用相对校正因子即可计算出另外5种成分的含量。此外,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利用双波长紫外检测器通过转换检测波长为240nm,可以同时实现对金银花口服液中环烯醚萜类的分离和一测多评法的含量测定。通过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可以对口服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工艺提取转移率和稳定性进行考察,为金银花口服液的质量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一测多评法的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
[0008]1.金银花口服液中酚酸类成分的UPLC/Q

TOF

MS成分解析,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与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对样品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将质谱数据转换后通过GNPS网站进行分子网络分析,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规律进行整合解析,明确了6种酚酸类成分的关联关系;
[0009]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多批次供试品溶液所得图谱进行分析处理,探索各有效成分的HPLC分离效果与色谱条件,即得金银花口服液指纹图谱,发现其中6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较高,可用于定量分析;
[0010]3.建立HPLC液相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取上述6种酚酸类成分的对照品,加入75%甲醇制成混合对照品溶液,同时取真奥金银花口服液加入适量甲醇制成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得到供试品溶液的特征图谱,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建立了基于HPLC外标法的6种主要酚酸的定量方法;
[0011]4.以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中含量相对较高的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外标法仅测定金银花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一测多评法通过峰面积的相对校正因子校正即可得到金银花口服液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
[0012]5.通过上述的一测多评方法对真奥金银花口服液中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提取转移率和稳定性的考察,考察方法的适用性;
[0013]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所述含量测定方法由供试品的配置、供试品检测、内参物的设定,成分定量的计算的步骤所组成;
[0014]1)供试品溶液的配置,取金银花口服液加入有机溶剂配置成供试品溶液;
[0015]2)进样,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C18硅胶柱,250mm
×
4.6mm,5μm,流动相A为0.4%磷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5

2mL/min,柱温20

35℃,检测波长为300

350nm,梯度洗脱,0~15min,10%~12%B;15~32min,12%~25%B;32~ 43min,25%~50%B;43~47min,50%~100%B,进样量1

10μL;
[0016]3)计算,依据峰面积,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的相对校正因子,峰面积的相对校正因子校正即可得到金银花口服液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
[0017]进一步地,在上述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C18硅胶柱,250mm
×
4.6mm,5μm,流动相A为0.4%磷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1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银花口服液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酸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量测定方法由供试品的配置、供试品检测、内参物的设定,成分定量的计算的步骤所组成;1)供试品溶液的配置,取金银花口服液加入有机溶剂配置成供试品溶液;2)进样,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C18硅胶柱,250mm
×
4.6mm,5μm,流动相A为0.4%磷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5

2mL/min,柱温20

35℃,检测波长为327nm,梯度洗脱,0~15min,10%~12%B;15~32min,12%~25%B;32~43min,25%~50%B;43~47min,50%~100%B,进样量1

10μL;3)计算,依据峰面积,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的相对校正因子,峰面积的相对校正因子校正即可得到金银花口服液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色谱条件为:C18硅胶柱,250mm
×
4.6mm,5μm,流动相A为0.4%磷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

30℃,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327nm,梯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勋
申请(专利权)人: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